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9/01/16

抗壓力的展現! 六大培養球員「韌性」的有效方式

6 Ways to Build Resilience in Tennis Players 這篇文章講的是如何培養有韌性的球員。 作者是一位前西班牙選手,現任澳洲國家訓練中心教練,署名為 C...

作者:刀神

6 Ways to Build Resilience in Tennis Players

這篇文章講的是如何培養有韌性的球員。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作者是一位前西班牙選手,現任澳洲國家訓練中心教練,署名為 Carlos 。Carlos Moya? 應該不是,我查起來,可能是一位叫做 Carlos Cuadrado 的教練。

Resilience,我覺得翻成韌性非常妥當。受到外力變形而能恢復原狀的能力。在人類來說,也就是遇到挫折壓力被擊垮或揍扁,不會崩潰而能再生恢復的能力。

在任何競技運動選手中,這絕對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或者說,在人生中這也是很重要的特質。

但是,個人認為對教練而言,球員的韌性這個特質,極難培養,甚至可以說,這大部分出自天性或是最早幾年的兒童家庭環境。到了青少年時期,教練可以著墨的地方已經很少。

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以,對教練或家長來說,這篇文章應該很有意思,我簡單說明一下文章內容。

然後大括號中略為簡述一下我的意見

文章首先說,這是他自己經過在西班牙的訓練,比賽,一直到跟西班牙一些名將,例如納豆等人,在世界各地闖蕩,還有後來轉任教練多年的經驗。

他認為,西班牙會在ATP前百中佔有很大比例,主要是當地的網球環境從小就非常競爭,好手很多,比賽更多,要出頭不容許絲毫的軟弱,非常"硬斗"。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此,這是一個天然的環境,可以培養出很多有韌性的球員

[[刀神意見: 也或者說這並不是培養,而是一種人擇...韌性差的都被淘汰了]]

但是,假如換到一些球員過的比較"舒服"的國家,比較優渥的環境,是否就很難培養出韌性?

他原本也認為那樣的環境不容易培養球員的韌性,後來卻醒悟到,他這樣想,只不過是為了當教練的自己找藉口,而不是找解決方法。

[[刀神意見: 這一點真的可以借鏡。教練跟球員一樣,遇到困難不能只去找藉口,認為有些事情自己無法改變。而是要去找方法,盡力去做。做得到多少沒那麼重要,而是應該要想盡方法去做。]]

於是他開始找方法,經過一些時間和努力,他歸納出幾個方法,也在經驗中得到不錯的結果

 

1.讓球員保持謙卑

要有韌性,也就是要先接受自己要克服的困難,才能正面的去思考,去計劃,去努力突破困境。

假如無法謙卑的接受失敗,無法接受自己不足的地方,那麼只會想用負面的方法去逃避,或是去找藉口來掩飾失敗。

[[刀神意見: 這一點確實很重要。也就是所謂的臣服。但是也非常困難。重點是要對事不對人。接受自己的失敗或不足,卻不是否定掉自己整個人,那樣就可以有繼續奮鬥的勇氣,就能發展出韌性。

有些人不接受失敗,找藉口逃避或是掩飾,那當然只是掩耳盜鈴。但有些人接受失敗,卻是整個否定掉自己,反正我就是不行,我就是沒能力,那樣也無法給自己動力繼續去努力。

所以這一點講起來謙卑兩字就可以帶過,但是其實就算成人來做也非常困難,更何況小孩。]]

 

2.球員不能把得到的資源視為理所當然

對球員來說,能得到的各種幫助當然越多越好。但是假如資源多,很容易就越來越覺得理所當然,然後這些資源反而變成一種阻力。

過得太舒服反而會失去往前進的動力,在青少年球員尤其如此。因此身為一個教練,他認為隨時提醒這些球員他們有多幸運,是教練的一項任務。

[[刀神意見: 看過一些球員,環境太優渥,資源太多,或是家長對他們太予取予求,反而就變成要登頂的阻礙。所以重點在感謝的心態。能不能感謝所有的資源,感謝幫助自己的人,並且珍惜這些機會,珍惜這些資源。那是成功的關鍵。

可惜這跟前一點,同樣不容易。人只有在得不到的時候會感謝,得來很容易的時候,多半覺得理所當然,從小優渥長大的小孩,更常會覺得人家給我甚麼都是應該的。

教練要嘗試去改變這樣的心態,真的很重要,但具體上也真的困難重重。]]

 

3.家長跟教練要有共識,這是必要條件

家長跟教練不只要有共識,還要都能身教重於言教。

[[刀神意見: 這就不多說了。身為教練,只能好好要求自己,先做一個有韌性的教練。]]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