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隊通過了觀察巴西隊整整6場比賽,而且與大量防守反擊的歐洲球隊交手的結果,來做出這種針對性的戰術,雅凱主教練就此成為傳說。而巴西的薩加洛反而顯得天真了,因為他所擺出的陣型就是巴西的最強陣,他看來甚至沒有準備第二陣或是某些戰術來因應遭對方破解時的辦法,或許他才是最相信靠大羅與Rivaldo等人就可以終結比賽的那個人。
相較於94年巴西有年輕的Dunga與MauroSilva雙防守後腰,而且前方是Zinho與Mazinho,兩人都是有邊路能力又有搶斷力的中場,傳球以Dunga的分球來操作陣型,必要時四個中場都具備搶斷能力,當打之年的Bebeto是可邊可中的萬能前鋒,這些部分都更接近於現代足球,但98的巴西隊為了要給Ronaldo最大的支援,不知不覺間將隊伍打成單後腰,中場也都是組織型,搶斷與突破力都不佳,最後是將傳球核心前移到前腰的Rivaldo,邊路則完全依靠兩個邊後衛,他們如果沒上來就沒有邊路攻擊力,巴西隊雖然踢的是全攻足球,但不自覺的讓控球中心前移,最後三個尖刀都陷入中央密集防區卻無法有效拉扯邊路這點就回到了古典的老路,特別是Ronaldo與Rivaldo在前方的站位及組合就變成了傳統的9號與10號的站位,而法國主教練雅凱早已看透並想方設法用現代足球的觀念對其進行瓦解
而不同於巴西隊前場三尖刀只負責進攻,中場僅負責傳導與輸送,法國隊是全隊都必須為取得中場的優勢來服務,自己的工作只是次要,協助中場變成了主軸。當法國在中場卡死了巴西的中場以後,就能切斷巴西隊前中後三線的連結,這種中場大於一切的觀念更接近於我們現在在看的足球,巴西隊則是一切只為了服務攻擊線上的得分。在古典足球的全防守足球,轉換到巴西的全進攻足球時,我們以為那是現代足球的型態,但在這場決賽以後,我們才知道巴西的全進攻足球只是一種過渡時期,未來的足球真正樣貌將會是得中場與後腰者得天下。
之後巴西沒有任何人解釋為何這場比賽巴西隊會踢得如此之差,他們幾乎是每一個隊員在比賽中都出現好幾次在法國隊還沒有跟他們拚搶的時候,就自己把球傳丟,或是停不好被斷走。單靠法國的戰術還無法擊敗巴西,是加上了巴西隊的大量荒唐失誤才會變成這樣,巴西隊在決賽忽然判若兩隊這件事,也成為了世界盃史上的最大謎團。
在這場比賽結束的時候,大羅招牌的陽光笑容,再也笑不出來了,那個時代的世界盃並不像現在有如四年一次的例行公事的嘉年華,那時的世界盃有如聖戰。你作為王牌在最終決戰中表現荒腔走板,這是會載入史冊的低級表現,當時巴西球迷全數崩潰,哭到暈倒的人不在少數。大羅當然知道這會是他畢生最大的恥辱,他只想趕快離開法國,回到職業賽場,在國際米蘭裡有著以他為核心的隊友,絕對挺他的老闆莫拉蒂,天真的大羅此刻只想趕快回家,回他義大利的家。
--------------------------------------------------------
世界盃結束以後,98/99賽季就開始了,今年的國際米蘭在老闆莫拉蒂再度砸下重金的擴軍下,他們竟然買來了Baggio。這位義大利的Fantasista,雖然年紀已高又有舊傷,但Baggio在鋒線上的殺傷力可是無與倫比的,當時媒體報導的就是世界足壇兩大天王被國米盡收掌中。
當時國米主打的是由大羅和Zamorano在前場,而Baggio在攻擊中場的位置,由技術超絕的Baggio在比攻擊中場更前傾的地方控球並傳輸,將給巴西及智利的兩大射手無數的彈藥支援。
但是在賽季開始之後,實際上的情況卻不如預期,三名前鋒發生了搶到彼此位置的狀況,Baggio是半前鋒,習慣持球而且自己決定處理方式,他的放球距離也比較短,他適合更偏向搶點型的前鋒的搭檔,而且最好是高壯型的中鋒,能幫他卡位製造空間,這點在他在Bolongna與Kennet Anderson合作時已得到證明。
而大羅與Zamorano也同樣是在這個區域的射手,這讓三人常常有跑在一起的情況,Baggio已經盡力去適應攻擊中場的位置,但國米中後場的疲弱卻無法給予前方良好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