關於尺寸,由於Sw在台灣店面就可以看的到且能夠試穿的到,而R30 Au以上同尺寸就都是一樣的大小,在這邊附上筆者用布尺測量的數據以供參考:
單位:cm 誤差:+-1以內
M+2 51*86.5
L+2 55*89
XL+2 57*92
XL+4 57*95
2XL+2 61*94.5
3XL+2 63*95.5
3XL+4 63*101
4XL+4 65.5*97
範例1:灰狼隊二客黑Au正面隊名
.jpg)
範例2:尼克隊R30 Au J. Lin #17 內裡電繡(白色電繡墊布是可以撕掉的)
.jpg)
範例3:灰狼隊二客黑K. Love #42 多層電繡真網眼號碼Team Au(左)與多層電繡假網眼號碼Au(右)比對
.jpg)
Team Authentic (Team Au)──與上述的一般Au不同的是,Team Au擁有真網眼號碼電繡,這種R30採用的新技術網眼號碼電繡,讓球衣號碼部分變得非常柔軟又排汗,耐用度、舒適度與美觀上都提升了一大檔次,以往號碼電繡折損的疑慮已經消逝殆盡。其他諸如正面隊名、材質、繡工、尺寸等部分皆與Au大致相同,此段不再重複贅述。值得一提的是,2010-11賽季,也就是改革成R30的第一個賽季的Team Au,球衣正面下方多了個NBA雷射標籤,與下面會提到的PC相同,只是少了限量編號而已;而且該年的Team Au於尺寸標下方也會比其他賽季的Team Au下標多了2010-11賽季的標示。Team Au一般要以官方管道入手,只有在少數隊伍商店、美國當地球館商店才偶爾買的到(NBA Store的Au一律不是Team Au,各隊官網的則少數會有),因此數量算是稀少,不容易入手;也算是筆者個人很愛蒐藏的一個等級。另外要補充的是,如果再隊伍線上商店訂購,並無法先得知其是否為真網眼Team Au或是一般假網眼Au,更有起初第一批賣出的是真網眼,後來較晚下單卻已改為出貨假網眼的情形:筆者的經驗於購買湖人隊、快艇隊時就遇過數次如此情況,故情報的打探、蒐集在蒐藏球衣當中也是舉足輕重的。
範例1:2010-11公牛隊二客黑D. Rose #1 Team Au真網眼號碼電繡、2010-11賽季獨有的NBA雷射標籤、2010-11賽季獨有的標示賽季之尺寸標
.jpg)
.jpg)
.jpg)
範例2:2011-12灰狼隊二客黑Team Au K. Love #42 正面照、正面內裡、背面內裡,看到尺寸下標可以發現不像2010-11的有賽季標示,內裡繡工與球員Game等級還是有落差
.jpg)
.jpg)
.jpg)
Pro Cut (PC)──泛指比賽規則做工、材質、尺寸剪裁之球衣等級,也就是依照球員實際比賽使用的球衣作為生產依據(但有時還是與真正比賽等級有細微差異),一般通常僅出產該球員使用的尺寸,與Au、Team Au有各種尺寸可以選擇不同。由於PC的市售案例很少,這裡僅介紹2010-11賽季改革為R30後,Adidas唯一出過一次的限量盒裝球衣為例;這批球衣Adidas採用了限量發售的策略出產,目前也只有2010-11該賽季有生產,這個等級的球衣,正面隊名、材質、繡工、尺寸、號碼真網眼等皆與Team Au或比賽等級(GI、GU)大致相同,但是下面多了個NBA雷射標籤,標籤旁邊寫上限量出產總量及該件球衣出產編號,與2010-11賽季的Team Au一樣,R30 PC於下面尺寸標下方也都會多了2010-11賽季的標示,但比較可惜的是,這批生產的球衣內繡並無比賽等級規格,僅為一般Au規格,故亦有比較嚴謹的同好認為這是屬於Team Au真網眼等級,但由於其僅生產球員使用的尺寸,且材質、網眼上亦與Game球衣等級相同,依此兩點PC特性,筆者還是將其歸類於PC等級。另外,如果在官方管道入手未拆封的話,是用一個黑色紙盒(盒子正面是一個透明塑膠膜)包裝,但是這個盒子因為較於簡陋,保留價值就偏低。R30 PC標籤定價350 USD,但是市價隨著款式、球員、限量數目有很大的波動,稀有度各款式各球員不一,總的來說也算是非常適合蒐藏的一個選擇,因為既然只有2010-11賽季有生產,價值也只會隨著時間水漲船高而已。關於2010-11賽季R30 PC出產了那些款式、各是限量多少、各款式各球員是出產哪個尺寸,這些問題也不少人好奇,以下就附上盡量找到的款式、尺寸、限量數目等資訊提供讀者做為參考:(除了括號寫不確定的款外,都是筆者有確定看過或個人收藏過後已親自確認資訊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