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9/01/21

有看沒有懂,兩套標準的排球奧運培訓名單

因為太忙一陣子沒也寫文章,也不想要每次寫文章好像都在批評些什麼,我也想要多多分享台灣排球的一些好事,大家一起開開心心啊!不過看到了最近排球協會公布的最新培訓名單,一看名單不得了,男排還好,女排名單根本...

作者:矩形者

因為太忙一陣子沒也寫文章,也不想要每次寫文章好像都在批評些什麼,我也想要多多分享台灣排球的一些好事,大家一起開開心心啊!不過看到了最近排球協會公布的最新培訓名單,一看名單不得了,男排還好,女排名單根本是史上最大換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先搞清楚這次集訓的目的,是東京奧運

這次公布集訓名單上的標題,是「中華民國排球協會準備參加2020第32屆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室內排球培訓隊名單」,如標題所描述的,這一批選手的目標將會是明年的東京奧運。(雖然不太懂準備參加是什麼意思)

要怎麼參加東京奧運?先不說台灣從來沒有參加過室內排球的奧運這件事好了,這次要獲得奧運參賽資格只有3種可能性,一個是當主辦國(也就是日本),第二個是參加八月第一階段世界排名前24名的隊伍的國際預選賽,依照最新的世界排名,中華男排排名35,女排排名33,也沒辦法透過這個管道獲得參賽資格。

最後一個管道,就是在各大洲的資格賽中拿下冠軍,亞洲資格賽預計將在今年年底舉行,能參加的隊伍是今年亞錦賽的前八名。也就是說這一批培訓隊今年第一個考試,就是今年的亞錦賽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名單上寫東京奧運,但內文卻寫杭州亞運跟巴黎奧運

所以說今年的策略,應該是要在亞錦賽拿下前八名,過了第一道關卡後,在年底的奧運亞洲資格賽拿下冠軍取得奧運參賽資格,進而參加奧運,才是這批球員集訓最大的目的,這部分也跟協會公告中的室內排球 108 年重要比賽內容相符。

室內排球 108 年重要比賽為:東京奧運洲際資格賽、亞洲錦標賽、 挑戰盃錦標賽、世大運排球賽、亞洲 U23 錦標賽。

但往下繼續看公告內容就開始有點邏輯錯亂了,

請繼續往下閱讀

室排女子隊部分,配合世大運限齡 25 歲以下,及球隊年輕化之長期發展方向,1994 年以前出生之球員只能忍痛割愛,(中略),期盼在取得各方共識下,力拼今年各項重要比賽,並展望 2022 年杭州亞運奪牌及 2024 年巴黎奧運取得參賽權。 

所以說,這一批球員的存在目的,其實不是為了爭取2020東京奧運的參賽權,而是為了2022杭州亞運奪牌以及2024巴黎奧運取得參賽權。

 

男女排兩套標準,已經擴大選材為何要拔除老將

既然目標是4年後、6年後的比賽,那選一些年輕球員絕對是合理的,但為何男女排卻是兩套標準?

女排為了世大運,因此1994年前出生的選手只能忍痛割愛,所以整個名單都沒有25歲以上的選手,不說這幾年戰績赫赫,今年在企排表現仍然十分亮眼的張秝芸、謝苡縥、楊孟樺好了,甚至還在年齡限制內的吳韋華、李姿瑩、李諭都沒有入選。

男排雖然也要配合世大運跟U23賽事,但基本上只是原本的名單再補進一批年輕選手。所以意思是女排今年最重要的比賽其實不是奧運,也不是亞錦賽,而是世大運嗎?

室排男子隊部分,2018 雅加達亞運奪銅後,球員們仍鬥志高昂,但為配合世大運及 U23 賽事,選訓委員會也補強了一批身材條件優秀的年輕選手,分批參加今年各項重要比賽,並展望 2022 年杭州亞運奪牌及 2024 年巴黎奧運取得參賽權。 

(還是我其實誤會了,其實男排鬥志高昂但女排鬥志不高昂,所以?)

既然今年要分一、二軍,名單也擴大到30人以上,為何女排不能和男排同套標準,用成熟的球員去亞錦賽、奧運資格賽爭取名次跟資格,年輕球員則是另外去征戰世大運跟U23磨練。

去年亞運會女排啟用一批年輕球員先發,結果我們都看到了並不盡人意。年輕球員有天份,但經驗、技術都還不夠成熟,這時就是老將價值發揮的時候了。即使爆發力跟體能可能不若以往,但穩定軍心、解讀比賽跟傳承經驗,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的通常都是老將,將這些人突然通通拿掉,實在很難不讓人聯想,是不是因為亞運的成績而被迫退休。

在台灣打球是真的打不到30歲嗎?  Photo credit:VOL

 

一般大學球員也入選,能否配合集訓也是問題

有趣的是,這次女排的集訓名單裡,也有許多非獨體育相關科系的大專球員入選。包含成大、中山、政大、交大等學校的球員也有6名在名單裡。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