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陣子因為機緣巧合,有一些從頭帶人進入排球世界的機會,爺也重新審視了「對牆」這件事。對一個完全沒接觸過排球的人而言,「對牆」似乎是個幫助他建立球感的方法。但仔細想想,對牆其實並不輕鬆。在那之前還有好幾個階段,需要先讓新人一點一滴了解。
對牆就是不斷地重複以下兩個步驟:
- 面對前方的來球
- 將球往前方送出
那麼,為什麼會說它並不輕鬆呢?
因為,在不具備任何技術與觀念的前提下,要求一個新人去處理「從前方來的球」,是有相當的難度的。
爺覺得一個完全的新人在對牆之前,應該要熟悉以下幾件事:
- 傳球的目的
- 傳球的標準動作
- 掌握正確的觸球點
- 出力的時機與方法
- 上半身與下半身的任務
- 能夠處理垂直落下的來球,並將球直直往上送
接著,才是練習「將球往前送」的對牆階段。
傳球的目的
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事情。對一個排球新手而言,所有技術與觀念都是陌生的,你必須循序漸進地教給他,否則很容易產生混亂或誤解。
排球的「高手」與「低手」這兩種動作,不應該有「高手是為了舉球」「低手是為了接球」的刻板印象。兩個動作差別在於「來球位置的高低」,「舉球」「接球」則是目的,而這目的是相同的:將來球送往目標位置。
- 接球,就是把來球送到隊友(舉球員)的手上
- 舉球,就是把來球送到隊友(攻擊手)的手上
這麼想的話,就不太會被「此時該用高手還低手」的問題迷惑,更能自由運用技術,去把球傳到球該去的位置上。因此,「把球送出去」的這個動作,應該統一稱作「傳球」會比較好。
傳球的標準動作
高位的球,就使用「高手傳球」;低位的球,就使用「低手傳球」。當然,這兩種動作,有所謂的標準動作。這個標準動作能幫助你用最適當的施力、將球送往你的目標處。用白話文來說,就是「把球給好」。
在做出高、低手之前,先做好準備姿勢。
準備姿勢
- 雙腳微開與肩同寬,微站前後,重心處在身體中央偏前的位置
- 雙臂自然打開,小臂微彎,置於腹部高度
- 上半部的來球就用高手、下半部的來球就用低手
高手動作
- 雙手呈包覆球的狀態,微微分開,置於額頭前上方
低手動作
- 雙肘盡可能併攏,雙掌交疊合併後下壓,雙臂撐硬
掌握正確的觸球點
在掌握正確的觸球點之前,建議不要做任何需要移動的練習。最好能夠在原地,一球一球地去習慣、去熟悉、去找到正確的觸球點(甜蜜點)。這裡有個簡單的練習方式。
掌握高手傳球觸球點
- 保持好正確的手形、固定位置、手肘不動,僅動手腕推球。
掌握低手傳球觸球點
- 直直向上拋球(或請人拋球),保持好正確的手形、手腕下壓、雙臂撐硬,僅用甜蜜點去碰觸球,讓球自然彈起。
出力的時機與方法
再來就是最難說明的點了,這也是許多新人最容易混淆的部分。傳球的出力,是一個穩定、滑順的過程,用身體去迎合來球,在球落下的過程中阻斷球的去勢,並將力道傳往指向的目標方向。
低手傳球與高手傳球的過程
- 判斷球的落點,提早抵達位置,擺好準備姿勢
- 擺出低手/高手傳球的標準動作
- 用雙臂/雙掌中心線去對準球,並指向目標方向,同時確保中心線不超出身體的左右
- 用下半身將身體推起,產生一個向上推的力道,並在過程中截斷球、將球送出
- 球出去之後,身體放鬆,完成一次傳球
出力的時機
出力的時機點在「4.」的部分,也就是真正接觸到球的那一小段時間(可能不到一秒),你必須確保上半身的姿勢固定、而且持續出力;下半身則是穩定、滑順地產生向上推的力道。
上半身與下半身的任務
好的,經過以上的分解練習後,再來進一步探討「上半身」與「下半身」是如何分工的。
下半身的任務
那就是用來思考...下半身的任務,是給予一個推力。首先要明白你需要將球送到多高、多遠的地方,且來球本身具有多少衝力,評估出你所需要再賦予球多少推力,這就是你的下半身需要給出的大略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