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運動只是為了擁有更健康的身體,但今天的故事主角鍾易霖,卻用外人看起來極端的方式來體驗生命的美好。
曾經完成 UTMB(環勃朗峰超級越野耐力賽)的易霖,是國內越野超馬好手,參加的比賽多半都位於 1,000-3,000 公尺高山,上升動則近萬公尺,總距離幾乎都破百公里,沒有花數十個小時是無法完賽的,除了挑戰人體極限,更要克服環境帶來的挑戰。越野對他來說究竟有有什麼樣的魅力,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我們要的從來就不是簡單,困難加倍、樂趣也加倍
當問到運動、跑步有這麼多種,為何會選擇越野超馬這麼困難的項目?易霖說:「因為困難加倍,樂趣也加倍吧!」他也分享一位超馬前輩說過的話:「We would not want it to be easy,其實我們要的從來就不是簡單,有些人會認為我們是想挑戰困難,但我覺得我想要的是過程中的樂趣。」

另外,易霖也用「日久見人心」來形容他與越野超馬的關係,每當跑到精神耗弱時,心中的另外一個自己就會跳出來和自己對話,也藉此發現自己有這麼多面向,更透過這樣的對話了解自身缺乏的部分,未來不管是訓練還是生活,都有辦法去面對這些弱點。
比如說,易霖第一次跑完發現原來很怕黑,不喜歡半夜一個人落單在山上的感覺,他並沒有選擇逃避或是隱藏內心的恐懼,而是接受害怕的事實並與它和平共處,才逐漸放下心中的恐懼。

利用「轉念」忘掉當下的痛苦
比賽過程中清醒的時候,易霖都會模擬比賽策略,包含地形、補給站的距離、困難路段所在的位置,面對不同關卡要怎麼應對等等。但這種長距離比賽還是會有很多狀況,有時候是身體的失溫、腸胃不舒服。若是陷入精神耗弱的狀況,更會從鼓勵自己到罵自己、否定自己,發現自己沒有想像中堅強。
這時候「轉念」就很重要,他會試著告訴自己狀況不可能永遠走下坡,當走到谷底總會反彈,長距離比賽除了拚體能,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質,往往一個轉念,就能再堅持下去。

而比賽的後段,易霖也會把困難的目標拆解成簡單的小目標,例如還剩下最後 50 公里,可以告訴自己只要跑完 10 公里就好。每次專注在眼前的小目標上,心理壓力便能夠有效降低,達成小目標後也有足夠動力再往前,大大提升完賽的動力。
有時候他甚至會把目標設定為要和每位補給站辛苦服務的志工道謝,進而忘記當下的痛苦與里程的壓力,轉移想放棄的注意力。
棄賽就是轉念失敗的結果
易霖笑說:「目前沒有想放棄這項運動過,但棄賽的經驗很多。」他表示,棄賽就是轉念失敗,在沒有受傷的情況下棄賽,隔天早上起來心中的悔恨無法言喻,甚至會持續一段時間。不過經過幾次被自己拋棄的感覺(棄賽),讓易霖更會耐住性子面對比賽,因為不想再體驗那種悔恨的感覺了。

講到棄賽最多的比賽就是谷關越野賽,因為地形崎嶇險峻,僅 100 公里總爬升就超過一萬公尺,高難度的賽道讓他參加了三、四次只有完賽一次。完賽的那次也讓他印象深刻,原本的競爭對手在入夜後瞬間變成隊友,總共四位選手組成小組互相扶持、鼓勵,想睡覺的就跑在中間,輪流休息慢慢推進,直到天亮大家才繼續開始「拚輸贏」。不過也因為谷關特殊的地形與經驗,讓易霖學習到不少,並能運用在其他的賽事中。

一場車禍,讓他更珍惜能跑步的時刻
2014 年易霖認識一群登山前輩,那時候才真正開始接觸登山的易霖,驚訝地發現台灣的高山之美,因此愛上了穿梭山林之間。同時,他們也相約要參加一場環富士山的比賽,因為比賽有點數限制,所以開始出國比賽累積點數。

不過就在他投入的同時,發生了一場車禍,休養了半年,一切訓練的累積就此歸零了。那段時間雖然非常艱難,但易霖並沒有放棄,反而體會到「可以跑步是多幸福的一件事情」,而且痛苦也是美好的,因為那代表自己還活著,讓他更加珍惜每次跑步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