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鈴木一朗從不拒絕父親近乎凌虐的『巨人之星』訓練方式,原因是?

一位日本作家曾經這麼形容知名棒球漫畫「巨人之星」。這位作家是非常極端的反巨人迷,卻又是「巨人之星」的超級鐵粉,為什麼? 截圖自neowing.co.jp 因為在他眼裡,「巨人之...

作者:張尤金

xo

古早年代的父親不善於表達愛,兒女大多只看到冷酷的一面。或許,Ichiro當爸爸後就能理解了。

張尤金

一朗就算退休,但似乎也不會想生;不過他倒是有個狗兒子一弓就是了 XD

能讓他功成名就後還如此在意,或許童年的許多苦不足為外人道吧~

youuyouu

以弓子的年紀, 只要還有生理期都是能生的, 在台灣雖然代理孕母不合法, 有錢人還是會跑到國外想辦法, 只要有錢就能搞定, 但我認為一朗應該是不想生

「這不是玩具,而是教導他何謂棒球的工具。」

 

一朗也愛上這個手套,他後來受訪時說: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不是玩具手套,而是一個紅色皮革、真正的棒球手套。我實在太愛這個手套了,不管走到哪裡,我都隨身帶著它。」

 

就這樣,這對父子從傳接球開始,接著宣之餵球給一朗打,等一朗年紀更大一些,他開始打滾地球和高飛球讓一朗練習守備。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朗並不是生而為棒球迷,一開始他只是喜歡和父親一起玩,但慢慢地,他發現自己對棒球的熱愛,於是在父親沒空陪他練習時,他開始找鄰居一起打球。

 

6歲上小學一年級之後,一朗想參加橫山當地兒童運動俱樂部的地區少棒隊,但年齡是唯一的問題,因為根據規定,加入少棒隊的最低年齡是9歲,也就是小學三年級。最後一朗破格加入球隊,一來是因為他的投打技巧與決心,二來真正的關鍵因素是:父親宣之就是這支球隊的教練(笑)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於啟蒙階段的一朗,最大的挑戰除了前述年齡之外,體型更是一大問題。不難想像當時只有6歲、嬌小瘦削的一朗,站在同隊的五、六年級生旁邊,會是什麼景象。宣之為了讓兒子養成強健的體格,他不准一朗吃垃圾食物(包括冰淇淋、糖果),就連姑姑也會為他熬煮一種含有促進肌肉生長成分的湯。

 

雖然少棒隊表定的訓練時間是每週日,但宣之父子可是每天練球的。為了訓練一朗的責任感,宣之要求兒子來回球場時都要自己背著全套球具,他們會從家裡跑到球場,讓心臟進入到運動的狀態,接著是暖身運動、投打練習,最後以接高飛球作為結束。


這一幕,笑死(截圖自Instagrammer News)

 

在苦悶而沈重的練習之外,這對父子最開心的回憶,莫過於一起到名古屋球場看中日龍隊的比賽了;此外,父親在練習結束後會按摩一朗的雙腿,宣之的觀念是:

「腳健康,身體就會健康。」

 

當然這也有助於全身的放鬆。後來腿部按摩就成為宣之在一朗練習結束後的例行工作。

 

 

空港打擊練習場

 

小學三年級開始,一朗加入學校的棒球隊,此時他的球技已經遙遙超越同校的隊友了。因為當他的同學都還在練習基本動作的時候,他已經可以輕鬆地把父親的投球打得老遠。

 

宣之知道,是時候該給一朗更進階的挑戰了。

 

這是空港打擊練習場,一朗和大他一歲的前日職球星稻葉篤紀都曾經在這裡練打,而這就是一朗指定使用的第8球道:


翻攝自chikahironagata.cocolog-nifty.com

 

一開始投球機投出時速60-65英哩的來球,不管是速球或變化球,一朗都能擊中球心,與他的年紀和個頭形成強烈的對比,因此每次總能吸引一群年紀大他一倍、甚至兩倍的打者駐足圍觀,漸漸地,他在當地的名氣也愈來愈響亮。

 

隨著投球機時速逐步上調到75英哩,一朗依舊打得輕鬆愉快。後來即便打擊練習場經理借用其他客戶訂製的一台極速80英哩的投球機,還是被他抱怨球速太慢。

 

最後能怎麼辦?等到一朗15歲時,打擊練習場經理乾脆把投球機往打擊區移近好幾英呎,模擬約當時速93英哩的速球,這和當時日職投手的投球極速已經相去不遠了,但一朗還是能輕鬆駕馭。

 

 

「鐘擺打法」的起源

 

「鐘擺打法」是用來形容打擊時身體的擺動,猶如掛鐘的鐘擺。


截圖自thecitrusreport.com

 

它的奧義在於利用自由腳的向前擺動,帶動身體重心快速移轉,藉以強化揮棒速度與力道,並轉換為往一壘衝刺的動能;當然,「鐘擺打法」的一朗,一直是全方位而甚少打擊死角的打者。

 

「鐘擺打法」的誕生,源自於宣之創新而冒險的指導方式,他鼓勵一朗看電視轉播來模仿打擊和投球。一開始一朗模仿的是日職巨人名將、同為左打的筱塚和典單腳抬起的打擊機制。

 

此外,宣之也從日本高爾夫女將岡本綾子的揮竿動作當中得到靈感,這些都是「鐘擺打法」發想的靈感來源與養分:

 

至於一朗一開始讓教練和隊友非常驚艷的投球技巧,則是受到中日名將小松辰雄的影響很大。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