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的職業聯盟裡,我們無法獲得足夠的所得。沒有健康保險、每季最低僅有兩千美金,這無法讓我們完善地為了冰球最高層級來準備與訓練。」聯合聲明裡如此寫著。
CWHL 是以非營利組織的名義成立,因此,聯盟成立的前十個球季,CWHL 的球員是沒有薪水的,一直到 2017~18 球季,CWHL 才終於有給薪制度,但是整季薪資最低僅有兩千美元(約六萬新台幣),最高也只有一萬美元(約三十萬新台幣)。
NWHL 自 2015 年成立以來,每季都有發薪,是史上第一個給薪的女子冰球聯盟,第一季的最高薪來到兩萬六千美元,但是第二季聯盟卻將薪資砍半,最高薪僅剩一萬三千美元,當時引發了眾多球員不滿。
由於薪資無法支撐生計,大多數球員都會在休賽季時另外找份工作,而這進一步限制了球員的打球選擇,在可能必須兼顧家庭的情況之下,他們無法到北歐的冰球聯盟打球,只能留在美國或加拿大。
除了薪水和健保,球員批評聯盟的整體環境非常不理想:到客場比賽時防護員可能無法隨隊、教練團沒有影片資源可以回顧比賽內容、甚至,球員有時要自己購買鞋帶和纏球桿用的膠貼。
「我們想要更好的職業聯盟,」Knight 表示:「我們的主要目標是要促進女子冰球的成長、增加可見度;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要建立起永續的聯盟環境,讓我們可以每天從事冰球運動而不需要擔心。」

這並不是女子冰球第一次發起抵制抗議,2017 年,由於薪資和待遇不佳,美國女子冰球國家隊成員決定不參加世錦賽,經過將近兩個星期的協調,美國冰球協會終於在世錦賽前兩天與球員達成協議,讓那次抵制行動以成功收場,而美國隨後在世錦賽奪下冠軍。
這一次,眾多女子冰球員再次團結挺身抗議,跨出爭取性別平等的一步,他們並非想要在一夕之間像 NHL 球員那樣年入百萬、甚至千萬,他們只是希望女性也有個完善的職業聯盟,讓他們能夠有成為全職職業冰球球員的機會。
於是,在聯合聲明之後,他們提出 For The Game 的口號、組成 PWHPA(職業女子冰球員協會),作為後續發聲與爭取權益的管道,今年九月起已經開始在北美各大城市進行名為 Dream Gap Tour 的表演巡迴賽,這群球員選擇犧牲自己的當下、全力爭取女子冰球更好的未來,也鼓勵年輕女性繼續從事冰球運動。
「我從沒看過此等的團結,」名人堂球星、PWHPA 的總理 Jayna Hefford 表示:「非常有力量、也非常有影響力。」
:no_upscale()/cdn.vox-cdn.com/uploads/chorus_asset/file/19273956/191006_DreamGap_G2_0034.jpg)
PWHPA 無疑衝擊了持續運作的 NWHL,不僅影響球員來源,也減緩了 NWHL 擴張至加拿大的動力(NWHL 目前五隊都位在美國城市);五月下旬,NWHL 和球員達成新協議,新球季聯盟和球員將均分贊助收入、提高球員權益相關經費,也讓幾位原先參與抵制的球員選擇回到 NWHL 打球,而聯盟創辦人 Rylan 也強硬的表示:「我們哪裡都不會去。」
不過,大多數參與抵制的球員依然堅守立場,尤其 NWHL 過往曾經大幅砍新的負面事件依然歷歷在目 。「很明顯的,球員不覺得 NWHL 可以提供他們需要的資源。」Hefford 說。
在這波事件裡,NHL 的角色一直受到高度關注:NHL 會不會選擇介入、協助他們成立一個新的女子聯盟?NHL 有女子冰球員期盼的資源,部分球員也公開表示希望 NHL 介入,主張依循 WNBA 和 NWSL(國家女子足球聯盟)的模式,由已經成熟的職業聯盟來協助扶持發展中的女子職業聯盟。
然而,多年以來,NHL 對於女子冰球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儘管 NHL 每年會金援兩大女子聯盟(各提供五萬美元,其實也只是聯盟開銷的零頭),但是雙方並沒有正式的合作關係;部分 NHL 球隊會提供資源給同城市的女子球隊,卻也並非全面性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