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再是一日球迷 看羽球賽必須知道的八件事

哈囉!大家好,我是TRSSA穿線師Robert!關注羽球賽事也有好幾年了,這週是台北公開賽,很快地明年就是東京奧運了,相信有不少剛開始看羽球賽事的新手們對於羽球的賽事是不是有一些疑問呢?這篇就是寫給你...

哈囉!大家好,我是TRSSA穿線師Robert!關注羽球賽事也有好幾年了,這週是台北公開賽,很快地明年就是東京奧運了,相信有不少剛開始看羽球賽事的新手們對於羽球的賽事是不是有一些疑問呢?這篇就是寫給你們的!

Q1.BWF是什麼?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際賽事推手 BWF世界羽聯

BWF是Badminton World Federation的縮寫,意思是羽球世界聯盟,通常我們都簡稱它為「世界羽聯」。

現在我們最常被轉播看到的比賽就莫過於BWF World Tour Series 世界巡迴系列賽,它的前身是BWF World SUPERSERIES,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世界超級系列賽。

Q2.BWF World Tour Series 賽事等級怎麼看?台北公開賽是哪個等級?

請繼續往下閱讀

BWF World Tour Series

世界巡迴賽由高至低共分為六個等級:

  • 第一級別:Finals ─ 1站,年終總決賽,系列戰前八才有資格參加
  • 第二級別:Super 1000 ─ 3站
  • 第三級別:Super 750 ─ 5站
  • 第四級別:Super 500 ─ 7站
  • 第五級別:Super 300 ─ 11站~15站
  • 第六級別:Super 100 ─ BWF決定數量,今年則是有10站

以台北公開賽為例,我們看一下台北公開賽的官網:

http://www.chinesetaipeiopen.com/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公開賽官網

它的右上角寫著「Super 300」,也就是我們前面說的第五級別的比賽。由於第五級別的比賽BWF沒有對於頂尖選手有強制參賽的規定(參閱下面Q3),所以Super 300等級是比較多新星崛起的舞台,也是邁入頂尖選手的跳板。加上今年是奧運周期,需要搶積分的選手也會選擇參加,所以這次台北公開賽韓國李龍大、高成炫、徐承宰、蔡侑玎、李紹希、申昇瓚等人,加上日本國家B隊的選手也都選擇參加了本次賽事。

而這次台北公開賽國內的報名資格有以下五點:

  1. 具中華民國國籍。
  2. 「2020年東京奧運會」培訓(含儲訓)選手。
  3. 世界排名前100名(國內報名截止當周世界排名)。
  4. 最近兩次排名賽成績(108年第一次及108年第二次排名賽)甲組單打前16名、雙打前16名、混雙前16名,報名不限原搭配組合但需兩人皆符合16強資格。
  5. 108年全國青少年分齡賽(108年第一次及108年第二次)U19各單項前4名。

本地的新星選手像是中租李子晴/鄧淳薰這組潛力女雙,因為在108年第一次排名賽奪得冠軍,因而拿到參賽資格,讓我們有機會看到臺灣的新生代對抗國際賽選手的場面,所以我會偏向將Super 300等級的賽事定位為跨入頂尖門檻的升段考。

Q3.世界巡迴賽的等級有什麼差別?

世界巡迴賽的等級差別在於選手可以取得的積分不同,等級越高的賽事可以拿到較高的積分,除了總決賽與Super 1000積分相同,但差別在於總決賽限定只有系列戰前八才能參賽。

世界羽聯對世界頂尖選手有參賽的規定,必須參加第一至三級別的所有賽事,以及第四級別至少四站。

頂尖選手的定義:

在上個年度的總決賽後一周(簡單來說就是一月初)公布的世界排名前15的單打選手,以及前10的雙打;七月的第一個周四後則要再看一次排名。

簡單來說就是分成上下半年兩個階段,單打前15、雙打前10則列為頂尖選手。如果一位選手一月初是單打世界排名第15,而七月初是第16,則下半年就不受頂尖選手參賽規定約束。

Q4.世界巡迴賽為什麼有時候是Yonex,有時候又是Victor,有什麼差別?

每站賽事可以有不同的冠名贊助商,我們以最近的台北公開賽為例:

Yonex Chinese Taipei Open 2019」

台北公開賽

Yonex即為本站賽事的冠名贊助商,因為Yonex拿到中華羽協的招標,包含國家隊服裝及台北公開賽的冠名贊助權,而我們看到整個World Tour Series則是由匯豐銀行進行冠名贊助。

Q5.什麼是世界排名?

簡單的說法就是過去一年(52週)內拿到最多積分的人。

世界羽聯是採記過去52週內,選手參賽的賽事中拿到積分最高的十站分數相加,就是該位選手的積分,按照積分的高低進行排名,積分越高的排名越前面。

所以積分不是打越多站積分就會越多,因為只採記十站較高積分的原因,所以選手們會盡量參加高級別的賽事,但為了防止在高級別賽事打不好,也會採取大量參加較低級別賽事補足排名需要的保險分數。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