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想建議的部分很簡單,以我有比的這幾年來說,除了17年的全上外,12~14掉單底層、15年掉金字塔、16年掉金字塔、18年掉單底層,19年又掉金字塔這個狀況可以看出來,其實我們的取分強項金字塔這個項目在近五年就掉了三次,為此也有聲音說到為什麼在跟教練群提出意見都是衝著單底,而不想想金字塔的問題等等,而就我的認知來說我反而覺得,如果能像芬蘭全女一樣,教練團先在五月六月就決定隔年的單底層技巧要做什麼,包含翻跟空拋都在年底前準備,那一月到四月的集訓期間不就可以花大量的時間訂好金字塔與排好流程,善用其他國家的策略加上我們的自身優勢,來讓整體的賽前準備更完整,或許是一個值得努力的方向,我同時也知道這個做法會衍生出很多新的問題,但我們總是得改變並且取突破的,不是嗎?
請繼續往下閱讀
—溝通帶來的影響—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們在場很多人都是已經是教練了,如果你的學生這樣你作何感想?』
這是咪咪教練從去年八月一直到現在掛在嘴邊的話,也是讓我在這些日子成長最多的一句話。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也是一個很有脾氣的選手,有時候常常會認為教練到底在講什麼鬼話,但想想把角色轉回當教練的我,選手如果用這種態度來跟教練互槓,那到底團隊要怎麼運作下去?
說到選手與教練的互動,在這次的賽期中其實觀察到一些還可以更好的部分,例如教練講一句話之後有人默默在底下吐槽教練,或許當下有更好的方法能解決,但在台下吐教練槽,不是就會影響其他隊友對教練的信任嗎?我知道我自己也有時候會跟教練開玩笑,所以這話我也是說給自己聽,我省思了一些事件之後,了解到選手與教練的互信關係到底有多重要,一個團隊加上教練30個人左右,特別在中華隊大部分選手都是能獨當一面的教練,若是不有意識的將自己定位在選手的角度,這個隊伍離團結真的只能說來日方長,選手提供意見給教練參考,但決定權還是落在教練團手中,大家都是為了這個隊伍好,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互相尊重且配合天衣無縫的中華隊出現。
而資深隊員與新手的互動又更為重要了,身為資深隊員就是要樹立榜樣,不論是訓練、自律、行為、情緒管理都要能為後輩帶來良好的示範,以前的我時常煩惱賽期時動作做不出來,體能不夠累的要死的狀態,因此沒能力或是沒心思照顧週遭的人,而今年我自認技術能力與體能狀態都比往年提升了一個檔次(沒錯,今年的確是我心理生理都狀況最好的一年),我便處於行有餘力來幫助整個團隊的狀態,常常聽到隊長小肥拿出我最尊敬的兩位TUMBLER前輩芭樂與豹哥來比喻,當他們的學弟真的有被照顧而且一起努力的感覺,我自許今年一定要成為這樣的學長,因此我不論到流程的哪個段落,遇到需要加油的人、表情不對的人、有傷的人、有心魔的人,我一定不吝嗇我的加油聲與關心,希望能夠藉由自己的一點點正能量,讓遇到我的隊友都能夠更有信心的操作每一次的全上,希望藉由這個氛圍來讓大家都能感受到啦啦隊的本質—互相加油與團隊共同承擔勝敗的運動精神,儘管只有我的二十四分之一非常薄弱,但我希望總有一天,能夠讓所有人都成為這二十四分之一,這個團隊就會是一個最完整、最令人嚮往的無敵中華隊。
打完這麼多想說的話,綜合各個層面還是信奉著一個原則,一己之力雖然渺小,但還是期許我的文章跟想法能夠讓這項運動發展得更好,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這些觀點,我或許一輩子沒辦法當最強的選手,但我告訴我自己我一定要當最願意付出的啦啦隊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