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變得更加厚實之後,Doncic 在籃下的出手(at the rim,距離籃框 0-3 呎)也有所增加,從上季的 20.9% 調升至 24.1%,命中率更是由 63.7% 激增至 72%,這當中只有毫釐之差——他的切入只要能快個半拍,代表他不需要將就於命中率較低的投籃出手,可以勇於直闖籃下,或是吸引防守者補防,進而製造更多機會。
不過當 Luka 持球時,總是會以三種方式處理:他要嘛會在運球之後三分出手;要嘛會全速殺進籃下,或是替隊友製造出空檔機會。本季的他打得就像 James Harden 一樣極度效率且聰明。他在油漆區到三分線之間的中距離出手比率,從上一季的 14.5% 急速驟降至 4.2%;後徹步跳投出手則是他的最愛,現在他連許多出手模式的比率也都開始「後退一步」。
「投進同一種籃,卻可以多得 1/3 分?賭城絕對被這規則會氣瘋!」Nelson 打趣說道。
Harden 是個完全異類的超級巨星,然而 Doncic 卻是其門派的信徒。大鬍子獨門技能包的體現,便是「鬍式大三元」的出現;也就是三分出手數、罰球出手數,以及助攻數皆突破雙位數。在全聯盟的歷史當中,一共有 113 次這樣的球員數據出現,而他本人便囊括了其中 47 次。本季才進行了 4 場比賽,Luka 一人就已經締造 2 次。
本季 NBA 僅有 5 位球員能在三分出手、罰球出手以及助攻次數皆突破 6 次,Harden 和 Doncic 不意外地便是其中之二:
「鬍式大三元」候選人
球員 | 年紀 | 三分球出手 | 罰球出手 | 助攻 |
---|---|---|---|---|
James Harden | 30 | 13.9 | 13.9 | 7.8 |
Bradley Beal | 26 | 8.3 | 6.6 | 7.0 |
Damian Lillard | 29 | 8.9 | 7.6 | 7.4 |
Luka Doncic | 20 | 9.3 | 9.3 | 9.5 |
Trae Young | 21 | 8.5 | 7.2 | 8.6 |
罰球出手數是他們維持穩定的關鍵,畢竟即使是最強射手也有百投不進的一天。和 Harden 一樣,Luka 也擁有能切入時恣意變速的能力,並非常樂意在場上大秀身手。論尋找機會和製造接觸,他更早已是箇中翹楚:
除此之外,Doncic 擁有的一項大優勢,在於他的體型:6 呎 7 吋,230 磅的他,是上述名單中唯一一位比 Harden 還要巨大的選手。
「(Doncic)在很年輕時就已經懂得如何運用身體,尤其是與更高大的對手對抗。」25 歲時從德國到 NBA 奮戰的 Kleber,談到隊上核心的要犯能力時說道。歐洲打滾的經驗給予 Doncic 與同齡球員不同、對於球賽的解讀與利用規則的思維。在季初小牛一場敗給拓荒者的比賽,他就曾對自己「只」罰了 14 球而感到不爽。
▄
本季 Doncic 的另外一大改變,發生在他擋拆後踏進罰球區時。在這裡的防守者消失了,因為他們必須得上前看管一名可能在外圍開火的 7 呎 3 吋巨人。
Porzingis 在本季中三分線外場均有 7.5 次出手,命中率為 33.3%;他的出手次數是 NBA 歷史以來七呎長人中第二多的,只落後給本季大爆發的 Karl-Anthony Towns(本季場均出手 8.5 次三分球)。順帶一提讓你知道現今籃球的改變有多快,以上紀錄的前五名,全部發生在這過去兩個賽季中。
「現在的四號位已經打得和三號位一樣;而我想那些比較慢的中鋒也開始轉型成為四號位。」Nelson 談到當今的位置革新:「這是件好事,感覺就像為這些位置注射了技能疫苗一樣。」
「Brook Lopez 效應」真的有用。Lopez 以中鋒身分出發,上季場均投出 6.3 顆三分球,儼然成為公鹿的得分重點,而這股風潮也開始蔓延全聯盟。本賽季 Porzingis 將成為小牛的 Lopez,以同樣的方式輔佐少主 Luka。而小牛隊的進攻——至少到目前為止——也收到同樣的效果,從上季的聯盟倒數第十名一路提升至本季的第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