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勒岡州(Oregon)的大城市波特蘭過去的小聯盟球隊有波特蘭Beavers, 波特蘭Rockies, 波特蘭小牛。其中最具特色球隊則是波特蘭小牛(1973-1977),在當時所有的小聯盟球隊都屬於大聯盟的農場體系,但是著名演員Bing Russell則相信獨立經營的球隊可行,隨著波特蘭Beavers離開波特蘭(改名為Spokane Indians),Bing Russell決定組一支獨立經營的球隊。
Netflix紀錄片棒球雜牌軍(The Battered Bastards of Baseball)就在講波特蘭小牛的故事。
Providence Park現在是波特蘭Timbers的主場,過去是棒球、足球共用,隨著09年波特蘭Timbers取得11年MLS牌照後,球場改為足球專用,10年賽季結束波特蘭Beavers離開波特蘭。目前波特蘭沒有小聯盟球隊,距離波特蘭最近的小聯盟球隊為Hillsboro Hops,今年賽季總共有4場波特蘭小牛復古日。
演員Bing Russell熱愛棒球,曾經打過獨立經營球隊(independent ball club),拍過棒球教學影片。過去有很多獨立經營的球隊,但後來小聯盟球隊都屬於大聯盟農場體系,獨立經營球隊開始消失,獨立經營球隊屬於經營者、當地,不像農場球隊是大聯盟的附屬品。Bing Russell相信獨立經營球隊可行,取得牌照(Franchise),加入Northwest League。球員由球隊自行簽約,不像農場球隊用分發的。
在波特蘭Beavers離開後,Bing Russell花了500美金取得牌照(Franchise)加入Northwest League。大多有天分的球員都被大聯盟選秀挑走,當時波特蘭小牛則在報紙上登廣告舉辦測試會,當天來了約300人,這些人大多是找尋打球機會,他們的目標不是上大聯盟而是成為職業球員享受比賽。球隊還有一名捕手是左撇子(Jim Swanson)。
球隊在經營走不同路線不像農場隊以培養年輕選手為主,小牛隊球員很多30幾歲球員但所有人都很享受打球,球隊不被看好但勝率超過五成,Bing Russell還獲選聯盟最佳經理人。
球隊不同於傳統的風格得到許多關注,球隊採用女經理(General Manager)、女球童、亞洲裔經理、狗狗球童,球隊得到許多球迷支持還有破萬觀眾紀錄。
球員當時拿著掃把掃地代表"橫掃",之後造成球迷帶掃把進場,這次比賽中也讓球迷來玩。
對大聯盟球隊而言,Bing Russell的理念打臉了大聯盟的思維,對他們來說農場球隊是大聯盟的附屬品,按照層級的金字塔拿來培養選手大聯盟不在乎農場球隊的經營。過去美國有兩百支獨立經營球隊到最後一支都沒有,Bing Russell的理念是獨立經營,屬於當地自己的球隊而非大聯盟的附屬品。
球隊選很多不被看好的球員卻打贏別隊球探挖掘選秀的球員,營運上球隊證明獨立經營可行,這讓聯盟希望波特蘭小牛輸球、解散。季後賽對手特別下放高階聯盟選手打贏小牛隊,最後聯盟打算讓波特蘭Beavers回歸。根據棒球的領地劃分(Baseball Territory,球隊享有的經營地盤),如果波特蘭Beavers回歸必須支付Bing Russell權利,最後法院判決波特蘭Beavers支付20萬美金買下領地。
其它球場圖片:
[回顧]波特蘭小聯盟球隊(Portland Beavers, Portland Maveri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