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在1981年1月4日的那天,克里夫蘭體育場被觀測到零下16 °C(4 °F)的超低溫,風速每小時16英里,是自冰盃之後最冷的一場比賽,雖然不像冰盃那麼誇張,但天氣也算是真夠惡劣的了。
當天有多麼冷,突擊者的安全衛Mike Davis說,賽前他們甚至打電話給國防部,問問軍方要怎麼面對嚴寒,
對陣的雙方呢?突擊者以大比分淘汰掉油人,布朗得以在主場「克里夫蘭體育場」迎戰。攤開名單,布朗不只有Brian Sipe,還有未來的名人堂近端鋒Ozzie Newsome,外接雙箭頭Reggie Rucker、Dave Logan,而突擊者當時比較具有知名度的就是當年榮獲東山再起獎的四分衛--Jim Plunkett。
第一節兩隊的防守組卯足全力,15分鐘內雙方無法得分,最大的高潮就是截球。
膠著的比賽讓人看了驚心動魄,尤其是第一節兩隊皆無法破蛋。據當時布朗球迷所言,雖然當時很緊張,心裡仍舊相信布朗,畢竟這群「Kardiac Kids」都贏過那麼多場小比分比賽了。
但,你以為比賽僅是靠著進攻跟防守就能贏的嗎?
這場比賽,似乎也在告知世人,特勤組同樣會是比賽的關鍵。而,布朗的踢球員--多年後依然被認為是敗戰主因之一--Don Cockroft。
被得分的突擊者並沒有意志消沉,而是在雙方各棄踢一次之後,Plunkett分別傳給Bob Chandler與Raymond Chester 15碼與26碼的長傳,完成了64碼的推進,最後由Mark van Eeghen完成最後一碼的進攻,成功達陣並踢進附加分,比分來到7-6,半場結束,突擊者領先。
下半場回來,由突擊者開球。布朗跑衛Charles White 接獲開球後回攻28碼,讓布朗得以在自家40碼開始進攻。而整個球權共推進48碼,最後Cockroft在30碼線踢進整場比賽第一球,9-7,布朗重新要回領先。
同樣在第三節,布朗隊又一次踢球的機會,雖然替補四分衛Paul McDonald沒能架好一顆糟糕的傳球,導致布朗損失11碼。不過後來布朗還是補了一顆30碼的踢球,同樣由Cockroft踢進。
看似正確的決定
第四節還剩下6分鐘的時候,突擊者再次達陣成功,比數來到了14-12。
這將時間壓力再次丟到了布朗身上,但「Kardiac Kids」的精神就是韌性。Sipe先是傳了一個29碼的深球給Ozzie Newsome,四個Play之後又給Greg Pruitt一個23碼的長傳,最後Mike Pruitt跑了14碼將球送到突擊者14碼處。
讓我們暫停比賽,設身處地的為當時的布朗教練想想看。
此時的比分剩下44秒,你的隊伍12-14落後,距離端區僅有14碼。當天你的踢球員命中率僅有五成,且場地內的風越來越大。
請問,你會選擇傳球、地面進攻、還是射門呢?
當時,教練Rutigliano與Sipe討論過後,決定以傳球的方式達陣。教練下了一個戰術「Red Slot Right, Halfback Stay, 88,」,他的簡稱後來演變成這個比賽的結局、也代稱這場比賽「Red right 88」。
教練還給Sipe一個選擇:「如果你找不到人傳球,就把他丟進伊利湖裡面吧」
這個指示也沒什麼問題,畢竟當時不過是第二檔進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