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0 ACSM 美國運動醫學學會報告 (1) - 運動產業趨勢預測

「運動產業正夯」已經是近年來公開的秘密,也讓許多相關背景的無關背景的人前仆後繼地躍入運動產業當中。除了賣健身餐、賣機能衣、開工作室、考一張不知道哪來的證照開始當個人教練之外,大家對於運動產業究竟了解多少呢?

作者:鄧江江

前言

美國運動醫學學會(ACSM;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不僅是逾半世紀以來運動醫學界的領頭羊,在各項運動相關領域的研究與趨勢分析也都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每年年底 ACSM 都會利用各種數據分析與問卷調查等研究方式來歸納並預測來年的各項運動熱門產業同時給予排名,如此的前瞻研究截至最新一期(2020)已來到第14年,一直以來都是想要加入運動產業的投資者相當重視的研究報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從2019到2020年的熱門趨勢變化,並且稍微探討一下這些變化背後的可能原因以及未來走向。由於篇幅限制僅就前三名做討論。

 

 

ACSM Fitness Trends 2019

Thompson, W. R. (2018). ACSM's Health & Fitness Journal, 22(6), 10-17.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2018的調查指出,2019運動產業最熱門的前三項分別是「穿戴式裝置」、「團體訓練」、「高強度間歇運動」。

 

穿戴式裝置

穿戴式裝置從2016年開始除了2018之外通通都是第一名,目前看來尚未有退燒的趨勢。除了最初開始發展微小化、精密化、以及個人化的各種電子儀器設備並與運動牽連上關係以外,近年來更將裝置與裝置之間連動,例如腕錶、手機、心率帶、平板與筆記型電腦、個人電腦、最終到雲端資料庫等串連。可以相信的是,只要電子業持續有更新更精細甚至只是更炫目的產品出現,穿戴式裝置大概一直都會在前幾名熱門產業上佔有一席之地。

有趣的是,行動APP在2019上榜之後2020反而跌出榜外,可以看出運動對於程式撰寫和產品設計的衝擊並不是這麼有直接相關,之後會再以專文探討之。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團體訓練

雖然健身的重要性已經逐漸被推廣到社會不同階層當中,但獨自訓練的持續性與強度維持總是讓挑戰者們鎩羽而歸,就算買了一堆相關產品甚至在家中建立了簡易健身房,甚至繳了年費買了教練課,最終只是讓家中多了掛衣服的地方,以及下班後可以去看個電視沖個澡的避難所而已。

縱使這樣的現象並不是沒有解決的方法,但有學習過行為改變科學與運動心理學的坊間教練屈指可數,能夠學以致用甚至有豐富運作經驗的更是鳳毛麟角。因此,教練(與經營者)們大多會選擇另外一種手段:團體訓練。使用較低廉的費用來招收不習慣獨自運動、對堅持沒有自信、甚至主要目的並不是在運動上的客群,利用各種激勵與帶動方式來進行團體運動課程。

別誤會,並不是說團體運動僅僅只是維持訓練持續時間的手段之一,而是團體運動相較於個人運動有其優點與缺點,NCCA更有其專門認證的團體運動證照。礙於篇幅不在此多加敘述,僅就團體運動因為經濟花費門檻較低、同儕意識高、易於接受社會認同與注目、又能增加自信心與社會活動參與等,在2017之後排名持續往上攀登也是不讓人意外,並且仍有持續在高排名處停留的可能。

 

高強度間歇運動

高強度間歇運動(HIIT)定義是在高強度的運動訓練(>90%最大強度)以短時間的休息做間隔。從2014年開始出現在榜單上,不過由於高強度導致的安全性疑慮以及間隔的頻率造成不同效果等議題,讓它在榜單往上爬升的速度並不一致,有上升也有下降,在接下來的2020達到最高排名(第二)。

高強度間歇運動受歡迎的特點就是耗時較短,出汗量與疲勞感相當高,對於傳統阻力訓練較缺乏的心肺功能、或是有氧訓練較缺乏的肌力與爆發力訓練、甚至是能量系統的轉換和乳酸閾值的微調等都有為數不少的研究聲稱有效。但反對者大多著重在進行高強度訓練所需的動作熟練性要求極高、可能造成收縮壓急性上升等安全性問題上。

只是業界大多教練除了不懂(或者故意忽略)訓練前檢測與訓練中監控的步驟之外,更選擇降低強度後使用困難動作或縮短休息時間,來聲稱「這就是省時高效的高強度間歇運動」。

 

 

ACSM Fitness Trends 2020

Thompson, W. R. (2019). ACSM's Health & Fitness Journal, 23(6), 10-18.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