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女」戴資穎,自2016年12月1日,站上女子羽壇的頂端,成為台灣歷史上第一位「世界球后」,這還不是最偉大的,現在他已經超越中國選手李雪芮,女單第一在位長達125週,成為所有球后之最,說是「史上最強」,可以嗎?
自2003年開始,女單一共出產了18位不同的球后,戴資穎是第17位,她在2016年12月1日站上頂端之後,僅在去年的4月19日─5月2日,因為世界羽聯賽程調整而短暫讓出球后2週給山口茜,在亞錦賽衛冕後,小戴重新奪回世界第一,也沒有再下來過。
論起上一個女單的統治者,一定得提先前的紀錄保持人「李雪芮」,這位倫敦奧運的金牌得主,自2012年初締造國際賽事「30連勝」之後,排名就突飛猛進,直至年底在總決賽拿到冠軍之後,就一路保持世界第一長達119週之久。
可惜在16年的里約奧運四強賽中,因為一次救球造成左腳十字韌帶斷裂,自此休息了至少20個月,雖然去年四月復出之後,現已經重回世界前20行列,但要重回巔峰時期的身手,幾乎是不可能了。
那,小戴王朝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當然要從16年的香港超級賽說起。
先是在四強賽中面對當時的世界球后馬琳,決勝局逆轉獲勝,接下來決賽則是直落二擊敗印度好手辛度,以78651的積分擠下馬琳登頂,從這之後,關注小戴的每一場賽事,成了台灣每個羽球迷的日常。
馬琳跟辛度同時也是16年里約奧運的金、銀牌得主,也算小小彌補了小戴在里約16強就出局的遺憾。
隨即她也在年終賽先後擊敗孫瑜及成池鉉,拿到個人第二座年終賽冠軍,成為賽史首位三度晉級決賽的女單球員,賽前小戴面對孫瑜是五度交手從未贏過,不難看出小戴在登頂之後,儼然已經升級成小戴2.0了。
2017年開始,戴資穎以球后之姿完成了跨季27連勝,期間拿下了全英公開賽、馬來西亞及新加坡超級賽,加上亞錦賽總共四座冠軍,不但是台灣選手在全英封后的第一人,也是亞錦賽55年來第一位金牌得主。
我是想要在國際上,讓台灣被世界看見
可以讓台灣被世界看見,是一件我覺得算是很美好的事情
(引述自影片)
因為這樣的信念,戴資穎選擇放棄世錦賽,回到台灣參加台北世大運,她認為這不是什麼「犧牲」,只是「身為台灣人,支持這個比賽」如此而已,最終她也幫助台灣拿下女單金牌及團體賽金牌,更讓當時羽球賽事場館場場爆滿,一票難求。
當年世錦賽金牌最終由日本選手奧原希望拿下,榮獲「世界冠軍」的頭銜,但他在賽後表示:「世界的勁敵並沒有全員都參加,所以我還不是真正的世界一」,如此謙虛的言論,卻也帶出未能與小戴一決勝負的遺憾。
雖然接下來幾站賽事,受到肩膀傷勢困擾,但她在接近年底再度復活,先後在法國及香港超級賽封后,總計17年收穫五冠,追平了李雪芮及馬琳共同保持的紀錄,同時統治了女單羽壇整整一年,不過,這還不是最狂的呢。
2018年,小戴正式進入全盛時期,由於我在『戴資穎年度回顧』破紀錄31連勝 女單首位獎金達百萬已經有詳細提過,以下我就擷取一段,有興趣的人可以點文章去看。
十場比賽中橫掃了八項冠軍,創下個人31連勝的可怕紀錄,更是史上第一位生涯獎金達到百萬美元俱樂部的女單選手。
經歷世界羽聯密集的賽程之下,小戴的身體到年底也逐漸顯露疲態,香港超級賽及年終決賽都相繼棄賽,讓球迷都非常擔心,最怕的事情就是不能再看到她在球場上打球了。
羽球不同於網球,極少球員能在超過25歲還維持巔峰,有很多球員更是因為「膝傷」導致必須提前退役,包括馬琳、李雪芮、賽娜等三位球后級的名將,都曾因膝蓋傷退,所以為了克服這個魔鬼賽制,休息才是最重要的事。
今年開季小戴只選擇參加了大馬的大師賽,接下來就一路休到年後的全英公開賽,雖然敗給了陳雨菲終止了對戰的11連勝,很多人認為這個是前浪的逆襲了,但有連勝當然會有結束,只是這場敗仗很不巧的出現在挑戰三連霸的全英而已。
NOT GREEN
豈止台灣之光……
更是台灣人的驕傲……!
史丹利視角的體育世界
能有一個小戴真的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