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比賽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地主法國隊以3比0大勝巴西隊,奪下了金盃,而這場比賽也是世界盃史上最大的爆冷,至今已經過了20多年,這依然是世界盃史上的一個大謎團—羅納度到底怎麼了??
關於這個結果,有許多說法。最多的說法就是尷尬的,巴西隊打假球,還有羅納度有癲癇發作,羅納度被人下藥導致在比賽中狀態全失。
我特別將這場比賽完整重看了一次,純粹以比賽內容來分析,看看巴西隊輸球是否合理。
(全場比賽視頻)
首先我要提到一個結論,就是,這場比賽其實是一場『準現代足球對決現代足球』的戰鬥,巴西隊在當時的表現與布陣都被人稱為是現代足球,一種進攻足球的完美體現,因為古典足球是全面防守僅靠王牌去得分的比賽,所以當時大家都認為巴西的進攻足球加上菱形442布陣是未來的現代足球。但是20年過去,我們再回頭看時,會發現巴西的那種足球其實只是足球在進化過程中的『過渡時期』
而法國隊的足球,才更接近現代21世紀後的足球。
兩隊有個關鍵性的差距,那就是巴西的足球雖然看起來像是全攻與控制的足球,但實際上球員的位置幾乎都是固定的,除了兩翼後衛Cafu與Carlos會參與進攻之外,其他球員是只做自己位置的工作,甚至對於其他位置的工作不那麼擅長。
法國則正好相反,在法國的先發隊員裡,幾乎是全隊在這場比賽裡都做了兩種工作,而且也幾乎是全隊每個人都一直在兩個區域裡作業,換句話說就是一直都有高度參與隊友的工作區域,完全是靠團隊在作業。利用這種不斷跑動並且轉換工作位置讓特定區域變得很密集藉以對抗巴西隊超強的個人能力,而且結果是勝利
而大羅,在這場巴西歷史上最大的爆冷輸球中,成為了替罪羔羊。
法國隊即便在戰術上及各方面都執行的很完美,但要跟當時的巴西隊對抗仍然接近不可能,其實就是實力差距,有人說羅納度當時被人下藥導致全身無力的說法,其實有失公允。大羅在那場比賽裡表現確實糟糕,有人說是大羅身體不行卻堅持要上場,有人說是教練堅持要他上場,我只能說,無論是什麼原因,大羅都不得不上。
而正因為大羅太厲害,讓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最終失利後大家都在討論羅納度怎麼了,卻沒仔細去看,那場比賽巴西踢得「爛到掉渣」
如果說大羅被人下藥這個說法,我覺得應該是巴西全隊都被人下藥吧。
法國隊從比賽一開始,就打成無鋒陣,前鋒Guivarc`h拉到邊路去牽制R.Carlos,Zidane與Djorkaeff作為攻擊中場不斷回撤搶斷,後衛的Leboeuf與Desailly形成前後縱深包夾大羅,另一邊,Karembu則與Deschamps甚至加上前鋒Guivarc`h包圍了巴西隊的傳輸核心Rivaldo。
這個破壞性的戰術應該是借鏡荷蘭對巴西時的表現,主要是破壞Rivaldo,令大羅能接到的傳球大大減少,再來是所有人擠進中場。這一段距離是大羅加速的最重要空間,這是讓他根本沒辦法提起速度,在支援傳球大幅減少,拿到球後又毫無空間的狀況下,大羅本身的狀態也奇差無比,作用就此消失。
原本這情況應該是要巴西隊的中場上前幫忙的,但是Leonardo與Sampaio兩人雖然是與Dunga一同控制住Rivaldo身後的區域,可是他們是屬於傳球能力大於搶斷能力的類型,這還是由於巴西隊是偏進攻的,並沒有防守性工兵。唯一的工兵Dunga年齡已經偏大,Leonardo與Sampaio兩人的功能是藉傳球來讓Rivaldo自由,但是當法國隊有將近7個人跑進中場時,這個區域幾乎已經沒有路線可以傳球了。
這個情況下只能用硬搶然後硬是分邊從兩側衝進來或是傳地面球搶點,但偏偏巴西沒有帶足夠的工兵中場(94年巴西是雙防守後腰,搶斷很強),在中場變成很難把球搶回來,也沒辦法傳球。
法國隊捨棄一切位置的工作只為了在中場破壞掉巴西組織,這當然也讓他們沒什麼進攻可言,不過如果不這樣做是停止不了巴西進攻的。法國是打定主意要打一場僵持戰,而直到法國隊在角球中得分,你才發現原來法國把唯一的希望寄託在定位球戰術上,他們為定位球戰術做了大量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