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發球上網的始祖 費德勒重回初態

2014年賽季,費德勒(Roger Federer)更換新球拍,並找來前球王艾柏格(Stefan Edberg)來當他的教練,使他在這年表現整個脫胎換骨,一掃前年低迷的狀態。費德勒和艾柏格兩人所擬定的...

2014年賽季,費德勒(Roger Federer)更換新球拍,並找來前球王艾柏格(Stefan Edberg)來當他的教練,使他在這年表現整個脫胎換骨,一掃前年低迷的狀態。費德勒和艾柏格兩人所擬定的策略就是要費德勒節省體力,盡量來到網前,縮短每一分的戰鬥,簡單來說就是速戰速決。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常聽到單打球員類型可細分四種,分別是底線型、上網型、全面型,其中底線型又分底線進攻型和防守底線型。以前我常會去分類選手的類型,但後來發現其實不太需要分太細,選手打球都大同小異,比方全面型球員很難去定義,每個人認知都不太一樣,也許你認為該選手球技全面,但或許別人覺得他還欠缺某項技術環節。

 

底線進攻型或防守底線型也很難判斷,對我來說不都是待在底線回球的球員。因此我們簡單去分,球員就只分兩派,喜歡來到網前進攻的上網型,像是現在的費德勒,和主要停留後場的底線型,如納達爾(Rafael Nadal)、喬科維奇(Novak Djokovic)。下面我們將來回顧歷代球王有哪幾位是上網型的代表,而他們又和費德勒有什麼關聯呢?網球在這些球王歷經的時代又產生什麼樣的變化呢?

 

請繼續往下閱讀

拉佛(Rod Laver)

相信有看澳洲網球公開賽的球迷都知道澳網的中央球場叫做Rod Laver Arena,就是為了紀念這位澳洲傳奇所命名的。拉佛生長的年代,球員都拿木製球拍,加上四大滿貫賽就有三個賽事是草地球場,因此選手發球上網是屢見不鮮的事情。木拍拍面小又重,所以很難把球打遠,來到網前回球就不需要那麼費力,而且這種打法最適合在草地球場發揮。當時的網球你會覺得誰只要能先上網,誰得分的機率就越高。

請繼續往下閱讀

拉佛個頭雖不高,但他靠著發球的變化,還有優異的截擊,讓他兩度在單年內完成全滿貫。對費德勒來說,拉佛就好像是他心中的經典人物,2014年費德勒在他自己的義演賽和高齡75歲拉佛來場表演,拉佛在過程中還來到網前和費德勒對打,讓人有種兩代英雄穿越時空來切磋網球。費德勒事後也說和拉佛隔網打球,自己的雙手是在發抖的。

(費德勒vs拉佛)

馬克安諾(John McEnroe)

大多數人對馬克安諾的印象就是他的脾氣火爆,時常有些情緒化的肢體語言出現,但不可否認他對網球有他自己的堅持存在。馬克安諾認為網球要帶給球迷享受,左手持拍的他利用刁鑽的球路,製造上網截擊的機會,他認為這樣的打球風格是種網球藝術的呈現。

馬克安諾現在常擔任網球賽事的講評,在費德勒年紀增長,擊球力道減弱後,馬克安諾認為費德勒應該盡量多來到網前,甚至要更強勢一點上網,雖然這樣的打法風險很高,難度也不小,但他相信費德勒絕對能辦到。

艾柏格(Stefan Edberg)

現今為費德勒的教練,艾柏格被公認是歷史上最強的發球上網型選手,他的發球雖缺乏力量,但預測球路能力很強,這有利於他上網進攻,截擊也被認為史上最華麗的。除了這些,艾柏格的切球也非常犀利,面臨對手發球時,艾柏格將切球和截擊融合,使用切球上網的招式來得分。在球場上風度翩翩的艾柏格,當時深受不少球迷的喜愛,他也是費德勒的兒時偶像。

貝克(Boris Becker)

費德勒曾說小時候就是看貝克和艾柏格的對決,才勵志長大要成為網球選手。和艾柏格一樣都是上網型球員的貝克,打球雖不像艾柏格優雅,但卻多了力量。貝克的發球相當有力,還有人替貝克取了個「炸彈」的綽號,他透過一顆好的發球再搭配截擊,頻頻使出發球上網,這就是他的吃飯絕活。貝克現在是當今世界球王喬科維奇的教練,喬科維奇今年也接受貝克的指導,在比賽中嘗試發球上網。

你我可能會有疑問。貝克和艾柏格都是費德勒的偶像,為何費德勒選擇艾柏格當他的教練?我覺得是風格的原因,貝克主打的是力量,爆發力驚人,費德勒和艾柏格偏重技巧,他們不像貝克有這麼強的力量。再來費德勒和艾柏格的單手反拍切球都很出色,對球的判斷能力相當精準,艾柏格又擅長切球上網,這也是費德勒可嘗試的方法。仔細一看,費德勒和艾柏格給人感覺都是溫文儒雅的藝術家氣息,這也是蠻有趣的合作。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