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基襪大戰最終回,Aaron Boone依舊讓人匪夷所思的調度...

結局大家都知道了 — 自2004年後首度在季後賽碰頭的洋基紅襪,這次依舊由上回的贏家獲得晉級門票;帶著平手戰局回紐約主場,躊躇滿志的洋基卻兩戰盡墨、在一片錯愕中速速被掃地出門。這次的狹路相...

作者:JK47

跛腳人

Boone應該留不住了,場邊球迷早罵翻了。

rafaelraphael17

對面的Cora應該也搞不懂....
想著在CC下去前要多得幾分才行,結果對方居然一直不換

Boone這是在進行臥底工作嘛,這種輸給自己的感覺太糟了

ProMiseWei

聽說好像有個人在我們休息室外放隊歌是吧。啊???不是很囂張嘛 啊?? 再囂張啊 打不贏就找理由吧 繼續找 多打幾篇文章 順便來看我們的美聯**冠軍系列賽**

fb - Jake Chang

第3局真的讓人看不懂,
背水一戰了,
沙胖明顯壓不住,
曾公轉播時也提出多次該換投了,
但是洋基那邊一直沒動靜,
高張力的季後賽似乎讓布總慌了

sluggerwaldo

唯一的解讀是,雖然是輸了就沒有明天的比賽,但CC是隊上最資深的投手,Boone還是要給他老將的尊重,但是代價太大了⋯⋯

JK47

輸了就得淘汰回家的比賽還在講respect真的母湯啦XD

我覺得Boone純粹是想讓CC吃完這局 其餘的沒有想太多...

turtlestu

“洋基的勝率期望值就已經下修到20%~30%左右;”
G3打完3局時,0:3,差3分。

然後之後沿用這個來G4做評論。拿結果來講好了,當Kimbrel投出觸身球時,WE上升到33%,在那之前最低不到20%。Fangraph好像還蠻相信比賽不會就此結束,因為直到高飛犧牲打出現,WE還有18%左右,剛好跟上面說的第三局的WE機率差不多高。

G4剩一個出局數,G3剩36個出局數。

我是總教練,如果你是我的球探或教練,你跟我講這個,我心想你一定是瘋了。對,瘋了是你不是我總教練。在G3三局下我直接叫你跟你大吵,然後被TBS拍下,然後到系列賽結束也不會跟你講話。如果我是球員,我一定上前挑戰你。你有空上網沒空看我們傢伙打球???然後dugout就傳開,G3或G4球賽之後馬上ESPN像Woj這種人就開始大書特書了。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不能否定你對棒球數據的研究,很詳細,很透徹,那些數據樣本數很龐大,用心分析的話確實很有說服力。不過數據只是數據,看不到球員真正的表現,看不到。就算是精準如Statcast,那也只是“事後”,不是“事前”。我覺得洋基隊就是沒有紅襪隊強,他們很強,但紅襪隊更強,而且不是像你說的只強1-5個人,其他都弱棒。他們不平庸,或者至少當Holt打出完全打擊時,有誰敢說他是運氣好嗎?(最後一個或許是,野手手上打出全壘打。不過,這理所當然不是嗎?)G4又建功,這顯示出他絕非普通人。而洋基隊的茅看來並不若紅襪隊的盾一樣好用,洋基隊很強,但是沒有紅襪隊強,技不如人而已。打線更該徹底檢討,為什麼兩場只得4分?對手太強,技不如人而已,不是嗎?

-----下面都是廢話 省時間就別看了吧-------

(紅襪只耗費五個棒次,就將比數從1比0拉開到3比0)之後,他可能就已打定主意、盡量替背靠背的第四戰囤積牛棚戰力。)
0:3,才打完3個半局,總教練已經在為第四戰做準備?打定主意?這總教練如果真是這樣想,我覺得他沒資格在MLB,養成球隊求敗不算。今天他的球隊贏了100勝,還是在主炮手之缺席大半贏下的。現在在季後賽,主力砲手又剛歸隊,開始打輸球後的算盤?Boone 2003年打出再見全壘打的時候,第13局下半"才"打出來的。我完全不明白這樣推測他有什麼意義。而且他是豪門洋基隊,可不是其他的小市場球隊。MLB史上最偉大的球隊。找一個隨時準備想明天比賽的總教練,我覺得找他來的更有責任。

下面的評論我覺得就更扯了,換成我是總教練的話:
“換做你是總教練,假設已知這場比賽的預期勝率最多就是兩三成、同時你也預期明天的比賽得大量使用牛棚;那麼,眼前的這場比賽你還願意無所顧忌的燒後援嗎?”

不好意思,我是總教練的話,三局打完,0:3落後。雖然我就算這樣封鎖對方18個出局數也是輸,但是對方也要在我18個出局數之內讓我們不要追回3分。而18個出局數至少夠我的先發9人再打兩輪。講白點,我“在這時候”考慮明天幹嘛?我如果跟我團隊裡面任何一個教練講,好,或是投手教練講,那個我們勝算不大,且戰且走,anyway we have tomorrow,你覺得我會不會被幹到翻掉?我如果是投手教練,聽到總教練有這種想法,下面是我的回應:(先聲明好了,下面的沒有針對任何人,就針對我吧,自己幹自己。)
What the fucking are you talking about? Aaron? Come on, still 3rd inning, and you have a team won 100 games in this season? are you crazy? When did you hit the Homer here, ok "there", then, in 2003? the team just stood here? 13th inning "bottom"!! You WON the series!! YOU guys humiliated dame Pedro and the knuckleballer !! all fans and players know it even thought it happened more than a decade ago. And YOU forget about it? AH???? Then you told me to save arms? Yesterday we WON!! We BEAT them IN THEIR HOME!! Save arms?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I am telling you right now, except CC for tomorrow, Tanaka pitched yesterday, anyone you can use them anytime you want. Don't fucking care of the rest days, this is Postseason!!

---------

WE就結果論而已,給總教練能夠有什麼參考值?如果我費盡全力讓我的球隊打到季後賽,你告訴我剩下0.1%我們就輸了,我一定跟你講如果我們輸了你就走人。總教練知道那個要幹嘛?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我會覺得提供給我情報的人非常閒,浪費一整季敵我的球探報告不看,然後在那便看WE? Boone他大概不會是當時最懂的一個人,但是絕對比WE的數字跟球迷準,WE也是要在結果發生時才會更換數字。然後他也不會全對,因為他不是神。18個出局數,兩隊共36個出局數,全部打完才會歸WE值才會歸0。G4就更難採信,到第9局的時候,Kimbrel投出觸身球的時候,WE上升到33%。在那之前下降到1X趴。恩?一定贏?一定輸?誰說的?如果去看落磯跟小熊的更誇張,直到Baez打出追平分安打之前,小熊WE已經下降到18%。比賽平局之後,一直到延長賽落磯攻下第2分為止,WE居高不下都在50%甚至70%以上跑,換句話說指針失靈,不知道該指向南極還北極。(這不是廢話嗎?)

JK47

首先,我要感謝你打這麼大篇的回覆。雖然大部分是對我的論點提出質疑,但你的用心還是值得讚賞。接下來,換我要回覆你的某些回饋:

第一,WE在我的文章中只是輔助的角色,你沒有必要把它當成主角、或是看得太重;它只是被我拿來加強論述的一個工具而已。再者,我想你有點誤會我列WE所代表的意涵了。舉第三戰的WE為例,我拿那個數據並不是說「Boone必須放棄這場比賽」、或是說「洋基這場比賽就是已經沒救了」;事實上完全相反吧,兩到三成的WE就和Andrew McCutchen的打擊率差不多,McCutchen在某個打席繳出安打你會很訝異嗎?不會,但大部分情況下他都沒辦法敲出安打,這就是概率的問題

那我提WE的用意到底是什麼?我只是想表達,「第三局0比3落後」是一個輸球機率遠遠遠超越一半的情況(更何況如果我們認同紅襪比較強,就算比數是0以0紅襪的預期勝率搞不好都略超過一半了);而我們先不要管實際的WE是多少,總之我們知道,在0比0的比分就已經是勝率各半的情況下,你要在0比3的球賽贏球,機率絕對不是沒有、但絕對遠遠小於一半,不會太樂觀。

WE只是拿來證明這個論點 — 兩成左右的預期勝率,要傳達的訊息就是「這場比賽還有一絲機會,但有很大的概率會輸球」。沒錯,Boone不需要去知道WE實際上有幾成,但他絕對要有「這場比賽還有一絲機會,但有很大的概率會輸球」這樣的認知。

而如果你知道「這場比賽有很大的概率會輸球」、然後又知道「明天的先發投手續航力很差」,你真的還會願意很積極的去燒牛棚嗎?我認為不會,而Boone最後的決定也是No。

再聲明一次,教練當然不用去試著了解最精確的WE,但他要對比賽的大概情勢做認知;而0比3的比數就是代表著「這場比賽還有一點機會贏、但輸球的機率遠大於贏球」,在這種情況下,選擇不賠上所有牛棚的資本、幫明天多留一點子彈絕對是有利的。

今天的比賽勝率已經遠遠小於一半了,但明天大概是一場五五波的比賽;而在牛棚不能連兩天大燒的情況下,你當然會試圖想辦法替後援多省一點精力、去贏明天那場更有機會拚的比賽。

還有,我拿WE出來的目的絕非認為Boone應該全盤放棄比賽;如果你有看我昨天的文章,你可以發現我有寫「從勝利組割出一位RP來救Severino是合理的」這段話。這是一場尚未絕望、但機率相對不高的比賽,所以總教練該在這種情況下做出什麼事?

我的答案是,你還是可以押上一些好投手來試著止血,但沒必要把牛棚菁英全部端出來燒、浪費太多體力在一場勝率遠遠小於一半的比賽。而這正好就是Boone昨天做的事情,所以這部份我認為他的決策是對的。他只是先換上了Lynn、才換上Green比較有爭議性而已

JK47

接下來回你這段:

「我覺得洋基隊就是沒有紅襪隊強,他們很強,但紅襪隊更強,而且不是像你說的只強1-5個人,其他都弱棒。他們不平庸,或者至少當Holt打出完全打擊時,有誰敢說他是運氣好嗎?(最後一個或許是,野手手上打出全壘打。不過,這理所當然不是嗎?)G4又建功,這顯示出他絕非普通人。」

===

首先,我覺得你有點刻意扭轉我的態度天平了;我並不是說「紅襪就一到四棒稍微強一點」、但五到九棒那些拖油瓶可以讓紅襪打線變成垃圾

我之前說的是JDM、Betts是「地表上最好的打者」(而且這句話我提過不只一次),然後Bogaerts可能是今年棒球界打擊最猛的游擊手、Benintendi的上壘/contact能力也是一時之選,加上之前對左投才會上的Pearce也很會打,光是一條打線擁有四、五名聯盟頂級的棒子,就是MLB多數球隊無法辦到的事情。不然大聯盟你可以找出幾支前四棒比紅襪的隊伍?

況且即便是在之前的後段棒次文、甚至是更之前的紅襪戰前分析,我的結論都還是「紅襪打線是有實力、而且整體數據排聯盟前段的,只是後段打線有斷層可能會成為隱憂」。我從來沒有因為紅襪後段棒次弱、藉此推導出「紅襪打線其實不怎麼樣」的事實。

更何況,紅襪後段打線差也是客觀的事實呀,一個四場比賽的系列戰也改變不了這個客觀上的fact

就算再重新讓我寫一次,我還是會說紅襪的後段打線很弱。

Christian Vazquez今天尻了一支剛好過牆的全壘打,可是他終究還是那位整季打擊三圍只有0.207/0.257/0.283的打者。

Nunez今天單場雙安,可是不會有任何人看了他賽季不到0.7的OPS覺得他不是弱棒。

Kinsler也打得不錯,可是去問問這兩年看過他打球的天使、老虎球迷,也不會有人跟你說他的打擊能力很可靠。

Brock Holt史上第一個季後賽完全打擊確實屌炸天,但翻開他過去六年從未跨越聯盟平均線、今年打得稍好一些的攻擊數據,也不會有人認為他是打線中不容忽視的部分。

按照數據來看,長期下來這些人都會露出馬腳、打出他們該有的樣貌;但季後賽就是只有幾場比賽的系列,在Regression趕到之前系列就結束了。這就是季後賽有趣的地方。不過這代表我們應該重視短期的系列賽帶來的結論嗎?

不,如果我現在要寫太空人和紅襪的對戰,我還是會寫紅襪的後段棒次就是他們的弱點,就算他們在短暫幾場比賽打爆洋基投手也一樣。用一個系列賽做結論、或是改變大樣本數據的結論,是一件很母湯的事情;不然如果我現在跟你說Holt是一個能力比Mookie Betts更好的打者(季後賽打擊三圍0.188/0.316/0.250),你要不要信我?

JK47

題外話,另一個讓我感到很有趣的現象是,所有質疑我紅襪後段棒次文的comment,很剛好的都是在這兩戰打完後才出現;但在我發文到比賽開打前,完全沒有一個人跟我說過我寫的哪裡不行、或是寫誰寫得太過頭了

通、通、都、是、在比賽結束後才冒出來重新檢討的XD 雖然說結果論也是一種檢視的方式啦,但只用兩場比賽的表現做出明顯是結果論的comment,我是覺得這也沒有科學到哪去XD

Redsniper

因為你的文章本來就只有帶賽成功之後再回頭拿出來恥笑你的價值而已,發功成功之前沒有點進去看的必要

Ronaldo

站方有責任處理Redsniper這種"作者"
看他在站上的留言紀錄
從來沒有任何一則是針對文章內容提出具體或中肯的討論
全部都是惡意攻訐和負面的情緒性字眼
在臉書上也差點被其他作者控告
運動視界不需要這種作者
也沒有必要讓網友浪費時間看他的惡質留言

turtlestu

沒錯,Boone不需要去知道WE實際上有幾成,但他絕對要有「這場比賽還有一絲機會,但有很大的概率會輸球」這樣的認知。

而如果你知道「這場比賽有很大的概率會輸球」、然後又知道「明天的先發投手續航力很差」,你真的還會願意很積極的去燒牛棚嗎?我認為不會,而Boone最後的決定也是No。

--------------------------------

我認為,上面這段回應,並沒有解釋我的疑慮。你這段推論,依然維持在知道未來的情況而已。“你知道”這場比賽很大的機率輸球,你的機率從哪來?WE以外,你提到了哪些數據?你擅長分析很多工具,數字,但是沒看到你提到WE以外的東西,在G3G4裡面。比賽得勝率小於一半,我說過,G3剩下36個出局數,G4剩下1個出局數,所以我看不出來,比賽中途,特別是還有幾十個出局數,你的概率要怎麼算。若說總教練沒有這種思維,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基準是什麼?沒有基準。外卡賽洛磯對小熊,打到延長賽兩隊勝率都不到一半,依據WE來看。看機率,有什麼意義?每個總教練不同,你把boone批的一文不值,卻又說Boone的決定跟你看法最後一致,我不太懂,那你寫這麼多要幹嘛?你是贊同他,還是反對他?你如果它只是一兩個投手出錯,那會改變大局嗎?直得大書特書嗎?當然你想寫多少我無從決定,不過我覺得,既然你沒認為boone有這麼離譜,你舉的事例也非常聚焦在小事,甚至拿WE來出來講,我回應你的理由就是:看事情仔細過頭,事情不是這樣看的。

我覺得啦,棒球事後分析都是結果論,上場又是一回事,對了就是對了,出錯就是出錯,錢球啟蒙者Billy Bean都承認季後賽是運氣。看這麼多年季後賽下來,因為剩下來的隊伍相較其他20支隊伍,都是相當戰力整齊、均衡的、弱點不明顯,強點很突出。要分析可以,我並沒有否定你最開始系列賽的分析,我只是很驚訝,噢紅襪隊打擊這麼強,你可以找出他們團隊經過調整後的數值,並不是季後賽第一名的結論,我非常驚訝。

另外呢,我說過holt, JBJ, 並非普通人,不過,我覺得你也可以找找看,我有沒有說過,他們“是頂尖的打擊者” 我知道他們例行賽的數字不好看,我知道打200場球,Betts跟JDM領先差距只會更大。我所要說的重點有兩點,也主要回應你下面這段:

“用一個系列賽做結論、或是改變大樣本數據的結論,是一件很母湯的事情;不然如果我現在跟你說Holt是一個能力比Mookie Betts更好的打者(季後賽打擊三圍0.188/0.316/0.250),你要不要信我?”

1. MLB能出現在季後25人名單裡的,絕對是佼佼者中的佼佼者。(請仔細尋找,我並沒有比較他們誰比較厲害,但我認為無一人輕忽,即使例行賽打擊率只有0.200。總教練敢排他上場,有他相當的考量,他比場上的球員更想贏球,球員季後賽鳥掉照樣領高薪,教練季後賽鳥掉,拖出去斬了。紅襪隊拿了美東二連霸,照樣換一個新的。)

2. 季後賽,並不是例行賽。我看到你的評論本來結果論的評論。我並沒有否定你看大樣本查出來的東西。至於你說我拿小系列賽結果推翻大樣本的預測,我認為你本來就是在做這樣的事情,你甚至拿“單場比賽的WE”出來評論Boone做的是錯的,錯很大,G3G4的評論你是這樣寫的。你不斷提到WE這個東西。我覺得,你如果重視大樣本的數據,那你拿出WE來輔助你的講法批評總教練的調度,這是很矛盾的事情,我也很意外你採用很多樣本來分析,為什麼會拿WE這百分之百結果論的東西來輔助,非常驚訝。感謝你第一次讓我知道怎麼樣去用Fangraph的網站,我才發現數據頭可以操作出很多的結論。你沒發現,你自己在這樣做嗎?母湯的事情,批評boone的事情,用WE佐證的事情。你用的工具更細,更偏,因為WE我已經查過,每個play都在改變。

而且,我覺得你評論方向性很明顯,講白點,很偏頗。改善你講的,洋基就會贏了?boone照你所做的,結果就會很不一樣?不對,就算boone照你說的做,之後發生的事情,不能直接套上比賽的結果,照樣還是未知數,照樣還是可能被打。Lynn下去把Happ叫上來呢?換上了Green,他還是被打了。如果Green就鎖住了紅襪隊,依照他的成績是有可能的,那你對boone的評論會有改變嗎?不過紅襪隊展現了他們傲人的火力,不是嗎?

洋基隊有攻有守,紅襪隊有攻有守。這四個層面,兩隊總教練通通要評估。知己知彼,相信球隊的report也知道這些。可是我發現,你相當著重在洋基隊的投手,還有紅襪隊的攻擊。兩者是正反兩面,一起討論也可以。你如果是預測,那我也沒話說。不過既然是事後討論,G3G4也很強調,那批評的方向也不一樣吧?洋基隊打線就是整個被封鎖住,尤其先發投手展現出“正常(並非普通人)”的表現,這個似乎也是紅襪隊的強點、洋基隊的弱點、也是系列賽的勝負關鍵不是嗎?洋基隊能打,但是紅襪隊更能打,就是比你多得1分。洋基隊後兩場比賽得不到第二場的6分,這個不是很有檢討空間?紅襪的先發投手,例行賽表現不怎麼樣不是嗎?Luis Severino是個Ace,洋基隊就算是CC例行賽也拿出了好表現。(我不懂為什麼你會說他大概投不長,不懂。)反而對方兩個投手年輕而且不穩定。但是紅襪隊的投手明顯的封鎖了洋基的打線,紅襪隊的打擊也打垮了洋基隊的投手。所以我的結論,洋基隊技不如人,錯不在總教練,他的25人遇上更強的25人,Cora也不是特別厲害,他的選手真的很強,不負總教練的期望。不過,這不表示162場比賽,他們都會有這種表現。JBJ數字這麼難看打了這麼多年,沒失去位置,還把Betts擠到角落,我感覺到很意外。前年我去芬威球場看球的時候,兩人位置是互換的,那是我第一次知道Betts(打2K不算,我不知道他是誰)那場比賽他打出正中綠色怪物上方座席前保護網的全壘打。但我不知道他有MVP的骨,只知道他是Ellsbury之後新的中外野手。

至於你最後說,對你所有的comment,都是在賽後才跑出來的,在賽前都沒有講,這沒有很科學。我想問說,你覺得大聯盟這種等級的球隊打季後賽,很科學嗎?我在文中連statcast都質疑了,那是不是科學?那是科學,但是他對比賽有什麼影響力?我們不是派機器人上場打球,你希望的棒球科學是什麼?你的評論引用WE,構成主軸,這個跟你的大樣本的預測是不是對衝?這個做法,很科學嗎?你曾在其他的球員或球隊的分析,引用過WE這個數值嗎?你覺得你的評論,很科學嗎? 你說我用結果論來comment,你自己豈也不是如此?否則何須對一個100勝的總教練批評這麼多?而且是“比賽結束才批評”這麼多?你比賽前能夠批評嗎?如何批評?Boone覺得剩下的比賽,兩個先發投手吃不完,牛棚要早點啟動,時機要更敏感?為什麼要認為總教練這樣想,不是很明白,上面已經提到我不明白為什麼要看衰CC,那排Happ出來中3日好了,不能再輸了不是嗎?CC這麼差嗎?你在內容中多次引用這個,其實,我真的不認為有需要這樣。G4把勝利組都拿出來了毫無保留,我認為他已經完成防守那邊的任務了。有什麼不對的嗎?

就我的看法,我不會專注在很小的細節上面,一兩個打席的對決上面,差一個差兩個,我個人覺得很無聊。你喜歡的話我尊重。就像我說的,這種等級的25人名單,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這又是什麼科學呢?4場比賽,先發選手也打了20個打席有了,為什麼洋基隊的打者打不出來,我依然是不明白。我唯一能解釋的,就是技不如人而已。不過,我並沒有說,這種發展很正常、沒看就知道是這樣。打完以後,我才能理解這很合理。而我並不覺得,你分析的”如果可以這樣,(比賽會不一樣?)“。因為你抓幾個點在看而已,那沒有太多的代表性,而且是沿著小點、為什麼要換Lynn又換Green ,為什麼要讓Severino多投第四局,為什麼要讓CC撐這麼久等等。然後再做做很多的衍伸,再將衍伸歸咎到某個人的身上。我不認同這種做法,我認為你用很多想像,很多如果萬一,然後又著重在WE上,來批評總教練,我覺得這對boone並不公平。把WE提升起來,boone做的就是對的嗎?他能把WE提升起來嗎?我認為他的選手可以,他不行。對面紅襪隊也是一樣,Cora做的一定是對的嗎?那也不見得。不過,放這些後段棒次的人出來,真的是洋基的獵物嗎?我認為,先發陣容就這兩隊來看,跟國聯那邊不太一樣,100勝的球隊,主力都歸隊,沒什麼必要排假性先發上場。就算紅襪隊還有明天回去芬威球場,又幹嘛去想保留牛棚或投手的事情?洋基隊All in,紅襪隊也是All in,把Sale給放出來,比賽沒幾場,去想明天幹嘛?難道我今天贏1分就好,不然明天我沒得贏了?你有比賽過嗎?運動比賽,提早幹掉對方,就要壓迫到底。無路可退時,對方就比你強,你也是死馬當活馬醫,做什麼都出錯。對紅襪來說有退路G5,對洋基來說有退路G4,但是我就是要拼今天,0:3我還有18個出局數可用,我管明天幹嘛?主場也,而且贏下來系列賽2:1紅襪隊頭大了。紅襪隊也是一樣,對方總教練15年前生死戰打到13局全壘打,名留青史,我幹嘛一定贏?Sale兩天後還要投G5 ? 不,今天就要鎖死你。先搶一場就搶一場。能結束今天就要結束,每一場幹嘛保留實力呢?

你可以繼續你的評論與預測,不過我不會再評論你的文章。大部分你的文章是跳過的,因為確實太多數據,分析太細,我認為我不是在把棒球做研究論文,我也不喜歡學術研究,純粹是娛樂觀賞,就這樣而已。在季後賽,通常例行賽我不看,在季後賽,我希望我贏的球隊贏,輸的球隊輸,但不順我意,我不會覺得總教練該下台,或是覺得他幹的好。(15年前那場比賽,我覺得讓Little背負一身罵名,很冤枉。)以前的我會,現在我看多了,場上50-60人,選手跟教練都在拼命,你能期望改變的有限(但不是不可能)。我並沒有覺得holt的比betts強,但我覺得holt並非普捅人,而我不會去比較非普通人,誰知道他們異常到什麼程度。打4場比賽跟打150場比賽的結果,我自己已經看到了。但是這不代表,holt Vazquez JBJ不會發飆。因為看過很多季後賽英雄,我覺得總教練很難為。我覺得洋基的投手沒那麼爛,所以G3慘敗只是Noise,兩隊大概都沒想到比賽會這樣,也不會再繼續第二場。但是其他三場我覺得紅襪比洋基強一個等級,我並不覺得這很意外,或是很反常。

你就繼續分析吧。不過我不看了,你想寫什麼你就寫吧。

JK47

我還是不懂WE那邊有什麼難懂的。

首先,我們假設洋基和紅襪在開賽前0比0的情況下,雙方的預期勝率大約是五五開好了;你有27個出局數、沒有任何落後的分數,然後預期勝率是50%。

所以你覺得一個正常人該有的腦袋,會怎麼評估0比3、反攻局數遠小於9的比賽?比賽開打前勝率就已經很五五波的比賽,一口氣就讓對手三分、然後反攻局數順便吐出三局,你覺得你的勝率還剩多少?還是五五波?所以我才說你不要一直糾結在WEWE,要用你的大腦反過來去推斷這個WE合不合理、然後比賽贏的希望有多少嘛。

比賽開打前最多都只能做到五五開的程度,你現在又直接讓對手三分、還有9個出局數,你覺得你的預期勝率不會驟降?你的對手實力已經不比你差了,你還讓他三分,這不是有高概率會輸球的比賽,不然是什麼?動動大腦想一下應該不難吧XD

JK47

然後關於Boone的部分,我認為我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第三戰外界很多人在批評Boone太晚拉下Severino,但我不全然反對他,因為他可能是在為了替明天的比賽多省一點牛棚,這是他的選擇,你可以認同也可以不認同,但至少「數據上來看」他的選擇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我跟你說了,WE已經顯示洋基第三戰的預期勝率不會太高,因為在比賽開打前就已經五五波的情況下,落後三分、比賽只剩六局,那個預期勝率絕對只是遠低於五成。你必須要在剩餘六局比紅襪多拿四分、對手的防禦率要是6、然後你必須是0,你才有機會贏球;或許這是有可能發生的,但大部分的比賽都不會發生,這就是為什麼WE會顯示勝率大約兩三成左右


我覺得你完全忽略三分有多難追這個事實了。對,棒球比賽一天到晚我們都有在看到逆轉秀,但大部分的比賽其實都不會出現逆轉、特別是已經有三分差距的比賽;你必須在剩餘六局多拿對手四分的機率絕對不是0%,但也絕對遠遠小於50%。想想看賭盤如果要讓某支球隊讓足足3分或4分,他們是會怎麼開賠率的吧

從頭到尾我都不認為這兩成的WE有什麼問題,而且這個數字也是從長期的大樣本得出來的歷史趨勢平均值,你只是一直跳針說「總教練不會知道這個WE確切有多少」,但你卻不願意面對0比3、只剩六局可以反攻的球隊大部分都是輸球回家的事實。

那知道WE或這個事實到底有什麼意義?意義就是選擇要不要在這場很可能輸的比賽賠上一堆牛棚投手啊lol

JK47

我從一開始就說啦

Boone的決策我並沒有全盤反對啊

外界說G3他太早拉下Sevy,我認為Boone在這個點上還有一點理由可以找,那就是為明天省電;然後WE、還有預期勝率這些數據都支持這個推斷,所以我們不需要冒然批評Boone這個決策。針對這點,我是不反對他的,因此特地說明我和外界看法不同之處,這樣你可以理解了嗎?

但是,外界也說他第一個滿壘危機先叫上Lynn、而非GreenG是有爭議的,這個我就認同外界,所以我也把我認同外界的理由寫出來,這樣你可以理解?

最後,這篇文章講的是G4太晚換先發的問題,我想這個就更沒爭議了,絕對是個大錯誤,你手上一堆休息充分的牛、隔天休兵日、先發前兩局狀況普通、第三局上來一排右打,怎麼看都是要叫牛上來滅火的局面,但你Boone卻還讓CC死撐著硬是投完三局然後被爆打三分才甘願,這個還不值得寫一篇文章來講?我不講,國外照樣一堆評論分析講到爛掉,需要的話我可以一篇一篇找給你參考

JK47

然後你其它打了一串落落長的(看了一下應該是在講紅襪打者)我真的懶得看了

如果你可以重講一次重點的話 我會再考慮認真回覆一下

但我只能這麼說:相較於其它季後賽球隊的後段打線,紅襪的後段打線明顯是偏弱的;只是他們整體優秀的團隊打擊成績是靠著前面四五棒誇張的威力給整個撐起來。

至於直接看總得分數還是看團隊wRC+比較有預測價值,我就實在懶得再贅述了

相信總得分數比線性打擊數據更能反映打擊實力的話儘管去吧,我只能跟你說數學上來看並不是這樣的XD

JK47

我認為我不是在把棒球做研究論文,我也不喜歡學術研究,純粹是娛樂觀賞,就這樣而已。在季後賽,通常例行賽我不看

=====

這句話大概可以解釋為何我拿例行賽產生的證據跟你談事情一點用都沒有。

「通常例行賽我都不看」

恩,好

Yun Chiang Lai

總覺得Boone似乎在還2003年G7那一場的人情,這種調度,真的是讓身為資深襪迷的我都覺得贏的太高興了,不過,ALDS開打前原本就是一面倒看好紅襪應該能夠過關的,所以就結果論來說也不意外,只是過程中有了不少插曲。看到今天第8局把Sale押上來,就覺得有趣,G1的時候是Porcello來幫Sale守住勝利,G4的時候換成Sale來幫Porcello守住第8局。接下來只要宇宙襪能夠攻過太空人那一關,應該就可以拿下21世紀以來第四座冠軍了。但是我知道,太空人那一關,真的很硬,最強的茅,即將遇上最強的盾了,只是季後賽法則通常還是投手佔了較多的因素。

sluggerwaldo

道奇釀酒人表示:

Yun Chiang Lai

2018非常相似於2007的感覺,過了ALCS基本上就是海闊天空,WS大概就是4W1L或是4W0L的概念罷了。我也挺喜歡目前酒鬼的氣勢,很相似於2007那時的洛磯。但是酒鬼雖然可以過了道奇那一關,但終究還是敵不過兩支美聯百勝球隊,基本上現在就是看是宇宙襪還是太空人誰可以過了ALCS這一關了。我覺得關鍵中的關鍵大概就是Sale跟前虎王的對決,這兩人至少G1跟G4都會碰到頭,期待Sale都能過關~~~期待宇宙襪能夠拿下2018的WS

結局大家都知道了 — 自2004年後首度在季後賽碰頭的洋基紅襪,這次依舊由上回的贏家獲得晉級門票;帶著平手戰局回紐約主場,躊躇滿志的洋基卻兩戰盡墨、在一片錯愕中速速被掃地出門。這次的狹路相逢並未讓例行賽被壓著打的洋基揚眉吐氣,反而再次成為世仇的墊腳石。事實上,基襪大戰已經是今年所有分區系列賽中,張力最高、最有懸念的一個組合 — 相較於道奇、釀酒人、太空人的秋風掃落葉,基襪首戰、最終戰都只差一分;如果多擠出一支安打,洋基在第四戰的最後半局未嘗不可能追平、甚至反超比數。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正因為輸得可惜,總教練Aaron Boone先前的調度不意外地又被拿出來仔細檢視。我很少在兩天內重複寫同個主題,但最近幾天Boone引起的爭議讓我得打破習慣 — 接續昨天被血洗的賽後檢討,今天我們再來討論他在第四戰引起抨擊的爭議調度。首先,我在昨天的文章中不斷強調一件事:Boone第三戰換投偏保守、讓Severino續投到第四局、刻意節省主力後援等決策,可能是為了提前替第四戰做準備 — 今天的老將先發C.C.Sabathia並不是一名壓制力超群、續航力出色的投手;他對戰打者第二輪的效率已經不如後援投手、遑論效率更糟的第三輪。

C.C. Sabathia Photos - 11 of 2070

 

所以,Boone昨晚被我質疑的調度只有他先換Lance Lynn、而非後來才派上去的Chad Green,去接替Severino留下的爛攤子(零出局滿壘、但比數只落後三分)。相較於左右打通吃的Green,Lynn對戰左右打的數據有更顯著的差異,考量接下來五棒有四名右打,Boone或許認為滑球優異的Lynn是最好的選項。但另一方面,零出局滿壘是棒球場上得分期望值最高的情況、照理來說應該先推上最優秀的後援選項滅火;從這個角度來看,不先讓Green試著投完這輪、再把下一輪的前段棒次交給Lynn處理,我認為是個可議的決定。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大致上而言,我直到昨晚都還是認同Boone預先替第四戰保存主力後援的做法 — 昨晚的比賽才進行到第三局,洋基的勝率期望值就已經下修到20%~30%左右;考量後面還有六、七個半局得撐,明天的先發又是不太可能拉長局數的Sabathia,教練團確實有充足的理由選擇不在昨晚投注過多的牛棚資源。所以,針對他昨晚換投偏慢、偏保守的決策,我並不是那麼反對。以第四戰的角度來看,洋基將擁有休息兩天的Aroldis Chapman、Zach Britton、Dellin Betances,還有休三天的J.A.Happ、David Robertson,牛棚能量非常充足、也是拜昨天的省電模式所賜。

Divisional Round - Boston Red Sox vs. New York Yankees - Game Four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如果洋基成功將戰局拉長至第五戰,以那時候的角度看,Chapman、Britton、Betances都是過去四天內只出賽一場、Robertson過去五天出賽一場;因此,使用牛棚車輪戰和紅襪周旋,是Boone第四、第五戰的必要手段、也是第三戰後援投手獲得充分休息後的「紅利」。然而,他今天的投手調度反而更讓人摸不著頭緒、甚至感到失望 — 他讓Sabathia一路投完第三局、眼睜睜看著他在那局丟三分。事實上,Sabathia前兩局面對10位打者只繳出一次三振、兩個保送、被敲兩安,投球狀況遠遠不到讓人印象深刻的程度。

 

或許一開始讓他繼續投第三局是合理的 — 該局首位打者是左打的Andrew Benintendi;可惜馬上演變成觸身球、使其成為紅襪本日第五位跑者。球賽開打至此,紅襪前面11棒將近一半踏上壘包、證明這位38歲老投手今天的狀態沒那麼鋒利;更重要的是,在Benintendi上壘後,紅襪該局的得分期望值從0.52攀升至0.91、先馳得點的機率大幅增加。此外,紅襪接下來的五位打者都有一個共通點 — 他們全是右打。

C.C. Sabathia Photos - 9 of 2070

 

照理來說,渡過不是很安穩的前兩局後(第一局遇上滿壘),洋基早在第三局開打前就應該想好隨時換投的可能性;考量紅襪打線即將進入第二輪、火力期望值只會提升,沒道理不做任何準備地讓Sabathia繼續無限制丟下去。第三局紅襪的首名打者是左打的Benintendi、但後面接著五位右打 — 因此,洋基顯然該將Benintendi視為Sabathia今天的「期末考」。若幸運通關,或許還可在一出局壘上無人的安全局面、繼續觀察CC投下去的狀況;但如果情況是沒人出局、壘上有跑者、接連五位右打上陣、牛棚至少有四位以上完整休息的主將、隔天就是休兵日,那顯然是越早拉下Sabathia越好。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