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這樣的腳步,他可能是下一個Olajuwon!」
「像O’Neal這樣的禁區統治力何時才會有下一個?」
「身材體能都像Robinson一樣猛!」
「在新人年就有這樣的宰制力可能成為下一個Ewing。」
曾經的我們都在找尋四大中鋒的接班人,即便現在小球當道,還是有不少人盼望著看到精采的禁區對決。
只是現在的中鋒可能大多有名無實……
一直都沒有放棄
翻開近五年選秀來看,在前三順位的15個人裡面,還是選了4位中鋒。撇開現在他們繳出的成績,回到選秀當時,他們的天賦體能絕對有足夠的誘因讓球隊選擇他們,所以說中鋒這個位置還是要有個足夠身高和體能的人選來保護球隊的禁區。只是比起以前像KG謊報身高是因為不想打中鋒這個位置,如今的小球時代看起來只要能加速進攻節奏,6呎6吋的球員扛中鋒都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即便在太陽當年帶起的「七秒跑轟」,依然沒有放棄中鋒或是大前鋒的進攻手段。
甚至被視為小球濫觴的勇士在一開始還是讓Bogut和David Lee在場上待上大量的時間,就是為了提高掩護的質量並同時鞏固籃板。
球員 | 12-13 上場時間 | 13-14 上場時間 | 14-15 上場時間 | 15-16 上場時間 |
David Lee | 36.8 | 33.2 | 18.4 | 離開勇士 |
Andrew Bogut | 24.6 | 26.4 | 23.6 | 20.7 |
基本上勇士隊也是到了Steve Kerr執教後才算是進入小球時代,雖然這時的Bogut還是有20分鐘的上場時間,但儼然成為一個假性的先發中鋒。
所以現代小球趨勢下的「傳統中鋒」到底要具備怎麼樣的能力,才能維持穩定的上場時間?(指例行賽和季後賽)
相信大家應該也會跟PK我一樣統整出以下的結論:
1.具備一定的射程範圍,遠至三分線,近則要在14呎外、三分線內要能投射
2.能夠大範圍的協防
3.具備水準的內線防守和鞏固籃板的能力
但其實這樣的要求對中鋒來說實在苛刻,基本上能將上述一項課題做到水準之上,就能夠站穩例行賽的先發中鋒了;要是將兩項做到聯盟平均以上水準,就有成為明星中鋒的潛力了。
上述第一、第二點可以說是為了因應小球時代,中鋒們不得不做出的轉型,但中鋒原本要做的事情並不會因為小球時代而消失太多,況且為了進攻的節奏,這些原本中鋒要做的「小事情」若是可以被鋒線搖擺人取代,這時隊上的中鋒可能就顯得可有可無了。
季後賽的中鋒們
以下筆者我就簡單將今年季後賽的主戰先發中鋒分組後,依照上面的論點再搭配一些數據,討論他們目前面臨的問題或是未來的方向。
1.防守組(括弧內為換算成36分鐘的數據)
球員姓名 | MIN | PTS | REB | BLK | USG% | DBPM |
Jakob Poeltl | 25.3 | 7.3 (10.4) | 7.7 (11.0) | 0.7 (1.0) | 10.9 | 3.6 |
Jarrett Allen | 22.0 | 11.0 (18.0) | 6.8 (11.1) | 0.6 (1.0) | 16.5 | 3.3 |
Rudy Gobert | 30.4 | 11.2 (13.3) | 10.2 (12.1) | 2.6 (3.1) | 14.2 | 7.2 |
Clint Capela | 30.1 | 9.7 (11.6) | 10.3 (12.3) | 1.1 (1.3) | 14.9 | 2.8 |
Steven Adams | 31.8 | 11.8 (13.4) | 7.2 (8.2) | 1.0 (1.1) | 13.4 | 2.9 |
Myles Turner | 31.5 | 9.8 (11.1) | 6.3 (7.1) | 1.8 (2.0) | 15.4 | 2.6 |
高涵謙
小球中鋒起源於勇士 ,所以現在檯面上這些頂級中鋒,比較像是天賦高適應力強的傳統中鋒,中鋒時代的出現需要 NCAA 的發掘跟 NBA 的養成,去年選秀算是小球時代後第一個中鋒大年,之後幾年 NBA 如果能繼續選進頂級中鋒培養,中鋒時代或許真的有機會出現。
R&K
我也期待中鋒的時代能夠再次到來~~~
陸仁賈
竟然沒有提到當今第一中鋒 Anthony davis
R&K
呃...內文有說是季後賽的主戰中鋒喔,所以沒有AD應該是很正確的吧XDD
然後AD是近幾年才換位到中前鋒的位置,從大學到剛入NBA幾年他都是標準PF位置
陸仁賈
sorry, my bad
68OB
本文最前面提到的四位超級中鋒,如果在現今的世代,是會變得更強還是被冷落啊?
黑熊
David Robinson跟歐瘦時期的O'Neal在現今應該是更有發揮空間,至於Hakeem Olajuwon與Patrick Ewing可能得看有沒有球隊要將他們視為球隊重心發展。
fb - Jonathan Huang
非洲天王身高還有臂展加上速度 應該也不會太差
個人覺得會類似AD
不過大猩猩就大概就類似AGG的狀況吧
R&K
這個我就不清楚了,我只有經歷過歐肥的年代,不好私自下定論。
但是歐肥那個禁區宰制力我想在哪個時代都沒有幾個人能好好「限制」他吧
倒是Olajuwon的禁區腳步很想看他要是在這個年代使用,到底會怎樣呢?
一堆人找他學腳步,結果用的最好的是Kobe,我真的也是醉了XDD
黑熊
可能有些人只看到生涯後期的O'Neal,才誤以為他很笨重。其實歐瘦時期的他活動力是很驚人的,可以說是規格外了。我也認為在現今應該也是很難找到人好好「限制」他。
Olajuwon的腳步真的很漂亮,但是在現今風氣下,可能會遇到更多包夾,讓他無法好好一對一展現腳步。但是他的投籃手感,或許他在現今能夠練出不錯的三分,成為不同型態的球員。
境鏡靜
我覺得歐肥的發展應該是最不用擔心的,年輕時有身高有速度,變歐肥時有噸位,攔下伸手要球,轉身灌進外加進算加罰。
不過變胖的時候就需要其他鋒線來幫忙防守外圍了。
而歐天王的防守及低為進攻,我想也肯定會有一席之位吧。
海軍上將我沒有看那麼多他的球賽,但以身高跟速度,防守上不會是累贅,也有中距離,應該有機會打出來。
黑熊
推一個有趣整理!
覺得NBA球風的改變,除了規則的改變以外,美國本土長人養成斷層應該也有關係。
然後一位曾被視為可以改變NBA勢力版圖的中鋒球員還未接下第一中鋒位置就因傷倒下,這真的很可惜,不然現在的聯盟可能就長得不太一樣。
如果之後陸續有幾位大物長人加入聯盟,聯盟風氣要再度改變也是很有機會的。
就好像現在要爭冠的球隊,如果沒有一個優異的3D球員是很難去應付別隊的頂級搖擺人。
如果將來大物長人變多,其他球隊沒有準備相應的禁區球員也很難去防守這些人。透過防守戰術的設置或許能夠降低該長人的破壞力,但其他位置就會出現破口。就好像你可以選擇包夾LBJ降低他切入的破壞力,但是他的隊友就會獲得空擋出手的機會,然後就可能因此被懲罰。
R&K
黑熊大說的是Oden嗎? 嗚嗚 真的好想看他發揮他大學時的主宰力喔,可惜造化弄人啊~~~
黑熊
就是指Oden沒錯!他當年大學真的很有主宰力,而且還是在右手帶傷的情況下。
在冠軍賽可以說一人就抵消了佛大的禁區雙人組Al Horford與Joakim Noah。
當年很期待他跟AGG與Roy帶領拓荒者成為新興勁旅,甚至創造王朝。可惜當中兩人都早早因傷淡出NBA這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