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士與爵士今天啟動了聯盟本季的第一筆交易,打破了歷時166天的「交易乾旱期」,這是自1968年以來「非縮水」賽季最長沒有出現交易的期間。
在這筆交易中,猶他爵士送出來自澳洲的24歲後衛Dante Exum,與兩個二輪選秀權;克里夫蘭騎士則是將27歲的雙能衛Jordan Clarkson交易出去,日前他才攻下賽季新高33分。以下我們來淺談這筆交易,並附上兩位球員的簡單比較表格。
年齡 | 選秀順位 | 身高 | 位置 | 剩餘合約 | |
Jordan Clarkson | 27 | 2014,2-16 | 193cm | G | 一年,13.4M |
Dante Exum | 24 | 2014,1-5 | 196cm | G | 二年,19.2M |
2019-20場均數據
出賽 | 時間 | FG% | 3P% | eFG% | FT% | 得分 | 籃板 | 助攻 | 抄截 | 阻攻 | 失誤 | 犯規 | |
Jordan Clarkson | 29 | 23.0 | .442 | .371 | .532 | .884 | 14.6 | 2.4 | 2.4 | 0.6 | 0.3 | 1.3 | 1.1 |
Dante Exum | 11 | 7.5 | .435 | .333 | .478 | 1.000 | 2.2 | 1.1 | 0.6 | 0.1 | 0.2 | 0.9 | 0.7 |
二、爵士得到:Jordan Clarkson
(1) 陣容與角色定位
雖然兩人都是14’梯的球員,本季也都未曾先發出賽,顯然相對健康的Jordan Clarkson有著更明確的定位與發展。作為一個符合現代潮流的雙能衛,Clarkson在騎士的最近兩季,有超過八成的時間是作為SG出賽,而且全數以替補的身分出賽,對於團隊「板凳得分聯盟倒數第二」的爵士來說,這樣如USB般隨插即用的得分好手,無疑是久旱逢甘霖的一帖良方。
此外,Clarkson的到來也不會限制到其他後場球員的發展。假設我們不把可兼打前鋒的Bojan Bogdanovic算在內的話,爵士後場目前的可用之兵大概就是少主Donovan Mitchell與板凳上的Emmanuel Mudiay了,其餘幾位都是生澀的菜鳥,更不用說至今傷勢仍不明朗的Mike Conley了。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對於前場相對完整的猶他爵士而言,當務之急便是找到一位有經驗而且健康的球員,如果兼具得分火力與適應板凳角色的特性,那更是雙喜臨門的快樂--那麼,我想沒有比過去三個賽季缺席不超過5場,最近又「剛剛好」攻下單場30+的Jordan Clarkson還更適合的人選啦。
畢竟,比起培養菜鳥,暫居西區第六的爵士更需要的,絕對是一名馬上能上場、為團隊做出貢獻的即戰力,才能在強者如林的西區找到一線生機。
(2) 合約與休賽季操作
當然了,以上的論述都是個「假設」,是依照過去的資料推論出「理應如此」的想像。誰也說不準到時候雙方能否真的契合,在正式上場前,一切都屬未定之天。
但就算是這樣,那也沒關係,Clarkson的合約也只剩下今年而已。假設真的不合適,季末頂多大家高唱分手快樂,好聚好散罷了。
Gordon Hayward遠走他鄉後,爵士本來可能要開始重建了,但Mitchell的降臨讓猶他得以繼續衝擊季後賽,而今年也告別了Rubio,找來了灰熊的老牌控衛Mike Conley--但誰也沒想到,Conley到了鹽湖城整個水土不服,36.5%的命中率比Rubio更慘烈,本季也是打打傷傷停停,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健康回歸。
假設這樣的狀況沒有改善,最令爵士球團憂心的,便是Conley明年34.5M的球員選項,有極大的可能會卡死爵士夏天的操作空間。
也因此,Clarkson的這筆到期約讓爵士處於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狀態,最多就是不續約,而且本季接下來的賽程,他們還可以好好享受與Clarkson的時光,試圖一起捍衛西區的季後賽席次。
就薪資與合約而言,爵士球團確實是幫自己少了一件憂心的事,不用擔心Exum可能繼續傷病連連,與Conley合計超過45M的合約打水漂的窘境,把省下的心力投注於其他更急迫的事務上。
(3) 補足後場與板凳火力貢獻
與Exum相同,爵士後場的另一位可用之兵Emmanuel Mudiay也是屬於「高順位、高天賦」,但兌現程度並不如預期的大型後衛。有趣的是,他們雖然給人一種「已經打好幾年NBA」的印象,但因為都是19歲就投入NBA,所以事實上兩人都未滿25歲。
前幾年在金塊與尼克時期都未能找到定位的Mudiay,今年到了體系明確的猶他爵士,不只在FG%、3P%等傳統數據上迎來生涯新高,在多項進階數據上也顯示,23歲的Mudiay愈來愈能為團隊帶來實質貢獻。但很可惜的是,他依然不是板凳上那個可以扛著大砲上來即刻救援的人,而爵士正好就是缺乏這樣的得分火力。
Clarkson的到來,或許可以解救這樣的狀況。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某種程度上來說,Jordan Clarkson和Mudiay的板凳搭檔會是個有趣的組合,能讓爵士第二陣容的攻守更為均衡,不會有兩個後衛上場,卻都投不好外線的窘境。倘若Clarkson真能適應爵士的體系,那這筆交易就顯得更有價值了。
此外,Clarkson作為雙能衛,並不是「不能」扮演控衛的角色,而是作為SG效益更高,2017-18賽季時不論是在湖人或是騎士,Clarkson在場上作為PG的時間皆比SG久,因此他的到來也能分擔控場壓力,為Mudiay分憂解勞。
而作為爵士陣中應該是「唯一」一位有過Finals經歷的球員,即便當年跟在LeBron身邊時不是季後賽的主力輪換球員,但到了比賽的關鍵時刻,Clarkson的經驗與大心臟能給Snyder教練更多戰術佈置上的空間,也讓Mitchell得到更多火力支援。
黑熊
想請教一下作者,你覺得Clarkson和Mudiay會怎麼配合,打出互補的球風。
有點擔心後續會變成兩人輪流單打,雖然若能穩定貢獻火力,這樣也沒有不好。但有點難想像他們會是怎樣的「互補」
中壢小跑車
我原先的想法是兩人可以分擔控球責任,且擅長出手的區域也不至於重疊,不會像是Exum和Mudiay兩人如果同時上場,可能三分都投不進的窘境。
但我想我的措辭有點太樂觀了,或許我內心跟您想的一樣,也是想說「如果能穩定貢獻火力,那也不失為一件好事」,最近幾天也有幾位讀者來向我提問類似的事,我想晚一些我會稍作修改。這部份很謝謝您,也很抱歉撰稿時沒有更審慎。
中壢小跑車
另外,也推薦一下這篇新出爐的文章,或許會更專業精闢!
Analyzing fit of Jordan Clarkson on Jazz after trade from Cavaliers
https://hoopshype.com/2019/12/27/utah-jazz-jordan-clarkson-cleveland-cavaliers-trade-analysis/
黑熊
@中壢小跑車
感謝你的回復,也謝謝你提供的延伸閱讀。
中壢小跑車
@黑熊 也再次感謝!很喜歡黑熊大大的文~Hayward那篇真的是看一百遍也不膩哈哈
黑熊
@中壢小跑車
謝謝你的稱讚與支持!不過雖然Hayward本季回春,但看到有綠衫軍球迷想要將他交易出去,心情實在有點複雜
中壢小跑車
@黑熊 QQ就只能且看且走了,我的心情也跟你一樣
黑熊
@中壢小跑車
某種程度上本季綠衫軍能有現在的好表現,可以說跟球隊良好的團隊氣氛有關。
而兩位薪水最高的球員不會出怪聲,願意以團隊為重是頗難得的。
現在聯盟的Meta,三前鋒陣容其實也沒什麼問題,無奈就是球隊禁區戰力較薄弱。所以才會出現交易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