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Bufford與Popovich的掌舵與執教
4.未來之星Leonard的進步
5.深厚的板凳陣容
五項隱憂
1.老化問題:Duncan與Ginobili能否維持去年的成績?
2.Parker的替補?在Ginobili退化下,誰能接起Parker下場後的控球重責?
3.禁區防守與籃板能力
4.除了三巨頭外的獨立取分能力
5.Leonard的替補?
僅差最後5.2秒,或說差一顆罰球、一個籃板、或著一個三分不進,馬刺就將以衛冕者的姿態展開新球季。但馬刺卻是無奈在Ginobili的低潮、Parker的傷勢、以及Duncan最後無力回天的重搥地板,似乎關上了三巨頭時代的最後冠軍希望之窗。
但當年也沒人想到馬刺在被老八之後,前季重返西冠、上季挑戰冠軍;不過又老了一歲也是不爭的事實,雖然主力猶在、也升級了新血,但Duncan與Ginobili的狀況仍未可知。不過馬刺計畫抓緊這最後兩年光陰,在Parker還有兩三年的顛峰之際,Leonard很可能大幅進步,一干綠葉球員仍是整裝待發,身為聯盟默契最佳球隊,馬刺仍不放棄衝擊第五個冠軍。
進攻 Offense
水銀洩地的進攻
馬刺在命中率、三分命中率、罰球命中率、平均得分都是聯盟前四,絕對是聯盟最佳進攻球隊之一。馬刺進攻不躁進,找尋最合理的出手,透過不斷的擋拆、切傳,外圍的射手總能夠有最棒的空檔機會,空手切或走後門的機會也是非常多,這也反映在馬刺的助攻數是聯盟第一的25.1次。馬刺的比賽就是如此賞心悅目,可謂是進攻教科書。
而這套教科書的撰寫者非Parker莫屬,他以個人優異的切傳投能力,不但可以得分也可以製造隊友空檔,讓馬刺的進攻隨時流暢不停擺。Parker與Duncan的擋拆配合千錘百鍊,Duncan的擋人紮實,本身也練出高位投射的本事;而外圍更是埋伏一票射手,全隊有高達九位球員三分命中率超過35%,總是可以靠著一波「三分雨」瞬間追上或拉開比數,Green去年更是以42.9%的命中率砍進177顆三分球。
然而在Parker下場之後,還能組織執行進攻戰術的就只剩下Ginobili,在Manu面臨老化,馬刺對暑假補進的Belinelli寄予厚望,希望這「年輕版的Manu」可以展現切傳投三脅能力,成為新的進攻發動機。
而過往十幾年的低位武器Duncan則因為年紀與減重,慢慢的減少低位進攻的比例,更多的是高位的投射與策應,但關鍵時刻Duncan仍能發揮低位單打本領,讓馬刺的進攻能有另一種選擇。而Popovich也承諾新球季要為Leonard設計戰術,Leonard如果能發展出單打能力,馬刺絕對會成為聯盟最可怕的進攻球隊。
平均每場助攻次數
排名 | 球隊 | 對手平均每場助攻次數 |
1 | 聖安東尼奧馬刺 | 25.1 |
2 | 亞特蘭大老鷹 | 24.5 |
3 | 丹佛金塊 | 24.4 |
4 | 洛杉磯快艇 | 23.9 |
5 | 達拉斯小牛 | 23.2 |
馬刺的三分射手群(每場平均出手一次以上)
排名 | 球員 | 平均三分出手數 | 三分命中率 |
1 | Matt Bonner | 1.8 | 45.5% |
2 | Danny Green | 5.2 | 42.9% |
3 | Patrick Mills | 2.2 | 40.0% |
4 | Boris Diaw | 1.0 | 38.5% |
5 | Nando De Colo | 1.1 | 37.8% |
6 | Kawhi Leonard | 3.0 | 37.4% |
7 | Marco Belinelli | 3.0 | 35.7% |
8 | Tony Parker | 1.0 | 35.3% |
9 | Manu Ginobili | 3.9 | 3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