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六月二十八日,舊金山的勇士球隊總管辦公室。剛結束的球季,對灣區的勇士球迷彷彿一場美到不像現實的歷史。除了終止連續十二年沒有季後賽的乾旱期以外,由強力控衛 Baron Davis 和「傑克船長」Stephen Jackson 領軍的亂刀流勇士,甚至以第八種子的身分,淘汰了當年的西區第一種子達拉斯小牛(今達拉斯獨行俠之舊譯名)。也讓 Dirk Nowitzk 很難堪地只能開記者會領 MVP 獎盃,成了在歷史上難得一見的畫面。
激情過後,該做的補強還是要做。前一年選秀沒有太好的結果,讓總管 Chris Mullin 想嘗試一些不同的思維。第一步是將位置已經不是無可取代的飛人 Jason Richardson 換至山貓(今夏洛特黃蜂之前身),交易來了當年的潛力長人 Brandan Wright。這個動作也讓前一年的最佳進步獎得主 Monta Ellis ,可以站上先發的位置。之後 Mullin 再利用自己有的第十八順位,挑了一個來自義大利,據說小有名氣的一個後衛,用來頂上 Ellis 原本替補後衛的缺。
那個義大利後衛,叫做 Marco Belinelli。舊金山,則成了他蒐集彩虹的第一站。
2009 年七月二十九日,強弱的消逝遠比球迷想像的要快速。勇士在 2007-08 球季即使進步到 48 勝 34 負,但卻弔詭地連季後賽都進不了。其實勇士當時的這個成績,比當年東區的第四種子都還要好,也真的只能說是生不逢時。球季結束,小鋼砲 Baron Davis 高薪轉戰快艇(有說法是和 Don Nelson 有嫌隙,或是和總管 Mullin 的續約談得不順),勇士全隊上下突然沒有人專職控球。Jackson、Belinelli、Ellis 等搖擺人,加上新來的 C.J. Watson 和該季季中來打工的 Jamal Crawford,一群專職比較適合搶分的人們就這麼輪流當控球後衛。而除了 Jackson 還算有點組織能力以外,其他人都是當得不三不四。
(延伸閱讀:浪人劍客 - Jamal Crawford by 骨灰)
沒有好的組織者,勇士的新球季自然是一片渾沌。整個賽季打完,戰績倒退成 29 勝 53 負,和兩年前足以和第一種子搏鬥的景象背道而馳。該年選秀,勇士幸運地在第七順位選到 Stephen Curry,也決定要逐步重新打造球隊。而剛開始有些表現的 Bellineli 則是被交易到多倫多暴龍,換取前鋒 Devean George,Belinelli 也披上了第一件紅色球衣。
2010 年八月十一日,在多倫多的日子很快地告一段落。雖然在暴龍的 Belinelli,能和同鄉的 Andrea Bargnani 一起打球,但是在陣中卡著 DeMar DeRozan、Hedo Turkoglu、Jose Calderon、Jarrett Jack 等人的情況下,Belinelli 能分到的時間相對地有限,也讓他的帳面成績反倒退步了些。
(延伸閱讀:學生運動員的典範 - Jarrett Jack by Oakjames)
球季結束,暴龍無法擠進季後賽,陣中大將 Chris Bosh 也正式求去。球隊此時打算以 Bargnani 和 DeRozan 為核心重建,而沒有建立太多實績的 Belinelli 則是成了出清的對象,被交易到了紐奧良黃蜂(今紐奧良鵜鶘之前身)換取搖擺人 Julian Wright。Belinelli 在紐澳良靠著 Chris Paul,算是繳出了第一次高峰期的表現,也讓大家真正開始注意他的神射本領。
洪維澤
他是適合波老的
Jones
有些角色球員離開馬刺之後,
的確就變得不太好用。
射手 Roger Mason 和禁區苦工 DeJuan Blair 都類似這種例子。
感謝維澤大的點閱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