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標槍好手鄭兆村昨晚在亞洲田徑錦標賽繳出精彩表現,他在決賽中擲出本季最佳表現的 86 公尺 72 成績,漂亮奪下金牌,這是中華代表團於本屆亞田賽的首面金牌,也是鄭兆村生涯於亞田賽的首面獎牌,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取得今年世錦賽的參賽門票。
( 鄭兆村奪得亞田賽首金 )
2017 年台北世大運,鄭兆村於自家主場秀出驚天一擲,以 91 公尺 36 的成績一鳴驚人。這一擲,除了讓他拿下當年的世大運金牌外,也使他成為家喻戶曉的世界級名將。
成名後,壓力隨之而來,鄭兆村希望能夠回應所有人的期待,在世大運結束後依然積極維持自己的狀態,在當年賽季結束的冬訓期仍保持約 85 公尺的丟擲水準,原本以為可以讓自己的出色狀態延續下去,但沒想到強度一不小心拉得太高,最終導致受傷的局面。
這一傷,對於鄭兆村的影響非常大,由於是手肘韌帶撕裂傷勢,一度嚴重到沒有辦法擲槍。
雖然事後傷勢恢復,並在日本大阪田徑黃金大獎賽以 81 公尺 69 的成績奪金,但冬訓期的瑕疵,讓鄭兆村錯失了重新建立基礎體能、肌力的機會,等於說這時的鄭兆村有點像是無限堆高的金字塔,但地基卻不穩固。
或許因為這樣,讓鄭兆村的整體感覺不太對勁,來到去年最重要戰役的雅加達亞運,於壓力籠罩的情況之下,鄭兆村僅擲出 79 公尺 81 的成績,只拿下了第五名,與國人的期待有所落差,賽後鄭兆村也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狀況,或許自己的心理覺得沒有壓力,但生理機制卻可能受到影響,進而造成最終的失常表現。
鄭兆村知道沒有藉口,就是回去打掉重練,來年繼續奮起再戰。
去年底的冬訓期,鄭兆村特別注意強度的問題,一般來說,運動員的賽季準備可以粗略分為準備期、基礎期,再來是進展期、巔峰期及競賽期,在前面的基礎階段,需要將自己的體能和肌力強化,但強度必須要非常密切的監控,否則有可能會再發生如 2017 年底的受傷狀況。
鄭兆村在去年九月份於歐洲參賽完回國後,就正式展開冬季訓練,這次的冬訓他特別仔細與小心的掌控訓練強度,按部就班的情況下,自己的肌肉和力量都有相當程度的提升,當然,標槍運動並不是說力量大就好,還需要非常多的技巧,但在基礎階段,力量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 2017 年冬訓,就是因為對自己的要求太高,強度監控失準,才會導致受傷,」鄭兆村說道:「這影響到了後續參賽的表現,最近一次冬訓我就特別注意,強度控制好不要再重蹈覆徹,不會把自己逼得太緊。」
也許經過完善的冬訓,讓鄭兆村不論是在生理、心理狀態上都有更好的準備,今年高雄港都盃、新北青年盃都有突出的成績,接下來三月的新加坡公開賽,他更以破大會紀錄的 83 公尺 30 奪金,預告了自己今年賽季的出色狀態。
乘著今年亞田賽奪金,也令人期待鄭兆村在這個賽季是否會有更加出色的表現,同時也讓眾人深刻了解,完善冬訓所帶來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
讓心隨著標槍起飛,不客氣地飛得更遠——專訪台灣標槍名將鄭兆村
圖片來源:美聯社、台北田徑協會臉書社團
【編輯 陳君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