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到,你準時將電視打開,身後一群棒球同好早已準備好各自的零食與飲料,迫不及待地觀賞一整晚的精彩賽事。
比賽過程中,你們又跳又叫,偶爾因為一個失誤而感嘆連連;偶爾又隨著一記安打而驚呼。直到比賽落幕,你們可能是興高采烈,也可能是沮喪遺憾,但無論如何都絲毫不減這場比賽帶給你們的激情喜悅。
這就是誰都抗拒不了的,棒球所帶來的熱情。在這種熱情之中,男人變回男孩、女人變回女孩,彷彿現實中的煩惱與糾結都能一掃而空,為自己補充滿滿的正能量。
於是我們開始思考,如果生活總是磨人,讓我們對周遭事物的熱情漸漸消散,為什麼我們對體育賽事的熱情卻可以永遠那麼激昂呢?如果能找出背後的原因,有沒有可能可以把這種義無反顧的熱情,帶回生活中?
知名棒球部落客文生大叔,作為一個職業棒球的愛好者,他是如何看待熱情這件事?又是如何用一生的最愛,督促自己不斷前進?在成為「更好的大人」的路上,來看看文生大叔如何以源源不絕的熱情,開啟人生路上的每一個故事篇章。

把熱情融入工作,成就感加倍滿足
文生大叔有著每個棒球迷最為稱羨的夢幻工作,他曾在洛杉磯道奇隊擔任球探,當過陳金鋒、郭泓志的隨行翻譯;他更在任職期間牽線台灣,排除萬難舉辦台灣日活動;現在更是《運動視界》的專欄作家。一路走來,全都與棒球脫不了關係。
被問到當興趣變成工作,會不會有厭煩的時候,他笑著引用道奇隊的精神領袖、名人堂前總教練湯米拉索達(Tommy Lasorda)的一句話:
「If you’re doing something you love,then you’re not working。只要你熱愛,那麼它就不是一份工作,就算過程中一樣會遇到困難,但伴隨而來的成就感跟滿足感不是言語可以形容的。」
他也分享道,在職涯中最有成就的時刻,當屬成功舉辦「道奇台灣日」。
在2009至2012年期間,他幫助牽線台灣觀光局在道奇隊球場舉辦行銷活動,並以相當優惠的方案促成了專屬座位區、台灣周邊商品及台灣夜市攤等宣傳形式,甚至還在本壘板後方放置了台灣的廣告,邀請前總統夫人周美青開球,大量曝光了台灣形象。

但在成功的活動背後,卻有非常多需要處理的繁瑣事務。除了因為涉及雙方政府單位,而須製作各種文件、結案報告之外,也因為過程中遇到許多跟採購法相關的衝突,導致雙方必須來回溝通、協調無數次,令人相當頭痛。
然而,正因為熱愛棒球、想要將兩地的文化相互連結,文生大叔現在回想起來,仍覺得一切辛苦都相當值得,「幫助台灣在美國有了正面的宣傳,是我覺得最有成就感的時刻。」

自我投射與歸屬感,是賽事的熱血原因
文生大叔分析,運動賽事之所以能激發熱情,背後的原因不外乎是「自我投射」與「歸屬感」,使人不自覺地著迷。
當我們看著球場上的菁英運動員,總是會有投射效應,幻想著自己也可以成為那樣傑出的選手,只是因為環境不允許,才選擇了別的專長與職業。球場上的明星們像是代替了我們完成心願,於是我們把自己投射在喜愛的球員身上,在他們身上看見自己的影子。
同時,也因為運動賽事很能夠激發人的群體感,在討論比賽的過程中會一直獲得正面回饋,不管是一起為某隊加油、為某人讚嘆,都會讓人在分享的過程中得到與群體的喜悅共鳴。「你知道你不是一個人在看球賽,會有強大的歸屬感,不斷提醒你這種快樂,幫助你維持住熱情。」文生大叔說。
讓熱情轉化為學習的燃料
這種在看球賽時造就的情緒共鳴、歸屬感,以及自我投射感,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也是「學習」中很重要的一環;文生大叔的熱情始於運動,他正將這份熱情延伸至生活其他面向。
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文生大叔出生於南非,在台灣就讀小學與國中後,又回到南非念高中,畢業後考上了美國的大學與研究所,最後留在洛杉磯道奇隊工作。而當年在他剛從台灣回到南非時,遭遇了許多人際溝通交流上的困難,他花了足足一年的時間才得以適應,而在這過程中,他的學習利器就是從自己最有熱情的地方開始:看體育報導。
rex
最後怎麼有點歪樓!!(英語課廣告)
文生大叔
其實本來就是廣告,居然讓你點進來了~
Kai Chang
讀完之後衝著文生大叔還是回覆一下,有強烈動機的學習效率更好;自我學習效果更佳!!
文生大叔
完全同意學習動機和自我學習所帶來的效果。
xo
明明就是小鮮肉還說是大叔
文生大叔
照片是可以有年份的......
Hallucii
喔, 大叔, 終於一睹廬山真面目
文生大叔
你好,請多多指教。
職4起看球人
原來文生大叔長這樣,大叔都不大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