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面金牌,是為大家拿的,也是因為有大家支持,我才有機會可以奪金!我想證明台灣並不輸亞洲的中國、韓國或日本,想為台灣做點事情。」去年世大運奪金後,台灣田徑好手楊俊瀚說道。
去年於台北主辦的世界大學運動會,楊俊瀚以10秒22的成績奪下男子100公尺金牌。這也是26年來,再度有選手可以代表台灣在世大運田徑項目拿下金牌,但楊俊瀚仍然保持冷靜、謙遜的態度,他認為這面金牌並非自己一個人的功勞,而是集大家之力,才有這份榮耀的誕生,也為台灣田徑史寫下璀璨的一頁。
(楊俊瀚於世大運百米奪金)
一直以來,楊俊瀚在田徑場上總是戰功彪炳,每次的好成績對他來說都是驚喜萬分的一刻。回想起小時候的運動生涯起點,一開始也不是就完全選定田徑項目。年幼時的楊俊瀚跟很多孩子一樣,好動又活潑,雖然國小就加入田徑隊,但中間也參加過棒球隊,他很喜歡這種跟大家一起玩樂的氛圍。甚至也會放學後騎著腳踏車到網咖打電動,也因為網咖並非24小時營業,開啟了「分秒必爭」模式,能多玩一分鐘對他來說都是恩賜。
「我棒球打得不太好,所以就比較沒興趣了。」楊俊瀚說道,不過他的天份在「運動之母」的田徑項目上逐漸展露,看著也是專練田徑的姊姊於賽道上奔馳的模樣,讓楊俊瀚逐漸在田徑項目上立定志向。
升上國中三年級,楊俊瀚接受更專業化、更具系統性的田徑訓練,不論是跑姿等基本動作都有很大的進步,也幫助他逐步邁向頂尖選手。當時,楊俊瀚到南投參加了人生第一場正式比賽,當下的他說多緊張就有多緊張,連教練叫他熱身兩趟,他都可以跑成五趟,可見當時楊俊瀚的緊張程度絕非三言兩語可以形容。
很快的,楊俊瀚在賽道上逐漸拿出成績,成為了場上的常勝軍,2012年在港都盃田徑錦標賽拿下生涯首面百米金牌,接下來參加的多項比賽也都成功奪金,對同場參賽的選手來說,聽到楊俊瀚也有參加比賽,就會產生自己最多似乎就只能爭取銀牌的感覺。
但這樣的常勝,對於年輕的楊俊瀚來說是榮耀也是壓力,尤其壓力肯定是佔大多數的,每次參賽幾乎都能拿金牌的他,自然而然的會被視為衛冕者,其他人全部都是挑戰者,眾人集合所有力量寄售要把你拉下來的感覺,對楊俊瀚來說肯定不好受。
「當時很有壓力,而且會很怕輸。」楊俊瀚認為,會不會一旦輸了一次,自己的田徑生涯就可能會受到影響?不過這一切的壓迫感,都在高一於青年盃一百公尺賽事拿下銀牌後瞬間消逝,當時的楊俊瀚並不覺得沒拿到金牌很可惜,反而是種海闊天空的感覺,原來沒拿到金牌不過就是如此,只要每次比賽全力以赴,自己當自己的挑戰者,心中就不會有任何遺憾。
(花蓮體中時期的楊俊瀚)
「奪牌」不一定是楊俊瀚參賽的首要目標,「想追求的是每次都要突破自己,就算不得名也可能會有成功挑戰自己的收穫。但有時候就算得名,也不一定代表你有超越自己。」這一轉念,讓楊俊瀚的田徑路更加開闊。
接下來的比賽,以沒那麼大得失心的心態出戰,讓楊俊瀚收穫更好的結果,不論在國內、國際賽場,楊俊瀚都跑出令人激賞的表現,雖然賽場成績越來越順,但沒有任何運動員在運動生涯中是一帆風順的,挫折是每位選手蛻變的必備元素,而對於楊俊瀚來說,這個挫折就是去年的大腿拉傷傷勢。
當時國家隊到鹿兒島移地訓練,楊俊瀚發生大腿拉傷的傷勢,而且還是連續三次拉傷,這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大惡耗,當時花了整整五個月的時間才恢復到正常狀態。對於從來沒受過傷的楊俊瀚來說,只能眼巴巴的看著隊友訓練的感覺非常煎熬。
度過了恢復期,楊俊瀚的考驗還沒結束,傷後的肌力重建、動作訓練都要更加小心謹慎,尤其因為害怕再度受傷,使楊俊瀚對於自己的身體肌肉變得相當敏感,深怕一個強度過高就再度出現受傷的狀況,但對於運動員來說,如果沒有高強度訓練來刺激身體成長,比賽成績就難以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