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學階段的滑雪經歷,彌補了Jacques缺乏低階方程式賽車經驗的缺陷。就心理層面來說,由於滑雪過程,總是會遇到比自己快的人,該如何利用所有裝備、技巧、高度、路線,精神上朝對手施壓,藉此重新超過對方,都是一位賽車手應具備的心理特質與技能。該如何和他人競爭與競技、如何將自己逼上極限、並尋覓讓自己變得更快的方法,正是Jacques從滑雪中學習到的重要課程。
除此之外,滑雪過程的3D立體視角,也同樣對他未來賽車生涯大有幫助。滑雪時,並不會低頭看滑雪板的指向,相反,開卡丁車時,很容易就把視線固定在方向盤轉向上,如此訓練也讓Jacques學會視線和操控分離。
很快,不到一年,他就完成媽媽設定的目標。遵守諾言,Joann帶著寶貝兒子來到Imola的卡丁車賽道。經過一番試跑,賽道老闆兄弟對Jacques展現的速度感到驚艷,因而往上提供了F4賽車,並開放大賽賽道給他練習。這是Jacques Villeneuve這輩子第一次接觸賽車,正式開啟他的賽車之路。
察覺他的潛力,叔叔Jacques Villeneuve Sr.幫Jacques申請了位於魁北克的Jim Russell賽車學院。三天課程中,Jacques展現了遠超同齡學員的專注力,並在領取結業證書時,被老師評為學校自1956年創辦以來最佳學生。
(註:Gilles Villeneuve的弟弟也叫Jacques Villeneuve,自從外甥成名後,被大家稱為Jacques Villeneuve Sr.,或Uncle Jacques
Uncle Jacques同樣是位賽車手,曾有3場F1大賽經驗,也是史上第一位3屆雪地摩托車賽世界冠軍,於2001年入選加拿大賽車運動名人堂。)
1989年,17歲的Jacques開始賽車生涯,在中階方程式名門Prema Racing正式出道。5年過去,除了三年的義大利F3錦標賽經驗,也分別參加一年的日本F3錦標賽及一年的大西洋盃錦標賽。雖然表現漸入佳境,但總是缺乏關鍵性代表作,Jacques算是為他缺乏低階方程式經驗的履歷付出學費。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經過這些年磨練,Jacques Villeneuve的技術已經日趨成熟,他需要的,是一個能展現自己的舞台。很快,這個機會成功降臨。
1993年末,隨著他在該年大西洋盃奪下年度季軍的不錯表現,所屬車隊決定在他身上賭一把,帶著他一起升級,揮軍隔年的印地系列賽。
於是乎,時序來到1994年, Jacques賽車生涯第一個重要轉捩點。
同年5月,第78屆印地500大賽在眾人注目下即將展開。Nigel Mansell(1992年F1世界冠軍、1993年印地系列賽冠軍);Emerson Fittipaldi(2屆F1世界冠軍、2屆印地500大賽冠軍);Mario Andretti(1978年F1世界冠軍、3屆印地500冠軍),諸多名將紛紛摩拳擦掌,目標就是比賽結束後的牛奶浴。
排位賽,前幾場比賽表現差強人意的Jacques,終於將自己的潛力轉化為成績,取得參加印地系列賽以來最佳的第4位。
綠旗揮舞,比賽正式展開,桿位車手Al Unser Jr.一躍而出,領先隊友Emerson Fittipaldi,卻很快的讓出領頭地位。Jacques Villeneuve默默上升到第3,並隨著進站潮,兩度擔綱領先者。最終,Jacques未能奪冠,但第2名佳績,還是讓世人目光開始真正注意到這位名將之後。
其後,Jacques在Road America賽道,拿下自己在印地系列賽的首勝。這勝還別具意義,因為9年前,叔叔Uncle Jacques也在這條賽道奪下加拿大人在印地賽事首勝。賽季結束,Jacques以年度第六坐收,並憑藉優秀表現勇奪系列賽最佳新秀頭銜。
這年,F1也是個多事之秋。聖馬力諾站,賽史上最黑暗的一周,上帝一次召喚了新秀Roland Ratzenberger及車神Ayrton Senna,隨著Alain Prost退休,一代經典對決正式畫上休止符。取而代之,就是Michael Schumacher與Damon Hill的經典對決,Schumacher也在這年拿下生涯第一座世界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