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12強/《給中華隊球迷的一封信》:我眼中的洪一中總教練

今年這支 12 強中華代表隊的成績你滿意嗎?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再問一個問題,有人還記得今年中華隊總教練一度難產嗎?擔任中華隊的總教練向來就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打得好應該、打不好被罵活該,球員調度問題永遠都會被拿出來討論甚至抨擊。如果沒有洪總願意承擔責任、接下重擔,今年中華隊的總教練是否會一拖再拖持續難產,甚至還有可能影響日後的組訓、徵招?

阿銘

感謝這些打完一整年的季賽後,拖著疲累.傷勢的身體還來打12強的球員們! 🙏🙏🙏在這種疲勞的情況下要比短期賽,拉高強度調整是最困難的,不過大家都盡力! 💪💪💪

從開賽前各種不順.不被看好,一直到打敗波.委兩隊,突破死亡之組的預賽,晉級到複賽的日本,在千葉海洋球場完全不僥倖的大勝韓國隊,東京巨蛋打贏澳洲隊完成最後一場賽事! 雖然沒辦法達成取得東京奧運門票的最終目標,但是這次12強的表現真的令人感動! 😭😭😭

還有這次比賽的團隊氣氛真的很不一樣,大家團結一心的氛圍真的很令人欽佩.動容 ~ " 每個人付出一點點 最後大家 團結.串在一起,就會是很大的力量 " ,這次場內.場外都在拼命,除了場上拚戰的球員們,還有就是後勤.防護團隊以及幕後所有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員,你們無微不至的照顧,是台灣英雄們最大的後盾! 😘😘😘

也感謝這些在現場.在電視.在螢幕前等等,所有幫台灣英雄們加油.應援的觀眾.球迷.10號隊友們,你們的加油聲是場上選手最大的動力,你們的加油聲傳遍每場比賽,你們的加油聲傳遍各個球場,讓全世界觀看12強賽的人都知道台灣人最強的吶喊.應援💪💪💪

敬 這次12強賽事所有的台灣英雄們 辛苦了! 謝謝你們 😘😘😘

阿銘

今年季中明星賽期間家人過世,還有球隊轉賣,背負三連霸的戰績壓力,季後還要帶12強.......

總仔您辛苦了 謝謝你 🙏🙏🙏

跟著安迪聊運動

洪總真的很辛苦,現在比賽告一個段落可以回家好好休息陪伴家人了!

J‧Y

文生大叔:不管了,紅中操投手啦...

跟著安迪聊運動

其實從今年投手的調度來看,我覺得教練團對牛棚投手群的信心確實沒有那麼的足夠,黃子鵬、林梓杰沒上當然有些可惜,但我覺得選擇用更有把握的投手也沒有不對,況且也沒有到「操」的地步,因為休息時間、用球數的拿捏都算不錯,我指的是中繼後援部分,所以我還是給予這次中華隊的調度很高的評價的。

BigRyan

我相信這個說法應該來自
1. 洪總在中職偷局數的紀錄
2.張亦過往紀錄沒有超過5局80球 (這邊是憑記憶中比賽球評說過的,有錯請見諒)
所以才有洪總操先發的說法
其實結果論一點 3陳連線 789其實也都收到效果
不用讓張亦吃第7局

跟著安迪聊運動

@MrBigRyan 洪總有說五局結束時他就想換投了,但是張奕跟他說想繼續投下去,結果第六局投了個三上三下,教練團可能就想說讓他再投第七局,直到有人上壘再做更換。

張奕確實在日職沒有投到這麼多球過,因為他今年的狀況就是用球數多的時候,容易球威下降、控球不穩,但是我還想提出一個點是:「國際賽的張力不同,選手渴望為國家拼搏的心,有時候激發出超過自己潛能的實力。」他自己受訪時也有說,他完全不知道自己投了那麼多球了,有時候有些東西其實很難用理性面去看待。

BigRyan

@跟著安迪聊運動

我當然贊同選手為國家效力因為榮譽感 張力 腎上腺素等等想要繼續投 或是沒有疲累感
但是教練團是不是某種程度要更理性的保護選手
王建民也說過這次大家向心力很高 牛棚的準備也很充分 我是覺得差不多100球了 剛好局數也到了就該收了

跟著安迪聊運動

@MrBigRyan 我也同意你說的,回到我一開始就提到的,今年教練團對於牛棚投手的信心度確實沒有到很高,所以張奕對韓國那場確實有很大的討論空間。過去幾年中華隊的牛棚表現真的讓人不敢恭維,所以想必也多少影響今年教練團的一些決策,不過至少這一次會是很好的經驗。

YZG

我也來說說感想: 近幾年國際賽事中,今年中華隊的打擊能力,讓我感到無比驚艶並充滿著信心。與每一個國家隊對陣的過程中,即使一時半會兒沒有表現,但是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能碰到球,打到球。感覺到每個選手的氣勢都比往常來的更有信心,事實上每個選手也都自己證明自己真的很棒,以往的賽事中,大多數的焦點都是在投手,所有的報章雜誌也都是報導著投手的故事。但得分還是要靠打擊,對嗎?不懂為什麼,我就是對今年的打擊群特別有感,但是教練群在下指導時還是一如即往的以舊思維指導,好像有幾場都是中華健兒先得分,有人在壘,或無人或1人出局。但接下來的打擊選手總是被要求短打,儘可能的推進壘上的跑者。這樣的做法,數十年如一日。屢見不鮮! 為什麼不讓選手自由發揮呢?他們完全有能力打到球啊!為什麼不願意相信打擊選手的能力? 在這一連串的比賽中,我最不能理解的就是這個。 最後,今年的中華隊真的很棒~從上到下~
我不是球評,我也不是專家,就是說些自己看到的

跟著安迪聊運動

首先,謝謝你的分享!

我覺得今年跟過往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不太能相提並論,今年投手群的表現太穩了,特別是先發投手,所以教練用比較保守的戰術,我不認為有什麼不妥,況且中華隊打者雖然打了到球,但是擊球點的掌握並不是到很理想,在欠缺長打表現的情況下,我認為適當的下達戰術是合理的。反倒是過往投手群不穩的情況下,在打擊上當然會開綠燈,不然打下的分數不夠投手花。

最後還有一點,今年中華隊打者遇到的投手群,特別在複賽我認為都非常具有水準,甚至經常用車輪戰來對付,打者要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就熟悉對方球路並且突破真的不容易,我其實不覺得今年中華隊的戰術有到很保守,反而我認為拿捏得蠻好,甚至還有反其道而行的收打、打跑,在最後一戰也收到好的成效!

中華隊今年所有 12 強的賽事在陳鴻文成功拿下最後一個出局數後,正式的劃下句點。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 2000 年到現在,我們一共參與了兩屆奧運會、四屆世界棒球經典賽、兩屆世界 12 強棒球賽。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04 雅典奧運夢幻陣容無緣爭取獎牌、2008 北京奧運兵敗中國、2006、2009、2017 三次經典賽的一輪遊、2013 首度闖進經典賽 8 強,一顆好球的距離最終延長賽惜敗日本,隔日慘遭古巴無情痛打,2015 第一屆 12 強賽令人心碎的再見滿貫全壘打。

 

2019 世界12 強棒球賽第五名,追平了我國進入 21 世紀後,在國際一級棒球賽事的最佳成績,台灣再度於國際一級棒球比賽中向世界展現「國球」實力,這一等就快 20 年。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年這支 12 強中華代表隊的成績你滿意嗎?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再問一個問題,有人還記得今年中華隊總教練一度難產嗎?

 

擔任中華隊的總教練向來就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打得好應該、打不好被罵活該,球員調度問題永遠都會被拿出來討論甚至抨擊。

 

「選高宇杰、王威晨做什麼?選肥刀來放火的?王躍霖換掉吧!」

「你看洪一中又在偷局數了,早就該把吳昇峰換下來了,失投被逮中遭天譴了吧!」

 

要不要以後中華隊總教練直接網路公開徵選,有興趣的朋友直接填 Google 表單到棒協安排面試,面試第一關先排出 28 人名單,開直播說明挑選球員的理由與想法,公開面對所有網友、媒體的質問。

 

 

棒球比賽就和人生一樣,沒有如果,只有結果。

 

沒比賽時煩惱投手該怎麼調度、打線要怎麼安排,比賽時煩惱著戰術該如何下達,將贏球榮耀歸功於球員,卻把輸球責任都扛在身上,名為「中華隊總教練」的責任你願意承擔嗎?

 

如果沒有洪總願意承擔責任、接下重擔,今年中華隊的總教練是否會一拖再拖持續難產,甚至還有可能影響日後的組訓、徵招?

 

對我而言,無論這次中華隊打的好壞,洪總在我心中都至少是 80 分的高分,因為他願意放下一切、為了台灣棒球穿上這件責任重大的中華隊球衣,而不是翹著二郎腿、躺在沙發上,看著哪個總教練又要被罵到臭頭。

 

 

在徵招不是很順利的情況下,教練團與情蒐小組彼此合作,選擇讓江少慶、張奕先發扛下重要的兩場賽事,兩位也不負眾望展現王牌身手,帶領中華隊先後擊敗中南美洲強敵波多黎各、委內瑞拉,幫助中華隊隊史首度晉級 12 強複賽。

 

來到複賽,面對實力更上層樓的墨西哥、南韓,兩大先發依舊保持水準,始終讓中華隊保持足夠的競爭力,第一戰 2 分惜敗墨西哥,隔日立即展現出撂倒韓國隊的決心,投打守可說是近幾年來最完美的一戰,以 7:0 完封韓國隊,出色的發揮更讓韓國隊總教練金卿文輸的無話可說,就連渴望挑戰大聯盟的韓國隊王牌左投金廣鉉也對中華隊的打擊讚譽有加。

 

面對火力最兇猛的美國隊一戰,派出來到日本前就設定要掛帥先發抗美的吳昇峰,賽前受訪吳昇峰一句「死也要死在投手丘」,展現出毫無保留的決心。面對數名準大聯盟選手的超級潛力新秀,用了 102 球完成 6.2 局的高水準投球內容,無奈一顆失投球給了他最殘酷的結局。

 

面對澳洲的最終戰,胡智為先發好投,中繼後援投手接力表現出色,王威晨八局下半關鍵超前分安打,林哲瑄補上重要的三分砲,中華隊用漂亮的一場勝利劃下本屆 12 強賽的句點。

 

 

 

贏球不是僥倖

 

今年中華隊贏球的四場比賽,贏得可說是毫無僥倖,反倒是幾場吞下敗仗的球賽,都會讓人直呼可惜,因為有些球真的是有機會的。七場比賽僅出現 1 次守備失誤,團隊投手防禦率 2.07、被打擊率 0.176,這些都顯示出台灣棒球近年來的確不斷在進步,與世界各國好手相互切磋,實力已不相上下,但在細節處理上面的問題仍有待加強,特別是在跑壘這方面。在高水平的比賽中就是在比誰先犯錯,誰犯的錯較少,中華隊絕對在這方面還有不小的進步空間,這也是我們邁向真正頂尖球隊前所必須克服的一道關卡。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