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8/07/20

經典戰役-2014世界盃決賽--德國VS阿根廷

2018年世界盃剛剛結束,這屆世界盃對很多德國與阿根廷球迷而言是一次失敗又傷心的旅程,讓許多人不禁回想起4年前兩隊在決賽碰頭時的精彩一戰 為了德國與阿根廷球迷,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四年前精...

作者:拉斐爾

2018年世界盃剛剛結束,這屆世界盃對很多德國與阿根廷球迷而言是一次失敗又傷心的旅程,讓許多人不禁回想起4年前兩隊在決賽碰頭時的精彩一戰

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德國與阿根廷球迷,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四年前精彩那一場戰役

 

德國晉級歷程

德國隊在2014年,事實上已經是黃金世代的最尾聲,自2006年德國世界盃起即在隊中效力的Lahm,Schweinsteiger,Podolski,Klose,Mertesacker四人,當時在國家隊裡都已經準備退休,而他們事實上就是德國黃金世代的骨幹球員,後來加上了新生代的Ozil,Khedira,Kroos,Boateng,Muller等人,這個世代從2008年開始,一路歷經了2008歐洲盃,2010年世界盃,2012年歐洲盃,在多次大賽裡都展現出極強優勢,但總在最後關頭敗北,這支德國隊無疑可以匹敵90年代的那支德國隊,但是在21世紀裡,卻一直碰上了西班牙黃金世代,以及難纏的義大利,他們在06年輸給義大利,08年輸給西班牙,10年輸給西班牙,12年輸給義大利,就是這兩個國家完全封殺了德國黃金世代封王的機會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支德國隊裡最強的四人在2014年時已經即將退休,這是他們最後的一次機會,主教練勒夫比誰都要清楚,在許多名帥中當時已是首屈一指的戰術大師勒夫,他也需要一次冠軍來證明自己的足球理論能夠在世界上稱雄

勒夫在本次世界盃中,大膽地啟用了新陣型,他把一直以來右後衛的隊長Lahm,調入中央後腰位置,因其在拜仁也已經在打後腰位置,隊長Lahm雖然只有170公分,但是其掃蕩能力與機動能力,還有高度的體能,在德國隊中幾乎都是最好的防守球員,將Lahm放入後腰位置,為的就是運用他靈活的戰術視野與高速度,彌補德國隊後衛速度太慢的致命弱點,四處補位協防,這樣一來也解放進攻能力強勢的小豬Sweinsteiger,令他可以自由上前轟門,當時的新銳後腰Kroos則與Khedira輪換,Kroos的傳球與長傳都屬上乘,Khedira掃蕩力雖強但狀態已經下降,兩人輪換是正好的選擇

請繼續往下閱讀

 

鋒線上勒夫真正採用的是Muller,Ozil作為攻擊中場的移動與分球極度具有破壞力,Muller的自由跑位可讓Ozil手下有一個足夠他支配的活棋,另一人則時常以輪換型式出現,Klose,Schurrle,Gotze都是這個位置的輪換選手,如果可以的話,我相信勒夫是想讓Klose全面先發的,因為他就是我在之前的世界盃文章裡介紹的,願意進行斜跑破壞越位線,做苦工令隊友可以上前進攻的持球助攻型中鋒,但Klose年齡已經太高,勒夫只能把他當作王牌替補使用

 

這支德國隊的中場所有球員都具備遠射力,而且搶斷能力極強,前場Ozil與Klose都可以拿住球權再傳到好位置令隊友抽射,於是這支德國隊變成了一支中軸線非常強力的中央進攻式球隊,

但是這樣其實無法解決德國防線上速度偏慢,被打邊路很容易遭到打穿的問題,尤其Lahm不在右後衛上固守,對手是可以任意用速度侵入德國的兩個邊路的,勒夫只能賭上一把,後衛群也只能拿命來拚死回追,但這屆德國的運氣就不錯,一路上遇到的對手其實邊路攻擊力都沒有發揮,而當屆邊路強勢的國家也多半被淘汰了,2010年冠軍西班牙在小組賽就回家了,義大利已經進入人才荒時期,同樣小組賽敗退,邊路銳利的荷蘭在淘汰賽被分在了阿根廷那一邊,法國當時還在重整中,能打入八強已是最全力,最終碰上了巴西,結果巴西的邊路攻擊王牌Neymar竟然傷退,主力中後衛T.Silva也因吃牌不能上,德國很輕易就以7比1屠殺了巴西,Klose還順利打破了世界盃歷史上的最高進球紀錄,超越了大羅

 

勒夫為了活化德國中場,把Lahm放入中央後腰這一招非常成功,在中場便強化防守並拖慢對手速度,盡量不讓後防線面對對方衝鋒,德國其實也在冒著風險,但他們最終挺進了決賽

 

阿根廷晉級過程

阿根廷由Messi率領,當時的教練薩貝拉全力以Messi為主軸打造一支屬於他的攻擊球隊,那時的阿根廷人才輩出,Higuain那時風華正茂,剛從皇馬轉會至拿坡里,一直都是王牌級射手,雖然在關鍵時刻會失手這個問題一直沒變,但他的進球力絕對是保證,Aguero那時正要開始進入生涯巔峰期,是突破力相當高的前鋒,中場還有Di Maria,那時的Di Maria處在最巔峰時期,能切能傳能射,而且體能與跑動量都非常高,阿根廷前場以這幾人組織而成,圍繞著Messi的持球突破進行推進,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