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ris Diaw正式退役了,意謂著他再也不回重返NBA舞台,他精彩的籃球生涯也隨之結束,這更代表著聖安東尼奧馬刺輝煌的歷史洪流中,又有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人物告別籃壇,法國籃壇也少了一個大師級的人物,且他也是屬於2003這偉大梯次的一員。
Diaw生涯總得分9139分、籃板4634顆、助攻3684個,生涯平均8.6分4.4籃板3.5助攻,這些數據看起來並不讓人驚艷,但如果經歷過他在鳳凰城太陽崛起的時代,以及最後在聖安東尼奧馬刺浴火重生的晚年生涯,實在很難不對Diaw這名球員充滿印象。
簡單來說,他是一名『團隊齒輪潤滑液』的球員,一個Role Player。
把他放在對的體系、對的運用,他可以有著不得了的化學效應影響球隊運作,過去太陽的Mike D'Antoni教練與馬刺的Gregg Popovich就是有找到他的說明書並且這樣使用他,這樣讓Diaw在這兩支過去素有恩怨的西區頂級強隊都分別扮演重要的腳色,成為球隊難以取代的一環。
而為何Diaw能有這樣的團隊影響力?
法國魔術師
因為這樣打籃球的方式是Diaw從小致力在做的事情,以團隊為優先、個人擺一邊,是從小就被強烈灌輸這樣的觀念在打球,他的母親Elisabeth Riffiod是法國國家隊女籃的隊長,是法國歷史最偉大的女籃球員之一,籃球名人堂成員,所以Diaw能說是出身在籃球世家,母親Riffiod最常掛在嘴邊跟他說的話就是:『你要當一個能讓你四名隊友都參與到進攻的球員,不管什麼位置都能做到這一點,這樣才會讓比賽有意思。』
因此Diaw小時候打球就非常會觀察場面局勢,只要他持球,他腦海裡第一目標不會想著自己要怎麼進攻,而是隊友有沒有比他更好的機會,他會去尋找、去創造,這就是他打球的準則,從小就這樣被塑造出來,『團隊至上』是一切!
回想起以前,Diaw的哥哥Martin Diaw曾這麼說道:『Diaw傳球能這麼出色要歸功於我,小時候我跟他打球時總是拼命叫他傳給我,了解我的跑位,不管空手切、快攻長傳,我都會對他喊道:把球傳給哥哥!』
而隨著年紀增長、經驗的累積,Diaw已經練就一身出色的組織傳球本領與大局觀的智慧,總是能成為在球場上用助攻就可讓場邊球迷發出驚呼聲的球員,且他的身高仍不斷持續攀升,最終來到6呎8吋的高度。
6呎8吋,一個出色的傳球組織者,你會想到誰? 喜愛籃球、對於籃球歷史有稍微研究的人都會馬上聯想到一個NBA超級傳奇球星,那就是洛杉磯湖人的Magic Johnson,6呎9的高控衛,時代代表性人物。
所以Diaw開始擁有一個響噹噹的『法國魔術師』綽號,這也逐漸打響自己的名號準備挑戰NBA,追隨他好兄弟Tony Parker的腳步,在2003梯選秀第21順位被亞特蘭大老鷹給選下,成功完成自己的夢想固然歡天喜地,但等著他的是一個噩夢般的生涯開端。
亞特蘭大夢饜
『Diaw太不愛進攻了,這讓他與教練的關係越來越緊張.....』當初亞特蘭大老鷹的訓練員Wally Blase曾這麼說過。
老鷹對於Diaw的使用,就是最典型把一個球員丟在他不適合且也不滿意的領域上。不管是第一任教練Terry Stotts還是第二任教練Mike Woodson,他們都將Diaw丟在得分後衛的位置去使用,希望靠著身高來打出優勢,尤其Woodson更是致力想這樣。
然而叫一個團隊優先瘋狂至上的人打得分後衛?這根本與Diaw內心的自我籃球觀起衝突,他變成在場上沒有侵略性的進攻態度外,他也沒有什麼機會持球組織,形成場上沒有特色的球員,生涯首年平均4.5分4.5籃板2.6助攻,相當不怎麼樣的生涯開局。
第二年Stotts走了,換Mike Woodson戴起烏紗帽,且之前球隊主控Jason Terry也離隊了,Diaw一度以為自己機會來了,能夠扮演高控衛的角色,他所最擅長的領域,但實則不然,Woodson也是將他安排在得分後衛上,把主控位置交給已經老化快不行的Kenny Anderson身上,而Anderson打不起來也沒把機會給Diaw,則是從火箭換來Tyronn Lue當主控,就是沒有Diaw的份。
james yang
Boris Diaw真的是一位很特別的球員
從馬刺開始注意他,他真的在馬刺的球風裡,是無法取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