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讓我們來一起想一想。
你有聽過「以成為全台首富為目標,因此祈禱自己有天能領到救濟津貼」的人嗎?
聽起來很荒謬,對吧?那我們就更不該抱持著這種的心態,來看待災難選秀,以及它如果真的發生了,給聯盟30支隊伍帶來的衝擊。
對於受難隊伍來說,這並不是一個「補強」的機會,至少它絕對不是開心的、值得期待的一件事。它是攸關存亡的及時雨,是球隊跟聯盟能否繼續走下去的救命稻草。
討論災難選秀跟球隊崛起的關聯,這件事是本末倒置的,就像我們前面提到,我們不會想要憑藉著「急難救助津貼」,來發一筆大財成為全台首富,一樣的道理。
就算可以,也不會有人想用。
再次重申,就算可以,也不會有人想要用。這光是用想的就難受了。
再怎麼談商業,NBA再怎麼樣是個商業聯盟,我們所接觸到的,還是活生生的人。
對球團、對聯盟、對所有跟NBA有連結的工作人員來說,那些球員不是冰冷冷的數據、不是電視上的大明星,或是電動裡隨著搖桿舞動、可以升級、可以玩弄的虛擬人物。
他們是活生生的、有溫度、有共同回憶的人。
可能幾個小時前剛見過面、可能幾天前在賽後接受採訪,或是幾週前、幾個月前,在那些我們看不到的地方,他們才一起吃過飯,就像我們跟我們的家人朋友一樣親密。
那我們又怎麼忍心用一種「期待」、「盼望」的心態來看這件事情呢?
我很尊敬全球每一位辛苦製作影片的Youtuber,也衷心喜歡各位的作品。因為有你們的默默耕耘,大家才能接收到最新的資訊,跟上相關議題的討論。
但我也由衷希望,之後大家在談及這件事情時,是嚴肅、認真且慎重的。切莫拿別人的生命來開玩笑。
他們也是別人的兒子、別人的兄弟、別人的爸爸。
他們也是人。
願所有遭到感染或暴露在肺炎風險的球員、球團工作人員、醫護人員們,能平安渡過難關,也希望這樣的規則,不會有用到的一天。
延伸閱讀:Disaster Draft: The NBA’s Contingency Plan (2019) (via Crown Hoo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