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載自關鍵評論網
十九世紀末的美國作家傑克倫敦(Jack London)曾經說過,「每個紋身的人都有著有趣的過去」(Show me a man with a tattoo and I'll show you a man with an interesting past),這個現象在現代運動員的身上更能清楚展現。
從艾佛森(Allen Iverson)、貝克漢(David Beckham)到梅西(Lionel Messi),運動員刺青的理由從表現個性、炫富、紀念開始,直到在媒體的大力報導下,成為追求個人曝光的一大利器,但在刺青逐漸變成「主流」的世道裡,卻又有些運動明星,幾乎沒有刺青。
足球——用身體記錄自己的成長歷程,順便做善事?
做為全世界最多人觀賞的運動,足球員的個人形象,往往和整場球賽給觀眾的印象緊密扣連,在充滿身體碰撞的賽事中讓自己看來更加「硬漢」的方式,除了認真練身體之外,應該就是刺青了。
在2018年以36歲「高齡」由曼聯(Manchester United)轉會至美國聯賽洛杉磯銀河隊(LA Galaxy),首場出賽即攻進兩球的瑞典前鋒伊布拉希莫維奇(Zlatan Ibrahimović)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部分台灣球迷對他可能有些陌生,但他在效力巴塞隆納(Barcelona)、巴黎聖日耳曼(PSG)期間展現出各種神奇進球方式,加上常對媒體做出不可一世但又不失幽默的發言,在歐美長期被視為如查克羅禮士(Chuck Norris)一般的存在,每到他到新的球隊,不同於正常人「歡迎加入球隊」的說法,球迷們總會開玩笑的說他們的球隊「歡迎加入伊布」。
'Manchester, Welcome To Zlatan' sign now being shown in Manchester. (Credit: @sergeMUFC) pic.twitter.com/XLzQz10zgg
— SPORTbible (@sportbible) 2016年7月1日
對於這樣充滿戲劇性的人物,身上的刺青當然也能反映出他的個性。
在伊布的身上有超過十五個刺青,各個都有不同涵義,從右手手腕上包含他父親、兄弟、兒子生日的「伊布碼(Ibrahimović Code)」、印著自己妻子名字簡寫H的撲克牌,到背後的達文西代表「完美比例」的畫作維特魯威人(Vitruvian Man)、毛利人的圖騰,以及幾乎可以代表他性格的「Only God can judge me(唯有上帝能亡我)」皆是。
瑞典球星伊布拉西莫維奇左肩胛刺著代表「逆流突破困境」的灰色鯉魚,是常見的刺青圖案。
而伊布身上的刺青除了字面上的意義,也帶有更深層的涵義。例如他在右臂上刺的父親名字「Sefik」,是為了不斷提醒他自己幼時家境貧困,甚至父親買了IKEA的床都因付不起運費而自己搬回家的往事;而呼應右腕的男性家庭成員,伊布也在「更靠近心臟」的左腕刺上母親和姐姐名字。
除了展現自己,刺青也可以成為慈善的一種表現。2015年,當伊布還效力法國冠軍球隊巴黎聖日耳曼的時候,為了呼應聯合國國際糧食計畫(United Nations' World Food Program)而用暫時性墨水畫上了十五個正面臨飢荒的人名,「我想把所有人的名字都放上身,不過那得有八億五百萬個名字」他說,而他在球賽進球後慶祝時的一脫,也瞬間成為媒體焦點,成功向全世界的人倡議了這個議題。
雖然刺青在現代足球已經稀鬆平常,但也非未曾面臨過保守派的壓力,例如英格蘭隊家喻戶曉的球星貝克漢雖然刺青無數,但在2002年日韓世界盃時決定全程穿著長袖,以避免自己的刺青和日韓傳統觀念的負面想法連結;2018年世界盃前,曾打破英格蘭球星轉會費紀錄的斯特靈(Raheem Sterling)就被媒體發現腿上刺有一把步槍而遭受批評,之後他發布聲明表示這個刺青是為了紀念自己兩歲時受槍擊而亡的父親而獲教練相挺,電視台也發布道歉聲明,平息了這場爭議。
在充滿刺青的足球場上,其實也有不刺青的「異類」,其中一位,就是葡萄牙球星C羅(Cristiano Ronaldo)。
從24歲開始,C羅就持續的捐贈血液和骨髓,一開始是為了葡萄牙國家隊隊友馬丁斯(Carlos Martins)的受病兒子,之後便一直延續至今。雖然法律並沒有規定刺青者不能捐血,但一般都會建議刺青後六到十二個月內不宜捐血,「我不想等那麼久,所以乾脆就不刺了」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