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9/12/11

Aaron Judge傳(一):傳奇,由領養家庭開始!

本文章將為大家介紹,大聯盟球星 Aaron Judge是如何成為他養父母的兒子?看他在小時候所支持的球隊與最喜歡的偶像是誰?如何在高中享受全壘打王Barry Bonds等級的待遇?在何時改練右外野手?以及他在右外野的優異守備能力,竟然與哪些訓練有關......等趣事。如果您覺得我寫的不錯,還請您按個讚與分享,謝謝。

作者:愛微笑

對於自己被收養這件事,Judge一點都沒有感到困擾,反而因此感到慶幸的說道:「關於收養這件事情,其實並沒有對我造成任何的困擾,因為他們是我唯一的父母。我感覺我很幸運,我覺得他們真的很喜歡我,感謝上帝挑選了我,讓我與我的雙親因此相遇」。

接著Judge繼續感性的說道:「我那神奇的父母,教會了我很多人生的功課,我不得不感謝,他們為我所做的一切」。在聽完Judge感性的告白之後,他的媽媽Patty則對記者說道:「其實 Judge在小時候,擁有一個很棒的指南針,能夠讓他知道對與錯的區別」。

請繼續往下閱讀

接著記者好奇的問Judge的雙親,現今擁有6呎7吋龐大身軀的Judge,在嬰兒時期有多高呢?對於這個問題Judge的爸爸Wayne開玩笑的說道:「他在嬰兒的時候,看起來像是一個米其林輪胎寶寶」。

兒時偶像:

在打少棒的時候,他的身高與同期的小孩相比,顯得高大突兀。他那龐大的身軀,對於在當時防守一壘的他而言,顯得有些不順暢。在他的家鄉,因為距離運動家隊的主場比較近,所以當地的鄉親,大多是運動家隊的球迷。不過Judge在少棒時期,則鍾情於距離家鄉第二近的巨人隊。

在2002年當時的巨人隊奪下了國家聯盟冠軍,與同屬加州的天使隊,展開了加州內戰的世界大賽。當時巨人隊的陣中,擁有全壘打王 Barry Bonds、明星二壘手打點製造機Jeff Kent 與攻守兼備的一壘手J.T Snow……等球星。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是他們都不是Judge的最愛,那麼Judge最喜歡的選手是誰呢?謎底揭曉,結果是當時陣中的內野工具人Rich Aurilia。

記者好奇的問他,為何會是Rich Aurilia?對於這個問題Judge說道:「因為我的爸爸喜歡35這個數字,所以我在小時候,穿上35號的球衣。且在當時巨人隊的陣中,Aurilia也穿上我最喜歡隊伍的35號球衣,所以我關注他的一切」。

接著Judge繼續說道:「我在少棒的時候,模仿Aurilia的打擊姿勢。我是一個個子高大的孩子,但是我在打擊時蹲的跟他一模一樣,這十分的有趣」。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成為三棲運動明星:

在高中就讀於的Judge,充分展現出了他的運動天份。他在棒球隊,擔任王牌投手與一壘手的工作,他在當時的快速球,時速最快可達94英里。在籃球隊他主打中鋒的位置,他同時也是隊上的得分王,平均每場比賽能為球隊奪下18.2分。在美式足球,他則擔任外接球員(wide receiver)的位置,並締造校史17次達陣成功的紀錄。

對於自己在高中,同時從事三項運動這件事情Judge說道:「美式足球的訓練,使我為籃球做好了準備。籃球的訓練,使我為打棒球做好了準備,這讓我保持了新鮮感」。

對於Judge在高中時期於三項運動的優異表現,他的高中隊友James Lagorio在接受訪問時說道:「Judge在籃球場上,他會直接衝入禁區,跳過對方防守員的扣籃。在美式足球的比賽當中,只要把球傳給他,就沒有人有機會可以擒殺他。在棒球的比賽當中,他可以將球打到球場最深處的地方」。

教練能不能請他在下次打擊的時候改用木棒嗎?

當Judge在進入高中棒球隊之後,當時的教練Joe Piombo Jr.對於他的第一印像是:「作為一名新生他大約有著6呎4吋到6呎5吋之間的身高,他很高瘦,也有些害羞。他的謙遜,會讓人不去注意到他的存在」。

接著教練Piombo Jr.繼續說道:「在高中時Judge曾經打出過一支超越500英呎的滿貫全壘打,這是我一生當中看過飛行距離最遠的全壘打。為何我敢確定那球飛超過了500英呎 之遠?因為我曾經用步行的方式,走到那球墜落的地方。而且我記得當時的對方投手,當Judge在跑回本壘的時候,曾經對我說過,教練能不能請他在下次打擊的時候改用木棒嗎」?

得到大聯盟全壘打王Barry Bonds等級的待遇:

球隊也因為Judge的好表現,闖入了加州分區的季後賽第三輪,締造了校史最佳的紀錄。

不過在季後賽的Judge,不太具有揮棒的機會。因為對手懼怕他的長打威力,常常對他投出挖地瓜的曲球,寧可保送他,不讓他有出棒的機會。對此他在高中的教練Piombo Jr.說道:「對手在面對Judge時,給他一個像似對待大聯盟全壘打王Barry Bonds等級的待遇。我不知道看了多少次,對方投手連續對他投了四個掉到地上的球,讓他只能放下手中的棒子,往一壘走去」。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