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9/12/18

收割野球VS養成野球?從休息區打進經理室的金控大戰

中信、富邦兩大金控集團先後收購球團投入中職後,幾年來呈現截然不同的經營風格:中信傾力打造球員和教練的美式育成體系、富邦則不斷以重金挖角或接收重量級教練和球星,雙方各有甚麼優缺點?同樣求冠若渴的兩隊明年一償宿願的關鍵點又何在?且看本文一探究竟。

作者:Thomas Kao

a.sam803

說真的,兄弟拉上丘昌榮其實也是美式球風阿,進修是美國,輔佐的也是美籍教練,學的一切都是美式,說中信兄弟美式失敗根本也只是看總教練國籍而已的無知記者吧!

小山豬

當初請美式教練團不就是讓其他人吸收美式風格嗎

saferia

只會砸錢的球隊頂多像了尾仔囝

敢砸肯挖又會養的球團才可怕

Thomas Kao

沒錯沒錯,可惜這好像魚跟熊掌,很難兼顧

Redsniper

兄弟傷後rush黃恩賜 : 養成野球

富邦花數年時間養好高中畢業左投站穩球隊實質二號先發 : 收割野球。

殺小?

a.sam803

你可能不太了解兄弟使用黃恩賜是有嚴格控制他的每場用球數跟總出場次數...這樣你也能說是rush?
難道傷後就不能上場了嗎? 你很懂復健?
陳士朋是因為前幾年一直養不好才沒用?還是用心花好幾年養好?這中間可是差很大阿...

殺小不是這樣用的

a.sam803

說說陳仕朋
2017年 25局 453球
2018年 66.1局 1133球
2019年 124局 2033球

黃恩賜
2019年 94.2局 1172球
黃恩賜連教練團表定的100局都還沒達標叫Rush?
陳仕朋前兩年局數跟球數加起來都沒2019多叫沒收割?
很有趣!

Redsniper

你知道黃恩賜傷後沒打復健賽直接上一軍先發嗎? 當然無法達標啊因為這樣亂玩,還沒丟到一百局手就痛了是要達什麼標?

反正就是rush,你覺得沒有rush那是因為你不懂,多看兩年再來聊吧。

ichiropeng1215

好棒喔!
何不另寫一篇研究文章?

Thomas Kao

陳仕朋的養成,得力於葉君璋離隊前的扎根、王建民入隊後的延續,但若拔掉這兩位教練,陳仕朋現在會在哪裡?

兄弟和富邦的差別就在此,兄弟要建立的是不因人廢事的育成體系,所以就算今年二軍總教練從洋教換成土教,季初照樣能排出前兩年還不成氣候的本土三本柱,下半季也有光速成長的選秀落榜生廖乙忠,何者農場能量較強,應該是很明顯的~

小山豬

懂得球迷都願意等一下下 畢竟這種是長遠的
雖說中職就四隊 不像其他聯盟
煩的是那些不懂養成的戰績迷

佳偉

丘昌榮先帶幾年,等彭政閔回來接總教練.....然後 威助 就一直在二軍待著

Thomas Kao

我想幾年後威助未來應該是首席教練或農場主管的好人選~不至於一直待在二軍

小山豬

兄弟的人事更迭紀錄 陳江"和"打錯字

好不容易等到王建民、日籍教練古久保先後入隊常駐,新秀培養成效才得以顯著提升,陳氏兄弟分掌一軍作戰和農場管理的合作也逐漸上軌道,本季戰績已與總冠軍Lamigo並列首位;然而早前洪一中與富邦談約時,要求比照Lamigo時期賦予一二軍升降決定權,導致陳金鋒職權將被架空、傳出年底約滿後就要離隊。

鋒哥作為對台灣棒球別具意義的高人氣巨星,富邦為了「栽培」他成為球員出身的球團主管,已經付出三年的昂貴「學費」(包括球隊戰績和總教練葉君璋),如今為了要拿冠軍而迎來洪一中,卻可能又要放棄陳金鋒。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完全凸顯在「少主」蔡承儒謙和的笑容下,其實還是隱藏著分秒和寸土必爭、高度講求績效的金控業者性格,才會一再以挖角、迅速提升競爭力來解決問題,對照年輕球員、教練,抑或制服組的養成和任用,卻相當缺乏耐心且亂無章法,不斷錯置資源、浪費人才。

無論如何,希望這些遺憾在經驗老到的洪一中空降、重整事權後,能不再惡性循環下去,更盼富邦未來要積極擴充二軍軟硬體和育成量能,讓老將菜鳥都能在大球團的羽翼下得到相對應的發展,才能實現奪冠的最終企圖。

 

2014─接手兄弟象隊(球團)、聘用丘昌榮(季中接任打擊教練)

2015─認養洲際球場(一軍主場)、聘用楊培宏(領隊)和吳復連(二軍總教練、季中接任一軍總教練)

2016─啟用中信公益園區(二軍基地)、聘用克魯茲(一軍客座打擊教練);延攬原義大大威等多名外籍教練(二軍教練團),原Lamigo林智勝、許銘傑和原義大鄭達鴻、林克謙、林英傑等(球員)

2017─聘用史耐德(一軍總教練)、丘昌榮升任(首席教練、兼任農場主管)、許銘傑退役(轉任一軍教練)、陳鴻文和蔣智賢等多名球員不續聘

2018─聘用伯納(一軍投手教練、季末轉任一軍總教練)、葉明煌(一軍牛棚教練),林威助退役(轉任二軍總教練)

2019─陳江河和彭政閔退役(轉任一軍助理守備教練和副領隊)、丘昌榮升任(一軍總教練)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同樣是表列重要的經營里程和人事更迭紀錄,兄弟隊的部分寫來更是洋洋灑灑,不光是因為中信較早收購球隊進入中職,為了建立一套自己的養成體系,也始終比富邦更重視二軍建制。

其實同屬大球團的中信兄弟,頭三年的軌跡跟富邦是相仿的:大手筆認養固定主場、挖角或補強多名重量級球星,也為了提升戰績不惜在季中換帥,一心爭冠;但在2016年出現分水嶺,不但自建啟用中職史上首座二軍專屬球場,也由前義大總教練大威(Dallas Williams)等多位美籍資深教練指導二軍新秀,開啟二軍的四連霸業。

2017年起,兄弟隊更先後由美籍的史耐德(Cory Snyder)、伯納(Scott Budner)執掌一軍,曾與葉君璋一起赴美留學的丘昌榮、在紐澳執教多年的葉明煌等予以輔佐;不只年輕球員,連老將轉任的教練也進行按部就班的養成,如黃泰龍、林恩宇、陳智弘等,都是先在二軍跟隨外籍教頭「邊做邊學」,如今都已升格常駐一軍。

儘管因新舊觀念和執行上的磨合衝突,球團所做的努力並未充分反映在一軍戰績上,甚至導致「五虎將冰風暴」、主力球員大量流失,隔年無可避免地墊底、還創下史上首場「被完全比賽」的難堪紀錄;所幸球團信心並未動搖,繼續由下而上貫徹建構美式育成體系,本季一軍不僅再度打進總冠軍賽、年輕土投群明顯成長,二軍換上菜鳥總教練林威助照樣能連霸,證明數年的堅持已有成果。

請繼續往下閱讀

比起富邦,中信球團對於旗下的人才培育顯得更有耐心和長遠眼光。

看到有媒體因本土總教練上台,就大剌剌地下標「美式球風失敗」,我只想說,你才失敗,你全家都失敗!大幅換血重建的球隊在三年內兩度打進總冠軍賽、還養出好幾個十二強國手叫失敗,那接收別人一缸子強投重砲還是拿不到冠軍的叫甚麼?


圖源:「兄弟Fans Club」官方粉團

基於養成至上的原則,不難理解球團為何捨執教才兩年的林威助、就「學成畢業」的首席教練丘昌榮;至於公認的「備位總仔」彭政閔,若先循「陳金鋒模式」擔任副領隊、接替丘昌榮的農場主管職務,會不會也造成丘總被架空?想必不會,除了彼此共事多年已有默契,恰恰明年仍將照表訂出國進修,繼續朝專業教練的道路邁進。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