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0/06/25

【經典特殊賽事】徐生明VS林智勝:回顧台灣棒球版的《手牽手》─中華OB抗煞義賽

新冠疫情至今未歇,你還記得十七年前的SARS風暴嗎?當時除了藝能界動員推出公益名曲《手牽手》安撫人心,全國棒協也安排了一場「抗煞(SARS)公益表演賽」,首度召集中華隊OB與中華培訓隊兩代國手同場過招,還上演「傳奇教頭徐生明VS小鮮肉林智盛(勝)」的經典畫面。

作者:Thomas Kao

累了嗎?先聽首歌好嗎?(引自「張爸文」老梗)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冠肺炎(Covid-19)陰霾籠罩全球,各大職業運動賽事和聯盟不是無限期停賽、就是延後開幕,原本熱鬧的球場頓時一遍冷清,產業寒冬不知何時才能復甦。

同樣屬冠狀病毒危害,今年的疫情很容易令人回想起十七年前(2003)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風暴:台灣在當年3月中旬出現首名確診患者,4月底台北市和平醫院還爆發院內群聚感染而導致封院、並出現首名死亡病例,社會恐慌達到最高點。

當時由陶喆和王力宏兩位重量級歌手共同填詞、作曲號召下,高達81名藝人齊聲唱出公益名曲《手牽手》,並免費贈送60萬張單曲CD,鼓舞低落驚惶的人心,至今仍膾炙人口。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反觀當年SARS流行期雖與中職、SBL等職業運動球季重疊,但因症狀容易辨識(感染後必發燒至38度、只須落實入口量體溫把關),並未造成封館或閉門打球;尤其2003年恰好是台灣大聯盟減隊與中職合併的第一年,職棒人氣急速回升,也成為眾多球迷在疫情低潮中的精神寄託。

除了職棒為社會大眾帶來安定感,全國棒協更在6月14日於台北市天母球場,安排了一場「抗煞(SARS)公益表演賽」,首度召集中華隊OB(Old Boys,意指退役球員)與當年的中華培訓隊對戰,協助籌募防治SARS基金,堪稱「台灣棒球版的《手牽手》」。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兩代國手同場過招,平均年齡相差快二十歲,還上演了空前絕後的經典畫面:已故的傳奇教頭徐生明,對決當年還不叫「大師兄」的21歲小鮮肉林智盛(後改名「勝」)

OB隊總教練由2001年世棒賽銅牌總教練、現台體大校長林華韋出任,身為1984洛杉磯奧運銅牌代表隊當家三壘手的他也兼任球員。

包括林華韋在內的31位成員一字排開,幾乎都是參與過80、90年代各項國際大賽,以及具有日職資歷或台灣職棒草創期的名將。

愛球如癡的資深藝人澎恰恰也受邀參賽,為這場義演增添焦點;除開他和只掛名未出賽的旅日強投郭泰源,全隊平均年齡將近41歲。(若有闕漏請讀者指正)

(OB隊名單,個人資料截至當時為止)
姓名(年齡) 守位 中華隊最高資歷
林華韋(45) 總教練兼內野手 1984奧運、1999亞錦賽暨2001世棒賽(總教練)
徐生明(44) 投手 1983亞錦賽、2003亞錦賽(總教練)
高英傑(47) 投手 1974世棒賽、1998世棒賽暨亞運(總教練)
郭泰源(41) 投手(未出賽) 1984奧運
陳義信(39) 投手 1988奧運
黃平洋(40) 投手 1988奧運
康明杉(39) 投手 1986世棒賽、1987亞錦賽
陽介仁(43) 投手 1988奧運
林光宏(39) 投手 1989亞洲盃暨洲際盃
林琨瑋(39) 投手 1986世棒賽
陳炫琦(40) 投手 1989亞洲盃暨洲際盃
澎恰恰(48) 投手 X
洪一中(42) 捕手 1988奧運、1999亞錦賽、2001世棒賽
李來發(46) 捕手 1974暨1976世棒賽、1992奧運(總教練)
陳金茂(39) 捕手 1988奧運
謝良貴(48) 內野手 1983亞錦賽
葉志仙(44) 內野手 1984奧運
陳進財(45) 內野手 1976世棒賽
楊賢銘(43) 內野手 2002亞運總教練
羅世幸(40) 內野手 1988奧運培訓隊
洪正欽(41) 內野手 1988漢城奧運
李安熙(38) 內野手 1987港口盃
林琨瀚(35) 內野手 1992奧運、1998亞運
林仲秋(44) 外野手 1988奧運
呂明賜(38) 外野手 1984暨1986世棒賽、1987亞錦賽
黃煚隆(39) 外野手 1988奧運、1998亞運
江仲豪(45) 外野手 1983洲際盃
林振賢(42) 外野手 1989港口盃
龔榮堂(40) 外野手 1989亞洲盃暨洲際盃
闕壯鎮(31) 外野手 1998亞運
陳炳男(31) 外野手 1993亞洲盃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