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 Indian Wells 印地安泉大師賽,18歲、加拿大籍的 Bianca Andreescu 拿外卡參賽,連續擊敗幾個世界排名前十名的對手,最後拿到女單冠軍。
( Bianca Andreescu )
有人把她跟去年大爆發的大阪直美相比,認為今年就是 Andreecu大爆發的一年。
老實說,我從來沒有聽過她的名字。
找了這次兩三場比賽精華來看,她的球風非常全面,從積極進攻的正反拍、正拍上旋很重、打點準、角度可以打很大、反拍壓得較平有穿透力、到正反拍都可以切球、到隱蔽的放小球,還有受迫時的月亮球,通通打起來得心應手,節奏的變化非常順暢,腳步也可以根據這些狀況靈活的到位。另外後兩場都有落後狀況,心理上也很穩定,可以不為所動的扳平逆轉。
( Bianca Andreescu 拿下印地安泉大師賽女單冠軍 )
這種富於變化的球風,應該也會為女子網球增加可看性。
Andreescu 身高沒有特別高,「只有」170 公分,不過看起來還蠻結實的,其實她從青少年就打的不錯,2016 年的青少年排名就高居第三(當時她16歲)。事實上,她在 2016 年的 WTA 排名就已經來到三百多名,之後 2017 年進到兩百名內,今年在打印地安泉以前是 60 名。
這樣的成績進度,其實已經遠超過大多數的青少年選手了,所以可能也不能算是真正的黑馬。反過來說,她應該算是從青少年就展露頭角的,頂尖的一群菁英之一。
ITF 新制的改動,其實也是想要讓這些頂尖的青少年更容易出頭。
有人說,WTA 的球員深度超過 ATP ,過去的九個大滿貫,有八個不同的選手奪冠。目前 WTA 前百名裡面,有二十幾個曾經是前十的選手,WTA 的后冠換人戴的頻率也遠高於 ATP 。假如細數起來, WTA 現在至少有二十幾個球員,在狀況好爆發的時候,可以打贏任何人。
這到底是板凳深度深的意思,還是其實都不夠強的意思,我們姑且不論。
但是假如比賽就是大家猛轟狂炸、暴虎馮河、看誰今天狀況好轟的進就是誰贏,那樣比賽看起來也有點無趣。(咦??......那個暴虎馮河的代表奧斯塔胖可最近都轟不進了是嗎?)
不過,看起來 WTA 也慢慢的開始脫離這樣的世代了
一些新秀慢慢崛起,也各有絕招,各有看頭,感覺慢慢接近 ATP 了。
現在進行的邁阿密大師賽,在給外卡的策略上看起來,也更鼓勵這些頂尖的青少年並給她們機會了,外卡發給了青少年 Cori Gauff 、Whitney Osuigwe 、Caty McNally。三人分別是 15 、16 、17 歲。前兩者都拿過青少年大滿貫單打冠軍及青少年第一,WTA 排名目前也已經在四百多跟兩百多。後者拿過青少年大滿貫雙打冠軍,目前 WTA 也已經兩百多名。(男子的外卡也有發給青少年男生第一的曾俊欣)
基本上就是確立,職業網球菁英制越來越明確了,也越來越早了(從青少年就要是菁英),另外, WTA 的比賽應該會開始越來越好看一些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