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公平條例(FFP)於2014年正式在歐洲球壇執行,雖然至今還有不少法律漏洞,但大致上已杜絕像Chelsea當年一季收購大半隊球星的情形,每隊每季最多投入轉會市場的金額有一定的限制,重建時間比以往更長。利物浦2014-15球季遭遇兩大主將Suarez離隊及Sterling無心戀戰,加上作出三個完全失敗的收購,當時利物浦陣容的強度降至冰點(如下圖),最後以第七名只能參加歐霸。
時隔四年,利物浦已打進歐霸及歐冠的決賽,現在更以四分領跑英超,主帥Klopp曾豪言:[給我三季的時間去奪取錦標],究竟球隊是如何在花費有限情況下,成功在強豪環伺的英超突圍而出? 本文從當年球隊組軍的心態及例子探討成功的原因。
重建過程:
--------- 只想看結論可跳過此部份 -----------
(14-15 陣容)
(按:由於Barloteli的受傷,導致球隊毫無戰鬥力,在Gerrard的謝幕戰更以1-6落敗,也是一切的起點)
(按:所有價值均為英鎊,價格參考transfermarkt)
15-16球季:苦無資金,聯賽低迷,驚險晉身歐霸決賽,低成本購置重要綠葉。 Net Spend: - 30M
主要成功收購:Firmino(37M)、Clyne(16M)、Gomez(4.4M)、Milner(Free)、Ings(7.5M)
失敗收購:Benteke (42M)
主要賣出: Sterling(57M)、Borini(10M)
本季概況:
由於失落歐聯是注定沒有球星加盟,加上老闆沒有信心投放資金,利物浦只能從中級球隊著手買主將,最終選擇購入當時德甲賀芬咸的巴西進攻中場Firmino。可是德甲轉投成功的例子不多,同樣他在這季的表現只屬中規中矩,既使半季後由KLOPP接手,入球數字仍不符合預期,這季成為他的適應期,後來成為三叉戟的中鋒。
另外以4.4M購入只有18歲來自英甲新星Gomez,此收購屬於育成賭博型,有不少風險。事實上起初半季嘗試右後衛及中後衛都不太穩定,但經過三季後已成為球隊重要一員。在現今球探系統完善下,能夠以低於10M情況下搶到新星實在十分超值。
免費吸納Milner近乎是無本生利,豐富的英超經驗,缺乏上場機會的飢渴感,事實在過去幾季無論擔任左右後防,中場,都交出穩定的表現,大幅增加板凳的深度,為下季重奪前四作鋪路。
失敗的則有Benteke,利物浦根本沒有傳中型的翼鋒,完全無法配合球隊,因此隨即賣走。
聯賽只能以第八完成,甚至比14-15更低,但歐霸成功殺入決賽也是始料未及,為死氣沉沉的利物浦球迷帶來希望。
主要陣容:
16-17球季:中前場完善,後場仍舊不堪,艱苦重奪歐聯資格 Net Spend:+5M
主要成功收購:Mane(37M)、Wijnaldum(25M)、Matip(Free)、Ings(7.5M)、Arnold(青年軍)
失敗收購:Karius(5.5M)
主要賣出: Benteke(28M)、Ibe(16M)、Allen(14M)
本季概況:
由於Moreno"出色"的表現,利物浦在歐霸決賽失利,也令球隊失去歐洲賽的資格。老闆需要球隊透過出售球員來籌集轉會資金,最後成功出售上述三名非常規正選球員,對象都是英超的中下游球隊,而且價錢也不算太低。成功以三換二,購入三叉戟第二名成員Mane以及全能中場Wijnaldum,對象是英超的中下游的絕對主將,憑英超的經驗,迅速融入成為利物浦主力球員。
自由轉會球員從來不嫌多,Matip的加盟完全彌補了Sakho離隊的損失,另外經過一季適應的Firmino終於爆發,加上KLOPP的執導下,形成瘋狂迫搶的打法,一度進佔第二,可惜在聖誕快車經驗不足失分過多,最終強行保住第四名,以一分之差成功奪取歐聯資格,神奇地完成任務,聯賽得分也比去季多16分 (60 ---- 76),證明球隊已逐漸進步。
主要陣容:
(16-17 球季對 Leicester City 陣容)
17-18球季: Salah震驚全球,提早進入收成期 Net Spend: +11M
主要成功收購:Salah(37M)、Chamberlain(34M)、Robertson(8M)、Solanke(7M)、Van dijk(71M, 冬季)
失敗收購:-------
Cin Dia
Xhaka這賽季好多了啦.....因為有Torreira幫他掃蕩,他基本上需要做的就是發牌
別看,前兩場Xhaka和Torreira同時不在(一傷一停),兵工廠的中場完全不能看..........
Ozil和Lacazette一起回撤(對、一起)都救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