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9/06/15

【場邊筆記|中職】24年後再相會─記我眼中從雜誌走出來的巨人・王漢

1993年,一位來自多明尼加的洋投,初次踏入遠在太平洋西岸、熱愛棒球的島國,就創下至今僅有假日飛刀手陳義信能企及、但高懸多年再也無人能超越的單季22勝。他是Jose Nunez──有個傳奇的名字,叫做「王漢」。

作者:CHIA NING

1993年,一位來自多明尼加的洋投,初次踏入遠在太平洋西岸、熱愛棒球的島國,就創下至今僅有假日飛刀手陳義信能企及、但高懸多年再也無人能超越的單季22勝。

2019年,那位曾經宰制打擊區裡所有挑戰者的巨人,重新回到最熟悉的投手丘上,以一顆仍有勁道的滑球,在24年後投進開球捕手、年度新人王施子謙的手套裡。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是Jose Nunez──有個傳奇的名字,叫做「王漢」。

(作者自行攝影)

王漢叱吒球場的那些年,當時僅兩歲的我,根本連話都還不會說,更遑論知道「棒球」究竟是何物,就有此緣分與這樣傳奇的巨投以獨一無二的方式相遇,這段從未出現在我原始記憶裡的故事──尚未熱身完畢就上場代打其他預計拍攝、但後來狂哭不止的小朋友,仍好端端地被記錄在已經停刊數十載的獅子棒雜誌封面上。

當年紀漸長、當對棒球的情感從排斥、認識到喜愛,一直靜靜地收藏在裱框裡的雜誌封面主角,終於引起了我的好奇。詢問家人之後,才知道曾經將懵懂的我扛在手臂上、這位名字充滿霸氣的洋投,原來在中職坎坷的歷史上曾是一顆璀璨無比的鑽石,每個擺臂都無比耀眼奪目,每次出場都讓獅迷倍感希望、對手只覺絕望。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作者自行攝影)

24年後,從未想過巨人真有機會再歸來他擁有斐然成績的故土,也從沒想過當時根本非球迷、與巨人毫無共同的棒球記憶能說嘴的自己,有機會能在我的家鄉台南與巨人再聚首。

端午假期的週末,南部的太陽還不用到攀到正午的天空,就能炙得讓人頭疼。早上先跑了趟嘉義稻江拍攝U18中華青棒藍白對抗賽的首場賽事,或許是陽光真的過於毒辣,比賽結束前就已覺得中暑不適。然而,心中惦記著下午將與其他兩位當時也同為「雜誌童星」的葉氏兄弟參與給王漢的驚喜活動,必須要保持最佳狀態的那種緊張心情,促使著自己必須加緊恢復,那就如同要赴一位重要「老朋友」的約,雖不須精心打扮盛裝出席,但絕對不會希望自己神情渙散無光。

(作者自行攝影)
請繼續往下閱讀

走進久未踏進的台南棒球場,一樣略顯窄小的球場格局、一樣冷氣很強的貴賓室,曾經在童年出現數回的一切都如此熟悉。而貴賓室裡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笑聲傳來的方位早已坐定一位被球團與媒體們圍繞的巨人,來者不拒地簽著各式物品。或許是簽名太耗體能,一份剛剛請工作人員準備的便當,一送上來就成為巨人眼中的頂級佳餚、津津有味地大啖起來。

黝黑的皮膚、神采飛揚的笑容、不時中英夾雜且略帶沙啞的聲音,他,就是王漢本人,沒有任何架子地與圍繞在身旁的人們談笑甚歡。即使幾日前各大體育媒體已播映數回王漢本人的身影,當曾封印在雜誌封面之中、被無數老球迷讚譽的「神獸」,從上古時代緩緩步入現代,一切還是覺得好不真實。

(作者自行攝影)

為了給王漢驚喜,球團特別提醒我們三位先別告知我們的身份,待場外簽名會告一段落後,我們再一同出場。等待的過程裡與葉氏兄弟寒暄,才知道弟弟身為王漢的真粉,還特地從越南飛回來台灣,帶著家中保存已久的雜誌原本、以及數十年前給王漢簽過名的球,為的僅是再續球迷情緣。反思著自己對於看球以來較有記憶的獅隊洋助人,僅能回溯到職棒14年的吉見宏明,與王漢之間的聯繫因素好像沒那麼深刻,此時此刻突覺得自己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這個再相逢,對於我而言,更不如說是已有成熟記憶的自己,與王漢真正的初次見面;不過對於王漢而言,在球團打開準備已久的驚喜之際,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對「闊別已久」的孩子能再次相逢,絕對是真心充滿驚喜與感動。

主持人介紹球團將曾經與王漢同框合拍封面的孩子邀請回來時,王漢瞪大了眼睛、眼角皺紋揚起的角度說明了心中掩藏不住的不可置信,在眾人也一陣驚喜而充滿嘈雜聲之際,我仍能聽聞到他頻頻說著「謝謝」幾個字,所流露出的喜悅是完全地真誠、絕非矯飾。

我們幾個「孩子」與他一一握手、合影,球團並邀請他在我們手持的雜誌封面看板上簽名,王漢接過每個看板後,總仔細地簽上自己的英文名字後,附帶寫上工整簡潔的中文「王漢」。而他第一個讓我倍感驚訝的舉動,是同時遞給我們他的看板,開心地指著看板邀請我們個別也簽上自己姓名,並且在簽完後複述著我們的名字。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