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心理健康日」旨在提高公眾對精神疾病的認識,分享科學有效的疾病知識,消除公眾的偏見。世界衛生組織結合現實情況和精神衛生的需要,確定每年的活動主題,順帶一提,2019年的10月10是第28個「心理健康日」。世界各國每年都為「心理健康日」準備豐富而周密的活動。包括宣傳、拍攝促進精神健康的錄像片、開設24小時服務的心理支持熱線、播放專題片等等。
下表為2013年開始至2018年每一年「心理健康日」的主題:
年份 | 主題 |
2018 | Young people and mental health in a changing world 世界轉變中的青少年與心理健康 |
2017 | Mental health in the workplace 職場心理健康 |
2016 | Psychological first aid 心理急救 |
2015 | Dignity in mental health 尊嚴與心理健康 |
2014 | Living with schizophrenia 與精神分裂正共存 |
2013 | Mental health and older adults 心理健康與老年人 |
以2018年的主題來說,青少年時期和成年後幾年是生命變化最快速的時期,舉例來說像是上大學、離家、開始工作等,有的人會興奮無比,有些人卻會備感壓力,如果壓力得不到釋放的話,有可能會導致精神疾病。世界衛生組織更認知到,半數的精神疾病患者始於14歲,但是大多數的病患在14歲時都沒有被發現或治療,因此讓父母和老師更了解精神疾病初期的症狀和跡象,便是去年「世界心理健康日」的主軸。
常見的精神疾病初期跡象:
五種層面 | 症狀 |
情緒情感 | 持續憂鬱、焦慮、易怒、暴躁、過度興奮。 |
行為 | 行動遲緩、坐立不安、怪異行為、自殘暴力行為、酒精藥物濫用。 |
認知思考 | 妄想、幻覺、悲觀意念、自殺想法、記憶注意力減退。 |
生理驅力 | 失眠、食慾增加或減退、性慾增加或減退。 |
身體症狀 | 與情緒有關的身體不舒服,如心悸、胸悶,或是身體虛弱不舒服,但是到處做檢查也查不出原因。 |
如果身邊周遭的人有以上狀態,我們應尊重、關心、愛護,努力營造理解、寬容、接納社會環境,幫助他們排除精神上的疾病,重新適應社會。
欲了解更多請前往下列網址:
https://www.who.int/mental_health/world-mental-health-day/2018/en/
https://www.mohw.gov.tw/dl-1750-d5723dda-3568-4e11-b364-a7212527656b.html
本文由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蔣任翔副教授 撰寫
↓↓ 更多推廣全民運動的新知,每週定期Line給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