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正題前,試著想像一個畫面:
2021年3月17日,時隔二十二年重返中職的味全龍隊,選定與中職元年開幕同一天,在南台灣的高雄市舉辦熱鬧的一軍主場開幕戰,全場爆滿的四萬名觀眾身著紅色龍T、手揮紅色龍旗和紅色加油棒,為場中的葉總教練團和龍族新軍加油吶喊,迎接台灣職棒新時代的來臨。
但地點不在交通不便、曾被兩支職棒隊棄守的澄清湖球場,更不在改建後規模腹地狹隘的立德球場,而是在曾舉辦世界運動會的國家體育場。
我看到紅色啦啦棒丟過來了(閃):「黑白講!體育場怎麼打棒球啊?」「而且中職哪來四萬個願意同時進場的球迷,四萬個酸民還差不多!」
體育場當然不能打棒球,但如果場內橫空出現了標準的棒球場地呢?這也是南半球的職棒後進國紐西蘭要做的事情。
在該國第一大城奧克蘭的北港體育場(North Harbour Stadium),市政府正進行一個耗資200萬紐幣(約新台幣4000萬元)的整建工程,要將這個以前只用來丟橄欖球、踢足球的綜合運動場,打造成一座可供正式比賽使用的棒球場,成為去年底才加入澳職的奧克蘭巨蜥隊(Auckland Tuatara)新主場。
此外,這座「新」球場的左外野,還會擁有一面高達6公尺、上頭有觀眾席的全壘打牆,堪稱澳職版的「綠色怪物」。
紐西蘭奧克蘭市的北港體育場空照圖。圖源:QBE Stadium官方粉團
北港體育場興建啟用於1997年,因昆士蘭保險集團的冠名贊助,又稱QBE體育場,過去主要做為在地職業橄欖球隊的主場,曾為2011世界盃橄欖球賽的使用場地之一,共同見證地主隊在鄉親父老面前勇奪冠軍的榮耀,也曾舉辦過2015年U20世足賽等多項國際足球賽事,平時也是大型戶外音樂會的首選,屬奧克蘭市的重要地標建築。
在本月16日,奧克蘭市府地方建設局(Regional Facilities Auckland, RFA)的體育場事務主管帕金森(James Parkinson)和協力運動單位的代表們,一起執鏟在場中翻起第一塊草皮,宣告未來五個月內,它又將變身為在地職棒隊的新家。
可提供多種球類競賽進行的體育場,當然不是甚麼新發明,位於美國加州的「奧克蘭-阿拉米達郡體育館(Oakland-Alameda County Coliseum)」就是夏天給MLB的運動家隊打棒球,修修改改後,冬天還能讓NFL的突擊者隊丟美式足球,物盡其用,不愧是Money Ball的發祥地。
但北港體育場的改建,卻是紐國運動史,甚至是澳職聯盟史上頭一遭;完工後的棒球場,預計會呈現下圖的風貌:
圖源:QBE Stadium官方粉團
北港體育場觀眾席最高容量為25000人,包含圍繞長方形場地的四個座位區:最主要的是擁有三層樓結構和白色弧形鋼棚屋頂、座東南朝西北的正面看台,置有12000席和辦公設施,以及正對面東南向的露天看台(7000席),加上位於南北端相望的草坡長堤,各可容納活動式、可自由增減的3000席。
全場靠四座45公尺高的燈柱提供夜間照明,而在2011世界杯橄欖球賽前,露天看台區搭建了媒體集合轉播台,可俯視對面的正面看台,這兩區座椅一概採用湖水綠,視覺上整齊壯觀之餘,又與場內外廣大的天然草皮渾然一體。
圖源:eventfinda
未來棒球場的內野至左、中、右外野區,將由正面看臺南端朝西、北向輻射,內野和投手丘則以特製黏土磚鋪建,周邊設置護網,以及主客隊的休息室等球場設備。
圖源:WBSC官方粉團
不過,由於正面看台至西側露天看台的既有距離太短,場方預計將撤除西側大部分座椅(超過3000張),以騰出空間容納完整的左外野、使場地符合國際標準。若未來要舉辦夠大規模的賽事,如奧運資格賽,西區觀眾席還能再增設臨時座位。
西側露天看台區座椅拆除狀況。圖源:「Auckland Tuatara」官方粉團
本工程最大的噱頭,當然是模仿波士頓紅襪隊主場芬威球場,建起高大的左外野全壘打牆;但奧克蘭市府指出,這面牆不會是「綠色」怪物(Green Monster),而是會呈現巨蜥隊代表色的「湖水綠」怪物(Teal Monster)。
Athrun aka Satoshi
棒球場都能改成美式足球場了(甚至還能辦賽車),場地根本不是問題呢。
Thomas Kao
去年才生出第一支職棒隊的綿羊國已經在做給大家看了,希望台灣政府和職業運動主事者也可以有更長遠的眼光和新思維
ne800156
盲點就是無論是奧克蘭突襲者隊相對於奧克蘭運動家隊,或是北港橄欖球會或奧克蘭藍橄欖球會相對於紐西蘭巨蜥隊,該地棒球觀眾人數總是遠少於另一種職業運動。奧克蘭運動家隊有想走卻走不掉的苦衷,但人氣較旺的突擊者隊卻快要搬家了。而這個北港體育場改建計畫不過是在該地最受歡迎的橄欖球和足球球季結束後,投入少量資金來活化場館,順便扶植冷門運動的一項措施。
但……..在台灣除了棒球以外,請問有哪項運動觀眾人口可以撐起該運動場館另一半的使用時間? 以高雄國立體育場為例,若在中職賽季期間改為棒球場,請問球季結束後還需要改回來嗎? 不需要啊,因為剩下的時間使用率還是超低,反覆改建根本毫無經濟上的誘因,甚至是沉重的財務負擔。若真改建,台灣從此少了一座國家體育場(無論蚊子多不多,它就是標準場地),但也從此多了一座國際不標準的棒球場,這好處是? 另一個盲點是這兩百萬紐幣的改建經費是單次改建經費吧? 若每年都來個兩百萬紐幣的改建,這怎麼會是好主意!?
差別在你舉的案例中,棒球在該地都只是配角。而相對於台灣其他運動項目,棒球在台灣只可能是主角,場地當然有排他性。
Thomas Kao
1.人家可以用熱門運動去拉抬冷門運動,甚至不惜大興土木與冷門運動共享有限的體育場地資源,我想台灣政府和運動產業火車頭(職棒),應該也要有這樣的格局和視野。
2.不過我知道要求他們要有什麼格局視野的也得讓他們能把自己養得夠肥,偏偏台灣現下都沒有適合的球場,所以才建議新球團不妨朝體育場改建棒球場這個方向去思考,第一年能在大都會區地點適中交通方便之處,搞個夠水準的球場、把最多球迷吸進場才是最重要的。
3.北港體育場整建就是要弄成國際賽也能使用的場地啊,怎麼說國家體育場若整建就會是不標準的棒球場?
再說「反覆改建」的問題,我想起碼全壘打牆和觀眾席未來應該都不會再動,只需要調整場內的草皮、隔線等就能供其他球類使用,不是每年都要砍掉重練一次;另外就像前年季後洲際球場借給五月天辦演唱會踩爛草皮後馬上封場進行年度整修,當然是有需要的時候再整建,如果能球季間打棒球,季後場地回復辦個世足資格賽,何償不是一樁美事?
ne800156
在台灣,較有規模的足球或橄欖球賽事不都是在標準田徑場進行? 這不就是場地活化最好的案例。你一定會覺得我舉這種非職業運動的例子不倫不類,但我的問題是台灣各項運動中,除了職業棒球外,有哪一項運動夠格稱得上配角,可以跟職棒共享場地?
您應該是旅居澳洲吧,相信您一定很清楚在紐澳,橄欖球和足球的經濟規模和受歡迎程度遠遠遠遠遠超過棒球,甚至連女子足球或籃球都超過棒球。人氣運動來支持冷門運動,不只是理想性,更有現實的可行性和財務的延續性。而台灣? 我們都想救台灣棒球,各種建議和理想百花齊放,但這案例主客正好是顛倒的吧。
無論是北港體育場改造案,奧克蘭運動家與突擊者共用場地,紐約洋基與紐約城足球共用場地,這當中都有個共通點就是棒球以外的其他職業運動都有相當的經濟規模,這樣球場轉換在財務上才有可延續性。但台灣? 這才是我的問題所在。台灣職業運動的問題才不是在場館問題,根本問題在於民眾對於各項職業運動的參與度太低。中職玩了30年,觀眾人數始終無法提升,越往南,觀眾人數越少。統一在地經營了30年,場均有幾年超過5000? 全盛時期的澄清湖球場水準夠好了吧,義大觀眾人數能看嗎?即使在觀眾最捧場的北北桃地區,平均觀眾人數連球場容量40%都不到,一半都是空的。棒球的觀眾人數都不多了,更何況其他要分享場館的冷門運動,這些光靠願景或理想性根本無法解決。
理想是有好的場館就可以吸引更多的觀眾進場,但從中職三十年發展的軌跡,實情並不是這樣。
Thomas Kao
@Altuve 首先要自承的是,我不但不是旅居澳洲,甚至連澳洲都沒去過XD 只是一個住在台灣中部的單純澳職球迷~
其實我文末也說了,台灣運動發展的歷史、現有環境和紐澳不同,他們這兩年一些看似進步的做法,實驗性質還很大,不代表未來一定能成功、澳職實力就能超日趕美,更不能原班套用在台灣身上。
但我想當中一些好的創意和概念還是值得反思,特別是人家欣欣念念的都是怎麼讓運動普及化、生活化、多元化、商業化時,台灣的運動卻是怎麼看都比較政治化,放給他爛的大巨蛋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
再度強調,我提出國家體育場可以整建為棒球場的想法,重點並不在於要職棒馬上去拉抬弱勢運動,因為中職本身體質就不夠強啊,哪裡抬得動其他人?反而是希望基於物盡其用地盡其利,讓中職和新球團有一個全新的行銷切入點,一開始就能讓球迷眼睛一亮把人氣炒熱、也讓球團看得到遠景。
順此討論你的提問:為什麼同在高雄的一級球場澄清湖做不起來?為什麼是國家體育場整建?除了你點出「台灣民眾對運動的愛不夠」,還有澄清湖已經花了二十年時間、一個解散的職棒聯盟和兩支落跑的職棒隊證明,高雄的交通基礎建設、城市發展規劃並沒有把這座球場和運動產業的未來納入做通盤考量,我要去那裏看球已經沒有捷運公車可到了,開車去停車位還要找老半天,看完球出來想去逛個夜市百貨吃宵夜都沒有,那我幹嘛不留在市區消費?在這種劣勢下,球場品質再好都沒有用,養不活啊,高雄如此,其他縣市的既有球場更是如此。
而國家體育場周邊有捷運站、高鐵站,相對充裕的停車空間,可將市區商圈的距離縮到最短,不看球也可以在旁邊廣大的生態綠地賞景休憩,這都是澄清湖所沒有的條件,如果高雄市政府肯支持,我想並非完全不可行。
當然,桃園球場其實也很偏僻,Lamigo還是完全以棒球場、球隊為核心主體,這種行銷策略才是正道,但他們是花了多久時間摸索經營節奏、桃園市政府不分藍綠執政給了多少方便和資源,還有北北桃札實的消費人口和市場才撐出來現在的成績,這種模式連在新莊投下大把銀子的富邦都還學不來,我不認為短時間內能在高雄、甚至未來的新竹成功複製。
任天霸
你知道為什麼奧克蘭巨蜥隊可以爭取到QBE嗎? 第一是澳職球季間沒有和其他主流運動衝突. 第二是主流運動通常不會選擇QBE當他們的球場. 主流運動的主場幾乎都去Eden Park.
QBE本身其實就是一個蚊子館. 本來他們意淫的All Black橄欖球國家隊的比賽, 過去15年, 印象只來QBE打一場而已. 很熱門的超級橄欖球聯賽, 球季是2月到6月. 不過每年就安排一場在QBE球場.
比較多的場次算是當地的城市盃橄欖球賽, 不過就一年4到5場 (賽季是8到10月). 這個進場人數可以和我們台灣二軍進場人數有得拼.
回到主題, 台灣能不能用體育館來改造成棒球場? 當然可以, 但是問題來了, 台灣的職棒球季是3月到10月. (不含春訓+季後賽). 一年打60場主場. 改建下去後, 這樣是要台灣的其它運動去吃草嗎? 這樣對其他運動真的有點不公平.
不過還是恭喜奧克蘭巨蜥隊爭取到QBE來當他們的新的主場, 去年的那個場地真的是爛到不可以. 三壘座位席大概有20%有視線障礙看不到打擊區.
Thomas Kao
@任天霸 看新聞時有看到奧克蘭市府確實是想爭取Warriors橄欖球隊來北港設主場,不過人家沒啥意願XD
還有那個被白色鋼棚蓋住的看台三樓真的很有事,比新莊球場內野一樓還誇張@@
至於如果國家體育場整建、其他運動項目會吃草吃土,又是另個層次的問題了(歎氣):究竟台灣人要的是「國球」能夠真正強大、做一個運動產業正常健全化的指標,還是所有項目一起吃不飽餓不死?現實就是其他項目養不活場館啊(淚)
也許讓立德或澄清湖也整建成其他項目用地會解決這個難題?看市府怎麼想了~
Melody Huang
@Thomas Kao 多拉一條Y型的高雄捷運黃線就可以解決,而且不用改建龍騰體育館啊,但......(幹
Yu
雖然在MLB只有洋基、運動家分別跟足球、美式足球使用,但美國的第二級別足球聯賽(USL)有九支球隊是棒球足球共用。MLS 西雅圖Sounders預備隊Sounders 2, 去年開始共用水手3A的Chenny Stadium,今年預備隊改名為Tacoma Defiance。
此外女足NWSL的西雅圖 Reign FC今年因為原本的球場設施沒有達到聯盟標準而選擇Chenny Stadium,目前球場有三支球隊共用。
soracsu
中職人氣領頭羊?
Melody Huang
目前當然是啊,只是「半職籃」被排球超車了,職棒看來也快被排球篡位了吧(擦汗
InterBeisbol
90年代澳洲棒球很多就是橄欖球球場共用的,體育場改建可以參考今年12強墨西哥場地就是體育場(泛美運動會主場館)改建,當時球團Charros de Jalisco買下來後改建主場使用地。
Thomas Kao
明年MLB歐洲賽也是要幫倫敦奧運主場館整容後進行~
Thomas Y.T. Chen
覺得您的想法非常具有爆炸性~
雖然現實層面看似有很多不切實際,但若您所謂的"龍騰"奇蹟成真了,那絕對會是咱們台灣棒球迷一輩子連做夢都會笑的美好
我真心建議也拜託作者將您的完整想法告訴味全龍吳領隊,捲土草創期的他們應該很願意評估各種具有創造奇蹟潛力的點子
Thomas Kao
感謝您的肯定~不過味全龍似乎已經要參與澄清湖球場的OT競標了,只好暫時把這個狂想放在心裡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