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9年MLB十大球星No.7 — 終於邁入巔峰的右手巨怪:Max Scherzer

對於Max Scherzer的印象,這支影片算是概括了: 盛氣凌人,每一球總是飽含勁力,就像是在投手丘上直接吞噬所有面對的打者,這就是Max Scherzer。 錯...

作者:Batman

 

而本季又能再進化的原因在於滑球與變速球的掌握,這兩項球路大約占據他35%的配球,滑球形成滾地球的比例為51.1%、變速球則達72.5%,而他是如何辦到的?原因就是減少投進好球帶的比例:

請繼續往下閱讀
Changeup Zone% O-Swing% Z-Swing% Swing% Contact% SwingStrike%
2018 32.4% 40.7% 72.5% 51.0% 67.1% 16.8%
2019 26.1% 43.5% 76.9% 52.3% 68.3% 16.6%

 

Slider Zone% O-Swing% Z-Swing% Swing% Contact% SwingStrike%
2018 50.6% 53.1% 60.6% 56.9% 52.7% 26.9%
2019 42.1% 47.3% 70.7% 57.2% 50.9% 28.1%

可以發現在減少進入好球帶的情況下,打者揮棒比例並沒有因此下降,也就是說打者打了更多的壞球,這對投手來說無疑是件好事,追打壞球造成的只是揮空或是質量不好的滾地球。過往的Scherzer縱使有傲人的三振數,卻依然是容易受到砲擊的投手,在今年他的每九局被全壘打比例下滑至0.58生涯最低的水準

雖然國民隊今年殘破的內野防守,讓他滾地球並沒有預期的效果,BABIP高達0.351(比去年多了近一成),反應在ERA和FIP的差距上,但在Trea Turner傷癒回歸、Howie Kendrick分擔多一點二壘的時間,Scherzer的防禦率應能進一步下降,再次挑戰自己的生涯紀錄。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右手版巨怪?

如此特別的成長軌跡,在近代選手越來越早登上大聯盟,消耗的時間縮短,大部分的球員成績都是在30歲以前累積,像是Felix Hernandez、Clayton Kershaw都在過了而立之後出現嚴重的降速問題,導致被全壘打率攀升、投球威力下滑,比較30歲以前的累積成績,Scherzer確實不夠出眾:

球員 30歲以前累積WAR
Clayton Kershaw 58.3
Felix Hernandez 52.7
CC Sabathia 46.2
Chris Sale 41.2
Justin Verlander 38.3
Zack Greinke 35.2
Stephen Strasburg 30.6
Max Scherzer 26.0

 

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放眼美國職棒過去半世紀的歷史,30~34歲能累積比Scherzer更多WAR的只有七人,包含Greg Madduz、Roy Halladay、Curt Schilling、Cliff Lee、Randy Johnson、Mike Mussina等一代名將和名人堂球員,甚至優於我們熟知的「神右」Pedro Martinez、Roger Clemens、Nolan Ryan,若我們拉出投球型態相似的Randy Johnson來比較

K/9值年紀軌跡

ERA與年紀軌跡

FIP與年紀軌跡

最後,WAR軌跡

本蝙不會說Scherzer一定能像巨怪巔峰期出現在35歲以後,但根據數據清晰可見的是隨著年紀增長,歲月帶給Scherzer的只有經驗累積、控制球路的精進,至於球速、續航力好像都還留在28歲他剛拿下第一座賽揚獎的時候,如果他能成為當代的巨怪,那身為球迷的我們又是何嘗有幸呢?

 

八月將滿35歲、合約走到第五年的MadMax已經讓所有看衰他的媒體、專家閉上了嘴,至於為何每一次都充滿怒力、氣勢滂礡,或許是因為他想成為球場上最閃亮的那顆星,讓他至親的弟弟能在天上能夠繼續看著哥哥的每一場比賽。

 

 

Reference:

台灣棒球維基館

Max Scherzer Has Allowed More Groundballs, but Is That a Good Thing?

Max Scherzer and a Breakout You Can Believe In

圖片:Google.com

影片:MLB.com

數據: Fangraphs, Baseball reference, MLB.com

 

歡迎追蹤我的新粉專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hn4ewCmK6T_lyt1_Kjxiw

https://www.facebook.com/BeerC5TW/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