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閱前文】歹戲拖棚的中華足協理事長暨理監事改選(一)
【先閱前文】歹戲拖棚的中華足協理事長暨理監事改選(二)
赴立法院應允目標「男足六年踢進一百名」的前教育部體育署署長林德福,在6月28日內閣改組未被留任,改由高俊雄出任教育部體育署署長。與林德福前署長同是宜蘭人的林湧成,有同鄉之誼獲得百般照拂已是往事。所以林湧成就算連任之後,恐難再如6月以前順利獲得中央政府主管運動業務的教育部體育署署長,盡量協助中華足協提出各項計畫的資源到位。
反觀邱義仁現今雖未出任政府各職,其影響力卻深入執政當局的最高層,力保中華足協在2022年總統大選以前,仍有較高機會來爭取到中央政府的補助款,加速國內基層足球運動的推展。於是半年內兩位理事長候選人票數的消長,道盡我國國民參與足球人口有限,國內尚未發展形成盈虧自負的足球產業,必須高度仰賴政府補助來推展國內足球運動發展的現實。

六、後話
2017年喧騰一時的體育改革,擴大參與、全民監督、協會透明等訴求,立意雖佳卻難一體適用所有運動協會。當國際足總(FIFA)、亞足聯(AFC)、中華足協與我國教育部體育署,權衡在專業導向與全民參與之間的歧見,我國終究得顧慮國內足球人才需要有國際舞臺,只能遵守國際足總(FIFA)以專業導向,決定維持中華足協既有的團體會員選制。
事實上,擴大民眾參與而開放的個人會員,中華足協兩派先後廣拉週遭親友,還有與其他協會互相支援個人會員票的流言蜚語。只差沒有委託運動行銷或公關公司,讓個人會員申請加入中華足協的戲碼更多元。兩派在2017年9至12月都在觀察,評估哪一種選制對己方相對有利。故而理事長林湧成與秘書長陳威任從去函國際足總(FIFA),阻擋個人會員直選理事長,驟然轉變成欣然接受,就是比邱義仁派更早動員且衝高個人會員數,以個人會員票選將能勝過邱義仁。反之,劉福財和龔元高兩位副理事長,在2017年12月力主遵守國際足總(FIFA)的團體會員票選,才能讓邱義仁逐步逆轉選情。
中華足協最終依循國際足總(FIFA)來函維持原選制,也慶幸2017年9月已初步拍板不變,避免衍生問題如滾雪球難解,演變至遭到停權、重整的災厄。可是教育部體育署前署長林德福同意展延任期,才能讓第11任理事長林湧成夥同秘書長陳威任等,據中華足協官防用印與辦公室展開困獸之鬥。
當眾多團體會員票的持有者回顧這四年多來,理事長林湧成交給秘書長陳威任秉政建樹不少,只是理事長林湧成個人的負面新聞,恐怕讓人更加印象深刻!況且,林湧成與陳威任有無傾聽、重視並適當回應各界的訴求,具有高層應有器量與調和鼎鼐的能力呢?端看改選起跑的一年來,有特定立場且針鋒相對的「新聞稿」,加上其支持者非友即敵的態度丕變便知一二。
教育部體育署以納稅人的錢,專案支付Gary White擔任中華男足總教練的薪水。林湧成與陳威任主持之中華足協,即使Gary White已屆約滿,也得慮及選後邱義仁是否延用,遂未向教育部體育署提專案續約。倘若現今留守的中華足協高層,有十分強烈意願挽留Gary White的話,為何不與即將改選上任的邱義仁建言、溝通,再以中華足協的資金續約呢?
就連國內主流媒體批評沒續約之事,也未曾反問中華足協為何不自費續約呢?原因無非是中華足協四年多來的自籌財源,遠遠低於政府補助的額度,任內政績堆砌在政府補助之上,聘請總教練更是不用足協掏腰包的最好!如今不續聘無非是小廟難容大神,還原中華足協主持各代表隊經費窘迫的實況。

如今中華足協理事長改選已延宕9個多月,讀者若把自己不參與、未走進體制內或漠視這一切,都卸責給予歷任政府之前,還請三思!假使中華足協憑藉足球運動人口多,足球相關活動形成金流龐大的單項運動產業,無須倚靠政府挹注資源便能自負盈虧。各團體會員票自然不用顧慮往後四年有無政府資源,反而是政府官員與民意代表都要搶搭足球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