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9/06/23

《足球世界的巨變》 VAR技術的應用與影響

科技一直是影響人類生活的重要推力,不但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改變,最重要的是能夠讓我們以不同的角度重新審視這個世界,而說起什麼科技改變了足球界的話,近年興起的VAR(Video assistant...

 

科技一直是影響人類生活的重要推力,不但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改變,最重要的是能夠讓我們以不同的角度重新審視這個世界,而說起什麼科技改變了足球界的話,近年興起的VAR(Video assistant referee)影像助理裁判絕對是為這項全世界參與度最高的運動帶來史無前例的影響。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下先舉三個比賽的例子讓大家了解這項新科技對比賽的影響

 

2019 女子足球世界盃

德國 VS 奈及利亞

請繼續往下閱讀

 

 

蘇格蘭 VS 阿根廷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8 德甲賽季

梅因斯 VS 佛萊堡

 

 

2019 美洲盃

巴西 VS 委內瑞拉

 

 

使用時機

 

VAR與其他運動場上的挑戰一樣是有限制的,只有在以下四種情況VAR才會啟動:

  1. 入球
  2. 十二碼
  3. 紅牌犯規動作
  4. 認錯球員(黃牌、紅牌)

*其餘的吹判還是交由場上的三位裁判來判定。

 

場上的影響

 

從上述的影片可以發現,影響最大的就在於進球這件場上最重要的事情上,從球迷的角度一定可以體會這個影響有多大,以前進球絕對可以馬上歡興鼓舞慶祝,但自從有了VAR之後,連場上的球員都會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先停下動作等待判決,出現一種相當「解嗨」的畫面,但反觀裁判也會出現類似慢半拍的情況發生,在目前鼓勵進攻的趨勢下,以往只要有一名球員超過最後一名防守者就會被視為「越位」,但現在只要沒有明顯參與進攻的情況下裁判就不會舉旗,確實大大的增加了比賽的流暢度和可看性,但VAR出現之後也出現一個很特別的情況,裁判會在確定沒有進攻機會或是進球之後才做出吹判,就算幾球之前就發現了問題。原因並非裁判來不及吹判,而在於就算這球進了VAR也會自動啟動,但如果兩三球之前就先做出吹判,但最後證明並沒有犯規或越位的話可能就直接影響了一顆進球,簡單來說就是為了結果先留了一些轉圜的餘地。

 

另外,從德甲梅因斯VS佛萊堡的比賽也可以發現一個問題,以目前的規則來看,雖然裁判已經吹停了中場的比賽,球員也陸續地回到休息室,但裁判還未離開球場,所以根據條文確實還能夠做出改判,而且這也是一個正確的判決。但根據場上的狀況看來,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表示我可以回看多少時間或是多少球以前,如果雙方不斷快速來回都沒有出現死球,那是否可能出現突然改判10分鐘以前的一個判決呢?這個問題就非常依靠場上裁判掌握節奏以及能否快速做出決斷的能力了。

 

最後從本屆南美洲盃的例子也可以發現,VAR對於比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以往沒有VAR的話巴西或許可以輕鬆贏下這場比賽,但有了這項科技確實也幫助本場裁判做出更多正確的判決而造成平手的結果,我想這就是科技帶給我們的正向幫助,但從女子世界盃德國VS奈及利亞第27分鐘罰進的那顆十二碼也反應出一個問題,那球其實是一個明顯的犯規動作,防守球員解圍時並沒有踢到球而是直接踢到進攻球員,應該明確的馬上作出判決,但是主審在看完場邊影像之後才作出判決,我認為場上的裁判還是必須展現對自己的信心,果斷的對場上的事件做出應對,過度依靠VAR的輔助將會喪失原本的初衷。

 

未來趨勢

 

從上述正反的問題可以發現,有了影像輔助判決之後,確實為比賽帶來了更多正確的判決,也彌補了不少場上裁判的視線死角,但有在看電視轉播的球迷一定非常清楚,有時電視上看似沒有越位的情況卻被現場裁判判定為越位,這時很常可以聽到球評說:「現場裁判的視角或許比攝影機更好」,我想這也證明就算我們擁有VAR的輔助,但還是必須要在場上放上三位裁判就是因為還是有其必要性,而且他們也會負責做出所有最終判決,所以我認為場上裁判應該更有信心地做出第一時間的判決,讓足球場上的節奏不要趨於破碎。

 

另外,有一說法認為未來足球可能會停錶,然後會開始有廣告的出現,我個人對於這項說法採保留的態度,畢竟身為球迷這並不是我熟悉的足球比賽,但是我想這就是科技所帶來的影響,有好的就一定會附帶不好的,就像當你支持的球隊因為VAR得到正確判決時球迷會因此支持這項科技,但當是對手得利時或許就沒這麼在意判決是否正確,而我認為足球的節奏和高不確定是這項運動最迷人的地方,當然VAR的趨勢看似已經無法回頭,但我認為目前最重要的還是要明確規定回溯的時間點,並且所有裁判必須努力維持場上節奏的順暢,而人還是這項運動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影片來源:FIFATV&classicmoments2010&愛爾達體育家族 ELTA Sports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