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hony Davis(2018賽季) | 28.1分11.1籃板 |
DeMarcus Cousins(2018賽季) | 25.2分12.9籃板 |
Karl-Anthony Towns(2017賽季) | 25.1分12.3籃板 |
Anthony Davis(2017賽季) | 28分11.8籃板 |
DeMarcus Cousins(2017賽季) | 27分11籃板 |
DeMarcus Cousins(2016賽季) | 26.9分11.5籃板 |
不過嚴格說起,Anthony Davis已經回歸到大前鋒的位置上,所以未來中鋒能否再創進攻端的威名? 能夠讓傳奇老前輩Shaq O'Neal感到滿意的人,DeMarcus Cousins怎麼看都是這領域的主要接班人,他連續三個球季都拿下「25-10」的數據,已將自己寫入中鋒史中。
雖然球風與Shaq不一樣,但在禁區進攻端上的霸道,Cousins確實是這十幾年來最有Shaq那種霸氣凜然態勢的球員,但是這裡也要講老實話,如果標準高一點的話,Cousins在進攻效率上是不夠好的,加上他受到阿基里斯腱的大傷,他的未來還能否繼續踏進這領域是值得觀察。
然後現在Cousins又經歷了ACL的傷勢,未來要重新回到『25-10』的領域我認為不太樂觀,他的棒子必須要再交給其他人去闖蕩。
現在焦點將來到Karl-Anthony Towns身上,在新人年就展現出驚人的進攻天賦,內外皆可的進攻技術與他的優異體能天賦,充滿速度與對抗性的體格,Towns確實是聯盟新一代的進攻大殺器,在職業生涯第二年他就有「25-10」的數據,這真的是少數一些巨星才能寫下的成績單。
可是Towns在2018年球季卻給人有退步的跡象,尤其在季後賽面對休士頓火箭時,前兩戰簡直就消失在球場中,這對於一個新世代被寄予厚望的進攻武器來說是不及格且也需要自我檢討的。
只不過Towns還很年輕,未來他還有太多進步空間,可是他除了提升個人影響力外,他也必須加強他的領袖氣質,因為球隊很明顯在缺少Jimmy Butler後沒人可以成功領導好球隊,Towns沒做到、Wiggins也沒有,這將是這兩個天才球星未來要自我考驗的大課題。
未來想必可能有越來越多年輕中鋒會加入這個戰局裡,其中費城七六人的Joel Embiid也是令人備受期待的,不過他的路線很顯然與Shaq O'Neal不太一樣,他更偏向於Hakeem Olajuwon他這樣攻防都相當具有主宰力的風格(Shaq認真防守也絕對有主宰力,但前提是他被重心放在進攻),而去年Embiid也達到「25-10」的標竿內(27.5分13.6籃板)。
因此在我眼裡,Joel Embiid很可能是未來最具主宰力的中鋒,不過他也很快就要準備接受挑戰,因為除了有Towns外,金塊的Nikola Jokić也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建立威嚴,且即便例行賽Joker沒有達到「25-10」的領域內,但去年他在季後賽繳出平均25.1分13籃板8.4助功的非凡演出,代表要進攻,這位歐系中鋒也辦得到。
除此之外新人Deandre Ayton也來勢洶洶,即便新賽季他的數據只有16.3分10.3籃板,然而在有限的戰術地位上能有這樣成績已經相當不錯,在我看來Ayton未來的上限很高,有機會成為下一個進攻端很高效的一流中鋒。
或許我們期盼已久的禁區新世代正準備要開啟!
在緬懷過去禁區盛世,回憶著夢幻 Vs SHAQ或其他王牌中鋒對戰組合時,也可以開始期待未來新的中鋒對決戲碼,看看能不能帶回一些NBA以前那種禁區激情給年輕一代的球迷。
至少在Shaq退役,Howard與Andrew Bynum也都不如預期下,現在又有新的中鋒世代竄起。
曾經與Shaq對決過,而唯一讓他不敢嗆的禁區球員我想就是Olajuwon這位傳奇前輩了
文 / HBK
閱讀推薦:
能讓LBJ頭痛的當代側翼大鎖!Kawhi完成並升級了Pippen夢寐以求的榮耀。
LeBron James這次如果離開騎士,為什麼我會支持他!?
『總冠軍三分紀錄詛咒』將可能讓Curry錯失FMVP,但別忽略他無數抓痕的效應!
聯盟曾經的季後賽48分鐘之男 - 三大傳奇皆曾寫下不屈的偉大時刻!
LBJ上一次在季後賽兵敗東區,NBA與世界那時正在如何運轉?
Tatum與JB的季後賽紀錄,再度勾起了雷霆當年是多麼『狂』的存在!
去年的噩夢;今年的希望,BS栽培青年軍復仇LBJ成功,而這只是開端!
等無人
現在才看到作者這篇佳作,以下個人小回應也有點晚了:
1. Shaq O'Neal 的那個標準、以及作者提到「場均有25分、10籃板的實力,而過去歷史的中鋒球員有哪些曾有不止一年繳出這樣賽季數據的表現」這段話,我個人覺得這段話及數據標準本身即使見仁見智、但問題不大。
比較值得玩味的是:
10次?或5次?2次?1次?可以放在一起比較嗎?
不同年代球員下所達成的「場均25分、10籃板」的次數,可以放在一起評比及比較嗎?
這跟生涯入選年度球隊及防守球隊的次數一樣,不同年代球員,是不應該拿來一起做比較次數多寡的。
有些年代的禁區及中鋒好手如過江之鯽,想入選及入選年度一隊,基本上就很難(因為好手多)。但有些年代的禁區及中鋒好手凋零,沒什麼人跟他競爭,因此入選及入選年度一隊的機會,當然也就顯得更容易及大多了。
再者再舉一個禁區防守環境的問題:
如果有些年代的禁區及中鋒的防守好手如過江之鯽、且聯盟環境高度重視禁區防守 (或者在聯盟冠軍戰及總冠軍戰所對位的禁區對手,是一位(甚至敵隊中有多位)禁區防守好手,那麼,他想拿到「場均25分、10籃板」自然就不會那麼輕鬆及容易了。
但如果是處在一個不重視禁區防守(甚至大前鋒及中鋒都愛跑去投外線、也不愛待在禁區做防守)的聯盟對手環境,以及如果聯盟冠軍戰及總冠軍戰所對位的禁區對手並不是一位禁區防守高手(甚至談不上是禁區天王級好手),那麼,他拿到「場均25分、10籃板」(甚至更誇張數據)的機會,自然就會容易多了,也會顯得似乎更無人可擋。
想像一下,一位超級聯賽的禁區球員(中鋒或大前鋒),假如是處在面對大專聯賽或高中聯賽的禁區對手環境、以及對手不擅或不愛禁區防守的環境,那麼,他是不是會顯得似乎更穩定?更強大?更巨大呢?
2. 禁區球員的五項數據中的「得分」及「助攻」的數據,我個人也一向認為難以完全客觀被放在一起做評比論斷。
這除了跟不同年代的環境及對手不同之外,也跟隊友層級有高度相關掛勾。
首先在「得分」方面,如果一位禁區球員的身邊有一位助攻好手的隊友,他的得分自然就會顯得更輕鬆(及更不費體能耗損)及更有效率了,因此進功能力及效率也易被高估。
反之,如果他身邊缺乏助攻好手的隊友,那麼,他就只能多靠自己的進攻技藝能力來拿分了,他的得分數據相比之下就顯得被低估了。
其次在「助攻」方面,也是類似的道理。如果一位禁區球員的身邊,不乏明星進攻得分好手(甚至不只一位明星進攻好手),那麼,他所傳送出去的球,被投進籃框的成功機會,自然就會很大。也就是說,成為助攻的成功機會就會很大。
反之,如果一位禁區球員身邊的隊友群的牌子及進攻得分能力的層級,比別人或對手小,那麼,他傳送出去的球,被接手隊友投進籃框的成功機率,自然就會比較小。因此就算他傳的再好或傳的很多,但隊友如果投不進(或投進率相形較低)也沒用,他的助攻次數無法完全彰顯他的助攻能力。
總之,籃球是高度團隊的運動,除了球員的個人數據可能存在與某些隊友之間「魚幫水、水幫魚」的互利受益情形之外,球員個人所取得的各種生涯成就及生涯數據、次數,也跟整體隊友群實力、所屬年代、 所屬對手群環境.....等等,都高度相關及掛勾。
.
7先生
這也是80 90年代好看地方 肉搏戰啊
禁區廝殺 腳部 灌籃 火鍋
現在就在投籃 跑來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