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Futbolista TW en Paraguay 台灣足球員在巴拉圭(四)】深具意義的15號、巴拉圭Style

近況插播-國宴、借環境、搬家 2018年8月15日,蔡英文總統晚宴巴拉圭僑界代表會場上台致詞- 「.....今天晚上我還要特別提到,今天也在場的一個人,他的名字叫林育葦...

作者:sportspon

 

除了提供球員變強的環境,也要積極接觸各地區的職業聯盟、俱樂部經營部門,從根學習。

請繼續往下閱讀

 

 

說到近況,前陣子林育葦搬家,離開原本居住的區域,主要是經濟考量(房租上漲)。過去曾聽他說過,他居住的區塊叫 Cambala,算是波特諾山丘死對頭-奧林匹亞足球俱樂部球迷的「窟」。

 

請繼續往下閱讀
"Cambala"
照片由林育葦提供


 

在台灣,台電球迷遇到大同球迷,可能還會有說有笑。中信兄弟球迷碰到統一球迷,可能會互看一眼,跟旁邊同行的人說個一兩句話。

我記得,還在巴拉圭的時候,某次我穿著一件波特諾山丘的衣服,到了某家餐廳吃飯,離開前,店員指著我衣服上的俱樂部徽並比出「大拇指向下」的動作,一直笑著向我說「奧林匹亞,Good!」。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是對方認為我是外國觀光客的時候,若換成育葦,可能就沒這麼友善了。聽說育葦每次練習完要回家時,都必須換成沒有任何俱樂部logo的衣物。

 

「對外國人來說,巴拉圭這邊比巴西安全,但差幾條街就會差很多。我曾在離Cerro主球場不遠的街口遭遇搶截,我先給搶匪身上僅有的現金,他覺得不夠,接著做出像要從褲襠掏出手槍的動作。我先壓住他準備拿槍的手,請他等一等,從包包找出一張10萬的巴拉圭幣給他,他才甘願離開。過沒幾分鐘,我就遇到看完球的人群,他們一邊歡呼,一邊唱著俱樂部的加油歌走著。頓時覺得,一切好不真實。」

 

 


(可以從影片感受到球迷的「激情」/林育葦提供)

 

有時林育葦會聊到當地的球迷文化,特別是奧林匹亞與波特諾山丘兩方球迷的激情程度。對罵、嘲諷司空見慣,打架鬧事更是球場日常。想像一下,一個經濟狀況不好,準備靠打劫搞定近日生活費的奧林匹亞球迷,看到剛練完球準備回家的波特諾山丘球員,還是個外國人。

 

不能說一定會發生什麼事,但凡事總都有萬一,而且是在南美。雖然說是經濟因素,我突然覺得搬家也不是件壞事。

 

說到球迷激情,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這次六月考察團看到的一些畫面。

 


德比煙硝味-體育館內的國家德比

 

六月,波特諾山丘五人制主席邀請大家到現場體驗比賽氣氛,跟著球隊一起到巴拉圭的第二主要城市-東方市,看看屬於巴拉圭足球的國家德比-奧林匹亞對上波特諾山丘,五人制版。亞松森到東方市的距離,就像是台北到高雄,體育館湧進許多波特諾山丘球迷。

 

攝影/吳山月

 

隔天,隨行的小球員問了當地的台灣人:

 

「昨天兩隊的球迷都在拼鼓聲,有一邊好像故意打鼓打不一樣,破壞節奏耶?」

 

「在這裡,足球是很講『勢』的事情,整個球隊跟著球迷吶喊和鼓聲,一起踢出屬於這支球隊的風格。所以要故意打不一樣,最好把對手節奏打亂光光!」

 

攝影/吳山月

 

在整場比賽中,波特諾山丘取得主控權,上半場就取得3:0的優勢,終場前幾分鐘,部分奧林匹亞球迷就默默帶著失落的心情提前離開。

 

「球迷的加油喊聲氣勢嚇人,場上球員不用過多繁複的傳導,持續用兩側下底、直線的傳球,要盤帶要過人都直接了當乾脆,這就是巴拉圭的風格」

 

強悍、直接、快速、加上吵到球員都快聽不清楚教練指示的加油聲,這就是巴拉圭的足球。不同於鄰居巴西與阿根廷,在歐洲與森巴之間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與位置。

 

不同的文化,會產生不同風格的球員,不同性格的死忠球迷。

 

如今,台灣的足球迷,正在自己的土地上,創造屬於自己的「Vamos」,不管是藍色疾風,還是一人吶喊的飛船,或是國際賽現身的球迷,都是台灣足球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那我們的球員呢?還有未來即將接班的小球員們,他們需要環境、好的指導者、完整的培育體系。我們需要建立屬於台灣的足球青訓系統,才有機會培育出能在國際舞台生活的「台灣風格」足球員。

 

 

在街頭體驗巴拉圭足球-東方市「報隊踢球」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