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金州勇士後衛Stephen Curry是全聯盟最容易扭傷腳踝的球員,而在本季一場對戰聖安東尼奧馬刺的比賽中,Curry於一次攻擊籃框落地時踩到了馬刺球員Dejounte Murray的腳,Curry蹲在籃框架附近,表情痛苦、久久無法移動,他再度扭傷的他的腳踝,這已經是他本季第四度扭傷腳踝了。
( Stephen Curry 再度扭傷腳踝 )
正如隊友Draymond Green所說的那樣,Curry的腳踝傷勢始終保持極高復發性,而儘管Curry最近的傷勢看起來並不嚴重,但勇士隊有理由感到擔憂,因為它一直在發生,而且同樣都是在右腳踝。
首先讓我們來回顧Curry第一次腳踝扭傷是怎麼開始的:
2010-2011年賽季
在這年對戰馬刺的比賽中,開啟了Curry的腳踝受傷之旅,在這個賽季中,他多次在同一處受傷,導致他休賽期間需要進行手術。
2011-2012年賽季
這年賽季,因為手術的關係,最終Curry只出戰26場比賽,並且在那年3月對陣達拉斯小牛隊的時候再次受傷。
2012-2013年賽季
經過幾個月的復健,Curry歸隊時被大家寄予厚望,希望能保持健康,在賽季開始之前,他甚至與勇士簽訂了為期四年,價值4400萬美元的合約。然而在賽季期間,他無法完全擺脫傷病並至少三次讓腳踝傷勢影響到他。
2013年後至今,勇士隊共獲得三次NBA總冠軍,Curry也兩度獲得MVP和入選NBA明星賽,但他也持續與腳踝問題奮戰。
執行Curry第二次腳踝手術的外科醫生Richard Ferkel曾說:「Curry並不是唯一一位有腳踝扭傷困擾的球員,踝關節受傷佔NBA傷病的15%,是其他傷病發生率的兩倍多。」
外側腳踝扭傷(Lateral Ankle Sprain, LAS)常出現在運動員或是一般運動民眾身上。足外翻也稱為『翻船』,主要是在腳著地或轉向時腳踝過度內翻或內旋導致。
NBA球員在切入、跳躍和落地時,腳踝上皆承受巨大的壓力,也更容易有腳踝扭傷的狀況出現,而NBA是全球最頂尖的籃球聯盟,場上的運動員除了要有高超的技術水平,體能條件和健康狀況也是關乎他們是否能延續運動生涯的關鍵因素。
美國有豐富的職業賽事,在運動員訓練、運動員傷後恢復等技術都相當進步。
以前我在當運動員時也很常發生外側腳踝扭傷,每次受傷後的標準程序都是冰敷消腫、去復健科復健,電療、進行深層超音波療程,但重回球場後,這傷害還是持續的發生,直到我當教練後開始鑽研解剖學,搞懂肌動學和運動訓練方法後才終於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受傷後去復健科是急性期的處理方式,但要重返運動場,中間還有一段過程要走。
急性期處理完後,我們必須要強化受傷後不穩定的關節周邊肌群,尤其時容易復發傷害的踝關節,才是避免運動傷害再次發生最好的方法,我將此方法用在我的訓練學員上,取得不錯的成效。
外側腳踝扭傷復發率極高,但該如何預防復發呢?
以下我分兩部分教學:
1. 外側腳踝扭傷受傷成因
2. 踝關節穩定訓練六種方法
外側腳踝扭傷受傷成因
首先是外側腳踝扭傷受傷成因,這主要和關節角度、內外側支持韌帶強度不同有關係,主要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外側腳踝扭傷足部姿勢為內翻和完全趾屈】
Ⅰ. 脛距關節
為距骨的滑車與遠端脛骨及腓骨突出所形成的關節,就像木匠使用的卡榫,完全趾屈時側韌帶及趾屈肌會變得鬆弛,使得榫眼『抓不住距骨』,進而造成得距脛關節不穩定。
容易受傷的情況:跳躍時落地。
Ⅱ. 距下關節
此關節主要功能為藉由距骨及跟骨的轉動在不穩定的面上維持小腿的直立,即使站立和行走在不平的表面,足部『翻正的機制』會讓小腿維持垂直。然而此動作過當,會造成外側韌帶扭傷。
容易受傷的情況:急停轉換方向。
Ⅲ. 支持韌帶
外側韌帶比較薄、內側韌帶相對比較強健。
Ⅳ. 關節角度
距下關節允許的內翻角度為外翻的兩倍。
容易受傷的情況:跳躍著地時不良姿勢,會讓過多的身重量落在已經過度牽張的外側韌帶,造成受傷。
踝關節穩定訓練的六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