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人年開始連續18年入選明星賽,連續14年當選明星賽人氣王,5次打擊王、1次安打王、3次金手套、6次最佳10人、外加1次年度MVP,連16年打擊率皆在3成以上,生涯打擊率更是恐怖的3成34,甚至即將要挑戰前無古人的2000安、200轟、200盜、1000打點,如此浮誇的成績在中職只有一人能及,他是從火星來的男人—恰恰,彭政閔。
在今年1月30號的記者會上,恰恰宣布2019年即將是他生涯最後一個球季,當講到即將退下球員身份時,恰恰眼泛淚光,哽咽地念完剩下的聲明稿,其中也談到他早在2016年就萌生退意,球場上奮戰30幾年的時間,身體必然有著大大小小的傷勢,尤其足底筋膜炎與髖關節退化的問題更是使得他每天下床都感到很痛苦,身體騙不了人,再加上有許多年輕、有實力的球員等著冒出頭來,或許,時間真的到了。
終結這位偉大球星職業生涯的足底筋膜炎到底是什麼?
首先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足底筋膜這個構造,足底筋膜是阿基里斯腱的延伸,比一般的筋膜更為強韌,是一種纖維結締組織,從跟骨開始縱跨整個足底,再分支成5條分別連結到趾骨的基部,我們可以將足底筋膜想像成一個較為強韌的彈簧,其主要的功能就是維持足弓結構,在承重時負責吸震的工作。
研究指出,約有八成足底疼痛的病患起因為足底筋膜炎,甚至每10人就有1人在一生中曾受到足底筋膜炎的困擾,可見其盛行的程度。但是,要怎麼知道我是不是足底筋膜炎呢?
在問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樣的人會比較容易有足底筋膜炎?
- 體重過重者
- 長時間位於承重的狀態(長時間站立、跑步等)
- 不正常的足弓高度(包括扁平足、高足弓)
- 踝背屈(腳背勾起來)的角度受限者
- 年紀大者
從字面上來看,足底筋膜炎感覺像是足底的筋膜發炎了,事實不然,多數的情況下並不會產生典型發炎的症狀(發熱、紅腫等),抽血檢查也不會驗出發炎物質。
造成足底筋膜炎的病因通常是由於上述的危險因子造成足底筋膜產生微小的撕裂、損傷,當損傷產生後,由於受傷位置並沒有得到適當的修復,日復一日導致組織變性、增厚,甚至失去彈性,吸震的能力也因此下降,足底的壓力分佈改變,就會產生疼痛。
足底筋膜炎的症狀有哪些呢?
- 早上起床踏地的第一步覺得最疼痛,一段時間後會比較舒緩,但長時間承重或久站後又會慢慢痛起來。
- 最疼痛的點通常在足跟或足弓處。
- 把腳趾往上扳時會誘發疼痛。
- 超音波檢查可以發現足底筋膜的增厚。
至於預防與治療的方式可粗略分為四大部分:
一、疼痛控制
- 短期給予抗發炎藥物
- 激痛點類固醇或局部麻醉劑的注射
二、去除容易成足底筋膜炎的危險因子
- 減重
- 多休息
- 使用外在支持輔具,例如鞋墊、足跟墊、貼紮等
- 足底筋膜、小腿肌群的伸展運動




三、破壞不正常的組織以誘發發炎反應,藉此促進正常組織的生長
- 超音波治療
- 軟組織深層按摩 (Deep friction massage)
- 體外震波治療
- 增生療法
體外震波治療與增生療法目前在文獻上尚未確定是有效的,且這兩種治療方式在臨床上均為自費項目,筆者建議在經濟許可下可作為輔助治療。
四、訓練腳掌周邊動態穩定肌肉
1. 足底內在肌群運動 (Foot intrinsic muscle exercise)
- 腳趾伸直運動:分別用大腳趾與其他四趾做出腳趾往上翹的動作。
- 腳趾內收運動:將筆或紙張放在腳趾間,夾住不使筆或紙張掉落。
- 腳趾伸直+外展+屈曲運動:腳趾先往上翹,接著將各腳趾張到最開,再依序將腳趾慢慢落地。
- 腳趾捲毛巾運動 (Toe towel curls):分別以內側、外側腳趾將毛巾抓進來;也可在毛巾上放重物增加難度。
- 足踝動態控制運動:蹲姿,往各方向移動身體重心,試著用足踝維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