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澳洲新生代好手Ashleigh Barty才剛回到網球賽場上。這位曾被寄予厚望的少女,自己大概沒想到,在三年後的巴黎,抱著她生涯第一座大滿貫冠軍獎盃,彷彿一個小女孩抱著喜愛的娃娃,捨不得放開。

Ashleigh Barty對上Marketa Vondrousova,這對繼2008年法網決賽後雙方加總年紀最輕的組合,在賽前被預估會上演一場全面型選手的世紀大鬥智,結果卻意外地,完全一面倒。雖然雙方都是首次參與大滿貫單打決賽,但Barty五次的雙打決賽,或許讓這位澳洲選手從賽前就能夠保持冷靜跟放鬆的態度。相對地,Marketa Vondrousova則是從頭到尾都施展不開,打得綁手綁腳。或許是緊張,抑或是對場地的不熟悉,但毫無疑問地,Vondrousova比賽中幾乎都受制於Barty的節奏掌控,只有在鮮少的片刻,才得以主導來回。最後Barty以6-1、6-3,以秋風掃落葉之姿,搭上追夢列車,拿下生涯第一座大滿貫后冠。
第一盤開始後,Barty彷彿是參考德國傳奇Steffi Graf的招牌策略,就不斷運用強勁且刁鑽的正拍,左右調動,讓Vondrousova疲於奔命,取得空檔後直接進攻取分。尤其是在反拍位置對角inside-out的正拍,更是讓Vondrousova措手不及。除了反正拍外,Barty的反拍切球也成功干擾到Vondrousova的擊球球節奏,動作跟腳步都亂了方寸。Barty又深又低的切球,讓Vondrousova更難以打出她的絕手武器小球。雖然在第五局一度因為正拍接連失誤而被回破,但第一盤從開始到結束,完全都由Barty所掌控。
相較於Barty的主宰,Vondrousova在第一盤,則一再處於被動。受制於Barty球威和角度,Vondrousova鮮少有可以進攻的機會。或許是因為緊張,球路都主要散布在球場中路,很少打出角度,將來回的主動權送給Barty。拿手的回發球被Barty的發球擠壓,幾乎沒能造成對手任何壓力。喜歡使用的小球也不是被Barty事先預判,就是質量不佳,造成小球欺敵的效果大失。在各種球路及專長相繼失靈之後,Vondrousova也因此被迫要積極強攻,試圖用較不習慣的手法搶分,卻也因此引來不少離譜失誤。就這樣,雙方一個完全宰制,一個完全被動,第一盤就此落幕。
來到了第二盤,Barty持續壓迫Vondrousova軟弱的發球,開局又首先破發成功。Vondrousova的發球在此刻幾乎完全沒有任何貢獻。一發致勝率7/23、30%的表現,顯示出Vondrousova的發球弱點被完全放大。被破了以後,Vondrousova在第二盤第三局打得主動一些。靠著接連直線正拍,終於保了第一個發球局。但此時的戰局,基本上已成定局。無論Vondrousova怎麼追、怎麼擋,Barty都能夠老神在在地在關鍵分取得優勢。
Embed from 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