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洋基和J.A.Happ達成協議,將簽下一只2y/34M的合約,以他的年紀(明年36歲)能簽下複數年且年薪破千萬的合約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也引起筆者好奇,這幾年來在這個年紀簽下類似合約的人前幾年的表現為何、以及簽約後的表現又是如何?這篇文就來看看,在36歲以上的年紀簽下年薪破千萬的合約之球員,簽約前後的表現。
由SPOTRAC的網站找出的資料如下:(年紀和年份是執行的年份)
從2013年起,36歲以上的FA簽下年薪破千萬的合約(名字,合約年分/總值,簽約年紀)
2013 |
David Ortiz,2y/29M,37 Ryan Dempster,2y/26.5M,36 Torii Hunter,2y/26M,37 黑田博樹,1y/15M,38 Andy Pettitte,1y/12M,41 Lance Berkman,1y/11M,37 Mariano Rivera,1y/10M,43 |
2014 |
Carlos Beltran,3y/45M,37 Bronson Arroyo,2y/23.5M,37 Tim Hudson,2y/23M,38 Bartolo Colon,2y/20M,41 Joe Nathan,2y/20M,39 A.J.Burnett,1y/16M,37 黑田博樹,1y/16M,39 |
2015 |
Torii Hunter,1y/10.5M,39 |
2016 |
John Lackey,2y/32M,37 |
2017 |
Rich Hill,3y/48M,37 Jose Bautista,1y/18.5M,36 Carlos Beltran,1y/16M,40 Matt Holliday,1y/13M,37 Bartolo Colon,1y/12.5M,44 |
2018 |
CC Sabathia,1y/10M,37 |
粗體字是今天要介紹的SP:12/22
RP:2/22
野手:8/22,都是外野跟DH
本篇先介紹先發投手,之後有時間再整理RP跟野手
2013
Ryan Dempster,2y/26.5M,36
除了在27~30歲的期間幾乎以後援出賽,其他球季皆以先發為主,整個生涯有七個球季吃下超過200局,在這筆約之前的五年(2008~2012),分別吃下206.2、200、215.1、202.1、173的局數,繳出ERA3.74、ERA+114、FIP3.78水準之上的成績。
然而,到紅襪之後,除了投球局數(171.1)符合期待,但除了三振以外的數據全面下滑,僅繳出ERA4.57、ERA+90、FIP4.68的成績。季後賽轉任牛棚貢獻3局,幫助紅襪拿下世界大賽冠軍;不過隔年因健康和家庭因素未出賽,並於2014年底宣布退休。值得一提的是,由於2014年Dempster被放入Restricted list,代表他放棄了當年13.25M的薪水,所以實際上這筆約是1y/13.25M。
黑田博樹,1y/15M,38
在此(38歲)之前兩年,黑田其實早已分別和道奇、洋基簽下12M、10M的一年合約,下一年也是一年的約,且每次都破千萬美金。之所以每次只簽一年的原因是,他沒有忘記要回日本退休的宣言,爾後也真的做到了,並差點帶領廣島拿下睽違已久的日本一。
在美國的七年之間,除了第二年只投了20場先發,其他年都超過30場且場場先發,每一年的ERA和FIP都在3~4之間,雖然以伸卡球為主要球種的他三振次數不多(K9值6.7),但控球精準的他BB9值僅2,在同樣期間總共投超過700局(平均一年100局)的投手中排名第9(符合資格的人共有104人),其實能符合這資格的人已經是箇中翹楚,代表能有水準之上的表現且夠健康,能在其中名列前茅更能彰顯其優異的控球能力,符合大眾對於日本投手的印象;而這也反映在他的WHIP值(1.17),以同樣的篩選標準排名第15名。
更難得的是,這是他在33~39歲的其間繳出的成績,能在多數投手的衰退期間繳出如此成績,更凸顯其老而彌堅的特色。
由於這七年的成績相當接近,就不做簽約前跟簽約後的比較了。
Andy Pettitte,1y/12M,41
Pettite在2010年及2013年兩度宣布退休,巧合的是這兩年都領到破千萬美金的退休金,在2010年,38歲的他雖然繳出ERA3.28、ERA+132、FIP3.85的佳績,但僅投129局是生涯第三低;2013年則繳出略優於聯盟平均的成績(ERA+107)、但總共貢獻了185.1局,算是扮演一個稱職的工作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