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才碰面一次,我跟顧老師卻像是相見恨晚的忘年之交;
我們相差24歲,但彼此的興趣卻是意外地相合;
他跑步我也跑步,他研究塔羅,我也很感興趣;
那天抽到愚者牌後,顧老師當下沒做甚麼解釋,
只問我有沒有興趣跟他一起跑步,他可以邊跑邊跟我分享塔羅的奧義。
於是,我跟顧老師相約,之後每周三早上碰面一起慢跑。
--------------------------------------------------------------------------
塔羅跑步的第一堂課 魔術師
魔術師象徵開始,透過權杖、錢幣、寶劍、聖杯各式工具的幫忙,連結天和地,探索所處的外在世界(環境)。主動。有意識的。渴望學習新的事物。在吸收新觀念上很有效率,應多接觸不同的東西,再把他們整合在一起。
跟顧老師會合後,我說之前就一直想學習塔羅牌,也買了些書,但每次看書看沒幾頁就睡著。
顧老師說好,從今天開始,每週會教我認識一張牌,我們邊跑邊聊。
---------------------------------------------------------------------------
簡單暖身作操後,他問我知不知道十八尖山石觀音的故事?
清朝時期,十八尖山這一帶是漢番界山,也是義塚。
日治時代將此區規劃為森林公園,開闢道路,修建納骨塔,遷移墳墓;為安慰幽魂,設置三十三座從日本運來的石觀音雕刻,散佈設立在這。台灣光復後,這區域成為軍事要塞,這些石觀音因去日化而被毀損,躺臥在荒煙漫草堆中。直到近年經文史工作者努力挖掘,找到了其中24座重新立起。
石觀音我是知道的,但在我例行的練跑路線上,只會經過其中的幾座,倒是從來沒想過要停下來靠近觀察。
顧老師帶著我從住處外往自行車場的岔路跑去,筆直約一公里的柏油路段,直通母校新竹中學的後門。學校圍牆外的邊角,就供奉著一尊石觀音,石觀音的前方還放了許多尊觀音神像,旁邊放著香與打火機,供人自行點香祭拜;我們停了下來,雙手合十,用手拜拜,向觀音菩薩行個禮。
老師說,這三十三座石觀音,每尊的法相姿態都不同,手持的法器與飾物也不一樣。顧老師要我繞到石觀音的背面,我看見有塊明顯色差、是完工後才被水泥抹平的痕跡,隱約可辨別出是標示創作年分-昭和X年的石刻字樣,老師說還有少數幾尊字較完整,大部分都被加工抹平了,即使這幾年重新被找出並立起,但主事者似乎沒有想把祂們完全恢復最初原貌的意圖。
拜訪了第一尊石觀音後,走山徑土路,直接向上切往早起會廣場;這裡沿途又經過了五座石觀音。山徑旁重新被立起的石觀音,不僅在佛像處上了新的金色漆,也特別整地與蓋了座有屋頂的小亭保護;每座亭內觀音石像前,被民眾加放了一些神像,包含彌勒佛、土地公、關公等,散發那種台灣特有的混搭感。
這裡其中一尊石觀音是以千手觀音的姿態呈現,顧老師說這是他在十八尖山找到的魔術師牌。
塔羅牌中,編號1的魔術師,代表的是開始,他具備強大的行動潛能,有著很強的動機去探索世界,透過權杖、錢幣、寶劍、聖杯各式工具的幫忙,連結了天和地,對於未來充滿無限的可能。
顧老師說,學習塔羅牌,不要一張一張看書背牌意地去學習,試著去聯想,去串連,這些牌說的是世間運行之道。抽出的牌,顯示是你的現況,你得去判別你目前處在哪個階段,然後推測事物未來的可能發展,接著就知道可以怎麼因應與行動趨吉避凶了。
在這之前,你得先相信萬物有其運行的準則,這跟中國易經談的似乎是一樣的觀念。
跑友間常開玩笑說:先求帥,再求快,跑得慢沒關係,但裝備行頭先要打點好。雖然說這是有點玩笑話的口吻,也有另一派人會說:真正的高手甚麼都不用。但顧老師認為,這其實正是初跑者(魔術師)該有的處世之道。
剛開始跑步,別只是悶著頭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懂得善用身邊資源的人,做事自然事半功倍。這階段在吸收新觀念上很有效率,最好能多接觸不同東西,然後試著將其整合在一起。可多接觸跑步相關各項東西,廣義來說,這包含硬體的裝備&軟體的訓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