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這段文字的同時,請試著想像你的手機鈴聲響起─話筒那端,是個相識快十年的朋友、死黨,他用熟悉的語氣如此說著:「嘿!跟你說喔~我要改名字了!叫做…」
這,就是我得知Lamigo曾兆豪改名後的反應與心情。
沒來由地、淡淡的悵然若失感。
(2011年球員卡,2010年的中繼點紀錄雖然後來被刷新,但曾兆豪那年的70場出賽至今仍是中職紀錄)
之所以會發現是在聯合新聞網〈林英傑先過春訓 陽建福得搶先發〉這篇的末段:
「今年較重要的投手個人紀錄,還有Lamigo桃猿隊曾孟承(曾兆豪)挑戰千局投球(861局)、犀牛隊沈鈺傑邁向500場出賽(489場)。」
(呼應新聞:曾兆豪生涯只有兩年局數達到140局,1000局的里程碑要在今年完成得很拼。)
棒球場上,為了各種原因改名(通常是為了轉運或原名諧音不佳)的例子不在少數,近來最廣為人知的是「陽仲壽」在2009年改名,成了當今火紅的「陽岱鋼」。中華職棒亦有許多球星改過名:
林智勝(林智盛)、高國輝(羅國輝)、鄭達鴻(鄭志雄)、李風華(李芳華)、鄭兆行(鄭兆岳)、曾豪駒(曾恆彰)、曾翊誠(曾傑志),以及更早以前的謝承勳(謝富貴)和曹竣崵(曹竣揚)…
身為曾兆豪的死忠粉絲,也曾寫過一篇關於他一路以來的簡介文,就算改了名字,曾兆豪還是那個曾兆豪,不會改變,沒什麼大不了,但還是有點感傷並且訝異(年紀這麼大了還改名的情況確實不多見)。
(2011年球員卡)
從2006年開始喜歡的「中信鯨曾兆豪」,隨著鯨隊解散而成為回憶,再經過LaNew直到現在的Lamigo。先後經歷「最佳進步獎:曾兆豪」、「亞洲職棒大賽完投勝的曾兆豪」、「骨刺手術後再起的曾兆豪」、「隊長曾兆豪帶領球隊向前衝」、「曾兆豪差點投出無安打」、「連兩次封王戰MVP的曾兆豪」…如今連「曾兆豪」三個字之後也消失。彷彿少了一點什麼,事情不再一樣,某些東西被帶走了。
(2012年球員卡)
於是,除了慢慢習慣新名字之外,也要慢慢習慣以後不會再有全場高喊「曾兆豪!加油!」的時刻了。
(2013年球員卡)
有些名詞之所以會特別,是因為人們賦予它特別的意義,代表私心、充滿個人情感。而對我來說,「曾兆豪」三個字承載的是在投手丘上叱咤風雲、呼風喚雨、充滿霸氣的身影。
據說豪哥是在算命人士的建議下決定改名,新名字為「孟承」(兩點小發現:諧音「夢成」、三個字都押「ㄥ」韻)。另外秉持著球迷「追根究柢」的精神,城牆上網查了八字說法,可以參考看看:
(八字算命網)
無論如何,改名都象徵一種「回春」宣告,豪哥(看來以後不能再叫「豪哥」了…)所做的決定,球迷就尊重並支持。新的開始,期待邁入35歲的他回春!就像PTT網友說的:「不管叫什麼名字,只要今年投出好成績,就是好名字。」
謝謝你,曾兆豪。
很高興認識你,曾孟承。
延伸閱讀:
文字:城牆
圖片:Lamigo桃猿官網、中華職棒官網
歡迎造訪MLB Dugout以及城牆裡的棒球事以鎖定更多棒球消息!
彭恰恰
那全民打棒球豪哥的招牌技"豪哥螺旋球"
未來要怎麼改名稱呢?! @@
城牆
結果完全沒改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